第245章 好兄弟,你的名字-《家父漢高祖》
第(3/3)頁
張蒼做事總是慢悠悠,不在意的樣子,可他確實能做到,有那個能力。
或許,對唐王這種急功近利的大王來說,只有這樣穩(wěn)重的國相,才是最適合他的,若是換個同樣急于求成的國相,如周昌這樣的,或許唐國早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秦國,全國都處在一種總動員的情況下,壓抑而激進。
在張蒼之后,李左車,朱建等人也是紛紛說出了最近的成果,已經(jīng)即將要做的事情。
李左車準(zhǔn)備擴大常備軍的規(guī)模,減少百姓操練的次數(shù),增加戍邊軍隊的規(guī)模,縮減戍邊軍隊的服役期,以及最重要的,太尉終于決定要成立大唐的騎兵部隊了,成建制的騎兵軍隊,其中有不少的胡人,專門用于草原上的戰(zhàn)斗。
尚方令陳陶也說出了近期的成果,劉長曾下令,將尚方擴建,將尚方令陳陶推到了與九卿同列的高度上,他們的工作范圍也增強了,分為兩個方向,軍用和民用,其中一半匠人是在研發(fā)軍用科技,如火藥等物是否能用在戰(zhàn)場上,弓弩是否能改進之類,其余人則是忙著研發(fā)更好的農(nóng)具,更好的民生物品,分工明確。
劉長對這些都不是很感興趣,因為在朝議之前,他就已經(jīng)知道這些事了,在劉長看來,這些就是走走過場而已。
劉長問道:“張相啊,寡人先前跟長安匯報,讓他們重新給燕國派個國相,這件事可有消息?”
“有。”
“聽聞廟堂聽從了大王的建議,準(zhǔn)備以宣義為燕國國相。”
劉長大喜,笑著說道:“這就好了,有宣義坐鎮(zhèn)后方,燕王就什么都不用擔(dān)心了,我看燕國群臣還敢不敢唱反調(diào)...哈哈哈,驢廷尉要變成驢國相了!”
“燕國這幫大臣要被驢入了...”
劉長說著,猛地想起了什么,看著一旁的司馬喜,“這句話就不要記了啊。”
司馬喜的臉色很不好看,內(nèi)心格外的糾結(jié),作為史官,他應(yīng)當(dāng)如實的記載,無論是夸大還是抹黑,都不是一個正直的史官所能做的,可在唐國吧,司馬喜就很糾結(jié),這不是美化丑化的問題,如實記錄吧,那自己的這唐史,滿篇都是入字,這玩意真的能拿給后人去看嗎?要這么寫,自己簡直就成了史官之恥啊!
他遲疑了許久,方才寫道:“帝以義為燕相,王大喜,辱燕臣。”
這么寫,不算是美化吧??
怎么感覺還是不對呢??
蓋公起身說道:“大王,今年諸侯們都要去長安朝見,臣已經(jīng)做好了準(zhǔn)備....”
想起這件事,劉長就覺得煩,本以為自己好不容易逃出了長安,結(jié)果太后規(guī)定每兩年諸侯們就要來朝見天子,當(dāng)然,唐國跟長安也不遠,若是從朔方出發(fā),那就更近了...只是,這樣頻繁的來往,實在是令人煩躁啊。
蓋公又說道:“聽聞齊王上奏,想要派自己的世子前往長安朝見...”
“啊?”
“這是為何啊?”
“聽聞是齊王身體不適。”
劉長皺起了眉頭,“大哥病了?”
蓋公遲疑了片刻,方才說道:“趙堯上奏....”
“大王!”
張蒼忽然開口,打斷了蓋公,說道:“我們唐國有諸多醫(yī)家,可以派遣其中精通者,前去為齊王治療。”
蓋公被張蒼打斷,卻并不生氣,又坐了下來。
劉長點了點頭,“該是如此...陽慶不就是齊人嗎?派他去給我兄長治病吧...”,劉長說著,忽然想起了什么,他轉(zhuǎn)頭看著蓋公,“趙堯上奏了什么?”
“他....”
蓋公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不過是說了些胡話,說齊王是對諸侯劃分之事不滿,故而不愿朝見之類的。”
“呵,我阿父還在的時候,這廝便總是跟在我阿父身邊阿諛奉承,完全就是一個諂媚小人,寡人是最討厭這種小人的,等寡人到了長安,定然要好好訓(xùn)斥他!”
劉長不悅的說著,便結(jié)束了朝議。
蓋公走出王宮,神色有些不安,長嘆了一聲,張蒼卻不知什么時候跟在了他的身邊。
“這件事,您就不該與大王說的。”
“齊王為人寬厚,又很疼愛諸弟,膠東王在他身邊,他都當(dāng)作自己的兒子一樣去對地啊,又怎么會不滿呢?怎么會故意不去呢?”
“廟堂派人要請齊王前來長安,這不是要齊王的性命嗎?”
“我是齊人..曹參帶我去見齊王的時候,齊王很開心,他說,他一直都在找可以教導(dǎo)他那些弟弟的人選,愿意舉薦我去長安...我本來是不愿意的,可他幾番請求,說他的弟弟都很可憐...說阿母強勢,怕他們受了委屈,苦苦哀求...”
“我見過很多因為財富而去謀害自己兄弟的人...齊王或許不是個有才能的王,可他并不非是惡人...我實在是不忍心看到他被如此無恥的逼殺!”
蓋公咬著牙,額頭青筋暴起,眼里滿是怒火。
張蒼卻很平靜,“您不明白...當(dāng)初太后的政策,只有三點,要將廟堂的官吏安排到諸國內(nèi),要將廟堂的耳目送到諸國內(nèi),要將廟堂的威嚴樹立在諸國內(nèi)...廟堂里的人不會在意齊王...陛下也不會知道這些情況...”
“你還不知道吧...蕭相臨終之前,曾給太后獻了一策。”
“這個策略,是真正能解決諸侯問題的計策。”
“先前封膠東王,就是一個簡單的嘗試。”
“我們大王重情,雖然身份特殊,卻也是諸侯王,若是為了兄弟,站在了廟堂立威的對立面...那就很危險了。”
“這些事,最好還是不要讓大王知道。”
ps:老狼充分聽取了大家的建議,加強細節(jié),緩和節(jié)奏,不再趕劇情,我雖然欠更不還,托更不補,可我知道,我還是一個好作者。能聽取好的建議,效仿當(dāng)年的齊威王,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賞五十年禁言套餐....哈哈哈,老狼會繼續(xù)努力的,感謝大家提出的寶貴意見。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