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老劉家的七個兄弟-《家父漢高祖》
第(1/3)頁
在秦尚未大一統的時候,天下曾有四位偶像。
而這四個人里,尤其以魏國的某位偶像最受歡迎。
除了他的哥哥之外的其余人,都很喜歡他。
這位就是曾讓劉邦離家出走去追隨的魏國信陵君。
可惜,當劉邦趕到的時候,信陵君早就逝世了,他只能換一個老大哥,那人便是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劉邦不能給信陵君做門客,難道不能給信陵君的門客做門客嗎?
這位張耳在魏國滅亡之后,因為懷有復國之志,被始皇帝所通緝。
他與最好的兄弟陳馀一同潛逃,后來投靠某位“茍富貴”,兩人一同扶持趙歇為趙王,后來秦國進攻,張耳跟陳馀求援,陳馀不救,這兩位兄弟之間便出現了矛盾...在后來,陳馀擊退了張耳,自己把持趙國,自立為代王,張耳就去投昔日的小弟劉邦。
劉邦很是開心,對這位老大哥畢恭畢敬的,隨即,就派人去滅趙,為老大哥復仇。
當時,有人給陳馀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漢軍來的人很少,只有剛招募的一萬多新兵,長途行軍,疲憊不堪,陳馀這里可是有足足二十萬大軍的。
至于壞消息嘛,領兵的那個叫韓信。
陳馀不信邪,擊退張耳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他本著二十萬對一萬疲弱,優勢在我的精神,決定主動出戰,與跟韓信試試。
很快,陳馀就被陣斬,趙王歇被生擒,二十萬大軍全軍覆滅,不過,這位也不能說是沒有任何貢獻,他為后來人貢獻出了一個成語,背水一戰,只可惜,在成語里他是被背水一戰的那個,主角卻是對面的韓信。
在成就大事之后,劉邦沒有虧待這位老大哥,封他為趙王。
張敖便是張耳的兒子,在張耳死后繼承了趙王的位置,劉邦還將女兒嫁給了他。
憑借著父親留下的人脈,張敖在天下不能說是舉目無親吧,也能算是勝友如云了。
當他來負責這件事的時候,天下各地都有人聞風而來,甚至連廟堂的群臣都坐不住了,紛紛前來拜訪張敖,就是想從他這里買幾本書來,張敖這幾天很是得意,自從他兵敗被俘之后,他的宅院從來沒有如此熱鬧過了。
跟張耳一樣,張敖也一直喜歡收門客,喜歡交朋友。
如今,看著自家的門檻都快被人踩爛了,張敖臉上的笑容是怎么都藏不住的。
“這身衣裳如何?得體嗎?”
張敖甚至在劉樂面前轉了轉,給她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服飾。
劉樂搖著頭說道:“這幾天,長又是給偃官職,又是給我食邑...我總覺得,有些不對,你可得小心點啊,這小子還不知憋著什么壞水呢!”
“大王那般的賢王!怎么可能有壞水呢?我幫了他,那不過是他的答謝而已!”
“話是這么說...可這小子這幾天看到我就躲,小心點總是沒錯的...況且你這么聯絡各地的人,交往密切,別忘了,你可是犯過錯的...”
“你個婦道人家,你懂什么?”
張敖說著,便走了出去,劉樂頓時就不說話了,行,我婦道人家,你就繼續蹦跶去吧!
張敖走出內屋,笑著與眾人拜見,眾人紛紛稱贊,張敖坐在上位,看著眾人。
“今大王賢明,感慨天下藏書甚少,因此想要散天祿閣之書!”
“大王賢明!”
眾人也紛紛吹捧了起來。
張敖說道:“我與各位乃是至交好友,得知有這樣的好事,便先聯絡你們,想讓你們先來享受這好事!”
“哈哈哈,多謝張公!”
“張公不愧是趙王之子呢,有信陵君之風!”
眾人紛紛夸贊起來,臉上滿是喜色。
張敖也被他們夸得有些飄飄然,眾人一同吃了肉,喝了酒,張敖這才令人去看藏書,當眾人看到那堆積如山,占據了足足四個屋子的書籍的時候,再也忍不住心里的激動,“張公!請您說吧,大王需要多少獻禮?多少都可以!”
“這些書啊,那都是至寶...天下都找不出第二本來...況且,也就只有這么一次了,大王要對南越動兵,國庫無存糧,故而如此,若是錯失了,以后可就沒有機會了...”
“好...各位既然都到齊了,那便出價吧,出價最高者得之!”
張敖自信滿滿的開始進行售賣。
在接下來的時日里,他這里幾乎成為了全長安最熱鬧的地方,人山人海,往來無白丁,雖有陋室,卻因為書而鳴,張敖體會到了他阿父的那種感受,每天都是樂呵呵的,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劉長對這件事也頗為上心,不斷的派人來詢問情況。
得知那些人為了一本書幾乎動手,出價越來越高后,劉長跟張敖一樣,也是笑得合不攏嘴了。
與此同時,朝中群臣對此事也是議論紛紛。
朝議的時候,還有大臣提起了這件事。
提起這件事的人正是中尉周谷,此人大概是沒有搶到那些書,心里悲憤,便在朝議時叫道:“圣賢之書,豈能拿來販賣呢?”
劉長眼前一亮,有些遲疑的說道:“你說的也有些道理啊。”
“不過,這件事是張公在做,那是寡人的長輩,寡人也不好多說什么啊...”
周昌卻不太開心,他對周谷說道:“圣賢之書,也不能白送...換取糧食,用以治民,圣賢得知,也只會夸贊,不會怪罪,你又在這里胡說什么呢?”
聽到周昌這么說,周谷也不敢多說什么了。
這幾天,周昌很是開心。
在朝議之前,他都是樂呵呵的模樣,群臣問起,他便說大臣接受自己勸諫的事情,還說大王有所改進,遲早都能成為賢王!
看得出,周昌對劉長的要求是很低的,只要能稍微聽取一些勸諫,他就很開心,很滿意了。
因為心情不錯,在發現大王還不只是無可救藥之后,周昌也是在朝中為劉長發言,遏制了一下群臣。
劉長很感動,不愧是寡人的賢相啊。
召平忽然起身,認真的說道:“河西之事,我已經做好了安排...官員任命之事,我也準備親自來操辦,到時,請大王前往查閱...”
周昌一愣,說道:“這般大事,為何不與群臣商談呢?任免官吏,可不是小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