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時日里,您又在做什么呢?” “臣在忙著太學的事情。” 張蒼在廟堂里擔任奉常,負責禮儀,教育,陵縣行政等等,是正兒八經的九卿之首,可這九卿之首實在是不靠譜.明明有著群臣難以追趕的才華,卻總是不肯都掏出來,藏著掖著,除非劉長主動下令,否則他一年到頭都不會上奏一次。 劉長覺得很是心累。 目前大漢最有能力當國相的人,就是面前這位老師,可群臣里最懶散的,同樣也是他。 本來奉常的職權大,在朝議是類似于主持者的存在,可張蒼愣是將奉常干成了全大漢最沒有存在感,甚至在朝議時都透明的官職,劉長都恨不得大吼:你倒是主持啊!! 奈何,作為劉長的師父張蒼天生就比其他大臣多了一層保護膜。 雖說劉長上頭的時候也不會管這個,該動手還是會動手,可張蒼很知道分寸,他不會做出激怒劉長,讓他上頭的事情,在劉長身邊這么多年,張蒼卻是活得如此有滋有味。 “師父啊陳平病倒之后,這奏表的事情,總是讓朕很不安.” “陛下有吩咐,臣怎敢不從不過,臣正準備擴設太學,對太學做出諸多的改變請您看看這封奏表。” 劉長卻搖著頭,“朕不看!” “為何啊?” “我每次要讓你去處置奏表,你就會拿出個奏表來,提出個建議,然后朕就會被你蒙蔽,讓你完成這件事再去批閱奏表,這都多少次了.你到底還有多少想法?要不一次都拿出來?” “反正朕是不會再上當了!” 張蒼長嘆了一聲,故意揮了揮手手里的奏表,嘆息道:“可惜了,這本來是能改變太學,能為大漢帶來無數人才的想法陛下不愿意看,那臣也只好撕毀了.” 張蒼的聲音是充滿了誘惑力的,劉長最終還是沒能忍住,一把搶過了奏表。 張蒼決定對太學做出一系列的改變,如今的選才機制是地方舉薦,國學舉薦,張蒼卻認為,可以將太學生分成兩種,一種是通過考核的,一種是舉薦的。這兩種人的區別在于,通過考核的那一批要偏向政務,在缺少官吏的時候可以直接動用,作為廟堂的官吏儲備庫,而第二種人,則是朝著學術這方面發展的,也就是治經之類的。 除卻選才,還有對課程,對老師的一系列改正政策,他建議分科,將不同的學子分在不同的地方,不必全部精通,各自精通一部分就好,甚至,張蒼想要將太學變成大漢最大的文化交流基地,如同稷下學宮那樣,任何人都可以在太學發表自己的觀點,自由交談,他甚至還構想著要修建一座太學城 劉長沉默了許久,說道:“好,就等您完成了這件事,再去負責奏表!” “唯!” 張蒼很是順從的模樣,可劉長心里卻知道,這就是個循環,面前這老頭,隨時都能拿出很多有用可操辦的東西出來,讓劉長憤怒的就是這個了,你為什么不都拿出來呢? 無奈的送走了張蒼劉長卻開始為奏表的事情頭疼。 都怪陳平! 非要在這個時候生病弄得自己都找不出可以代替他的人選了。 難道只能去找他了嗎?? 劉長抬起頭來,輕輕撫摸起了下巴,心里卻有了個完美的人選。 馬車緩緩停下,在甲士的簇擁下,劉長走下了車,他不悅的看著一旁的張孟,“下次我們出行的時候,能不能別帶這么多甲士啊?難道朕還需要他們來保護嗎?朕當初在唐國的時候,這么多人都可以拉出去在匈奴腹地轉一圈了!” 張孟卻很是嚴肅,“陛下雖勇武,卻不能大意當初的慶忌.” “好了,好了,要離刺慶忌,我都不知聽了多少次了.” 劉長粗暴的打斷了他,若不是這廝的職位是阿母安排的,劉長早就將他派往河西或者滇國了,這廝固執,不懂得變通,也就是遇到了自己這樣賢明的君王,否則遲早要被砍了腦袋! 劉長整了整衣冠,又讓麾下準備好了諸多禮物。 這才令人上前叩門。 很快,就有奴仆走了出來,看到外頭這架勢,半點不慌,附身大拜。 劉長笑呵呵的走上前來,“老丈,勞煩您跟留侯稟告一聲,就說朕來了!” 那老人苦笑著回答道:“陛下.留侯在前日就離開了長安,回了留地” “什么?!” 劉長猛地跳了起來,叫道:“沒有朕的命令,他怎么敢回去呢?!” “留侯來長安只是為了看病,又不曾擔任職務留地又是他的食邑” 那老人急忙解釋著,劉長卻不由得瞇起了雙眼,“這都是留侯讓你告訴朕的吧??他還說什么?” “留侯還說.他體弱多病,時日無多,這次前往留地,就要帶著人去尋找他的老師,跟隨他的老師一同隱居山林,修生養性.還說自己已經久疏廟堂之事,不能親歷親為,希望陛下諒解” 劉長板著臉,臉色很不好看。 呂祿急忙上前,說道:“陛下!留侯坐的是車,若是前日離開,肯定還沒有走遠要不要我帶著騎兵前往追趕,還能將他給追回來!” “你現在就去吧.現在就帶著人去追!!不!朕親自去!!!” 一輛馬車正在緩緩行駛,留侯坐在車上,閉目養神。 早在陳平修養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出了事情不對,于是決定好了早日離開長安況且,他也沒有欺騙劉長,他的身體卻是有些扛不住了,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忽然傳來了馬蹄聲,張良一愣,隨即苦笑了起來。 看來自己還是小看了陛下留住自己的決心啊,留侯,留侯.這下可就走不成了。 張良便讓馭者停下了車,沒過多久,一批精銳的騎士就已經出現在了他的面前,領頭的人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人高馬大,正是劉長,留侯卻有些驚訝了,他沒有想到,會是陛下親自前來。 劉長氣沖沖的下了馬,拉著韁繩,快步走到了張良的車前,眼神里滿是不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