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準備戰斗-《明克街13號》
第(1/3)頁
雖然這個紀元以來,諸神不出,但神的傳說,一直在世上流傳。
從幼兒到老人,從底層到高層,從所謂的“文明”再到所謂的“愚昧”,從人到妖獸再到異魔,從正常的社會到詭異的秘境,從這里到那里;
神的影響,從未斷絕,它早就不是教會經文神話敘述中的枯燥文字記載,而是早已浸潤一切。
甚至,長久的不出現,并未讓神的色彩有半分褪色,反而被賦予了更多的幻想。
只是,幻想終究是虛浮的,因為當一尊神蘇醒、際她那偉岸的身軀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才讓人們深刻意識到,一切關于神的極高想象,還是過于保守和狹隘了。
壁神瑞麗爾薩并未如傳統意義上神的形象那般圣潔出塵,無論是流血的身軀還是破損的骨肉以及那在其身上環繞著的濃郁死氣,都在說明這尊神此時的狀態,非常不好;
但當她的雙眸睜開,目光掃過四周時,那種神威的碾壓,讓凡是接觸到的生命,瞬間激發出血脈深處先祖生活在諸神所在年代的那種匍匐與卑微。
哀思水潭,是壁神的左手,那是她繪制壁畫時所用的調色盤。
此時,池塘里水不是五顏六色的繽紛,而是逐漸被鮮紅浸染。
壁神教的信徒們喜歡用自己的身體作為顏料來作畫,用自己和家人鮮血作畫的,都算是壁神教里的溫和派了;
像琳達那樣的極端派,則干脆用自己的骨灰做原材料。
這一切,都是有源頭的,因為壁神調色盤內的色彩,都來自于她的體內,她的血肉以及她的神性。
神的一點小習慣,對于萬千年不知多少代的信徒們而言,就是他們愿意用一生去成就的剎那,沒有絲毫的荒誕,
反而是滿滿的自我感動。
壁神的右手是一片巨大的羽毛,那是壁神的畫筆,不知有多少記載著諸神故事的壁畫,都是在這支畫筆的筆尖所完成的。
此時,這片巨大的羽毛,也逐漸被浸染成血紅色。
唯一沒有泛紅的,大概就是壁神的雙眸,只不過她的眼睛卻也并非純澈,而是某種情緒到達頂點后的麻木。
上方,出現了一大片深厚的云層,自云層內,開始有黑色的雨水滴落,而落下去的雨水不僅沒有洗刷掉她身上的血污,也沒有澆滅地上的巖漿,反而瞬間汽化成黑色的詛咒氣息,在外圍形成了一道黑色的圓環。
身為一尊真神,先是被秩序之神鎮壓,再被販賣,最后埋進了輪回之門歷經了不知多少歲月。
每一件單獨拿出來,都是巨大的屈辱,此時壁神雖然除了一聲嘶吼外沒有發出一個音節的字,但她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自己積壓在內心的怒火。
她抬起了腳。
“轟!”
龐大的身軀終于開始了移動,伴隨著她一起移動的,有上方的烏云、身邊的詛咒以及地面的巖漿。
山川,在她身前被碾平;
河流,在她面前被阻斷;
大城,在她面前被橫推;
當神蘇醒時,似乎這世上已經不存在任何事物可以阻攔到她的步伐。
而她所行進的方向,如果劃出一條直線,那么在這條線的線路上,有一片被死亡之海所環繞的島嶼。這座島嶼外形和輪回谷幾乎一模一樣,因為它就是門內世界輪回神教中樞所在地。
此時,輪回谷的神殿廣場上,裴德等這批輪回神教試練者們站在這里,神情凝重地看向遠方,雖然他們什么都看不到,但不斷敲響的輪回之鐘正在告訴著他們,巨大的危機已經來臨。
上一次外面世界里輪回之鐘敲響,還是在上次。
在秩序神教向輪回神教宣戰時,只不過敲響的時間并不長,就不到一天。
輪回神教的守門人,在外界看來一直只有一個,但實際上,正如門有門內和門外兩面,自創建守門人職位開始,
守門人一直都是有兩人。
此時,門內世界輪回守門人蘇米爾,正站在輪回神殿的最高處,她的目光已經眺望到極遠距離外正在向這里進發的龐大身軀。
一個個身穿不同衣服的“蘇米爾”飛回到這里,然后融入進她的身軀。
但分身回歸帶來的力量疊加并未紿予她多少底氣和安全感,她清楚,憑借自己,或者說憑借門內輪回神教的力量
,是不可能攔得住那位恐怖存在的。
門內輪回神教一眾長老跪伏在她身后,都在等待著她下達命令。
這個世界的輪回信徒們已經在快速回歸,島上的神官們也已經組建好了臨時軍團,各處防御陣法也填充進了晶石開始預備發動。
一個年輕男子的身影出現在蘇米爾的身側,他的背上背著兩把彎刀蘇米爾看向他,問道:“感覺如何?“
“是一具不錯的身體,但也就是不錯而已,還需要很長時間去調理和培育,這也在預料之中,外面的同行們又怎么可能會選擇一具真正的優秀者給我作為載體。“
“蘭戈,你心里不舒服?”
“是的,有點,因為這具身體會耽擱我的腳步。“
“你應該習慣,在他們看來,我們門內的輪回神教只不過是他們每隔十年等待成熟的果園,我們是提供奶水的奶牛,我們是提供羊毛的綿羊。
你讓他們向里面丟東西,呵,他們怎么可能舍得際真正的好東西丟進來?嗯,
除了糞肥。”
“我聽出了大人您的怨念。“
“你更應該聽出我接下來的選擇。“
“您的選擇,我早就猜到了。“
“呵呵。”
蘇米爾拿出一張卷軸,上面有散發著威嚴氣息的輪回封泥。
“我的姐姐,剛剛以輪回守門人的身份向我下達了一份旨意,里面還有神殿內長老會的署名,他們要求我們盡可能地拖住那位的步伐,為門外的輪回谷,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這個準備,他們應該早該做好了才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