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攻城掠地-《臨安不夜侯》
第(2/3)頁
那時文武不分家,也沒有宋朝時候這種成熟的科舉選拔制度,很多武官最后也就成為了治理地方的官員。
戰爭時期還好,可仗不能一直打下去。
大批以武夫身份立功起家,成為地方官員的,不僅治理地方能力有限,還容易成為其他渠道上來的官員敵視的對象。
而楊沅的這套軍功體系,把他們的立功受爵、晉升機會,全部圈在了軍旅之內,完全不去觸碰文官體系。
只不過,文官隊伍凌駕其上,甚至直接領導、干涉軍隊體系的權力,也受到了極大約束。
以文控武是必須的,這一點楊沅也深刻意識到了。
但它不能發展到以文御武,外行指揮內行,那就不妙了。
這一段時間以來,吳挺、邵宏淵、虞允文等統帥的在中原作戰的軍隊,已經開始施行新的軍功晉級受賞制定。
大批勇武敢戰的士兵因此脫穎而出,漸漸形成中原戰場上宋軍的基層戰斗核心。
因為他們,宋軍的戰斗風格、軍心士氣,也高漲了起來。
假以時日,再建一支大秦一般所向無敵、橫行天下的虎狼之師,也并非難事了。
……
經濟方面,有錢策、喬貞等擅于理財的官員們調劑著全國資源。
川峽四路則如同一個經濟特區,楊沅放權給錢端禮,依據地方特色,可以施行與朝廷不甚統一的經濟政策,讓他放手施為。
而文化方面,楊沅也準備做一件大事了。
朝廷的一系列變化,目前來說,非議最多的群體,就是士大夫。
士大夫群體是在目前一系列變革中獲益最少的群體。
同時,拋開階層利益不談,他們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理念,也讓相當一部分保守派,對楊沅頗懷敵意。
在他們看來,楊沅就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謀逆者。
他們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強大的聲音,多是私下非議。
但是皇城司和同舟會的秘探可也不是吃素的,這些跡象,已經匯攏到了內記室和楊浩的案頭。
內記室一番商議,認為是時候讓“木易大宗師”與楊丞相合二為一了。
只要這層身份一亮出來,不僅可以立即獲得一大批來自士林的擁躉,而且現在堅定反對他的士林中人,也會產生分裂。
不然,他們現在的小動作,要說觸及法律,又談不上。
如果以言獲罪,那就得施行嚴刑峻法,而在對外全面戰爭的狀況下,內部又不適合如此高壓。
經濟壓力已經很大了好么,那樣子很容易出事。
如果士林發現他們這一群體目前威望最隆的精神領袖,竟然就是丞相楊沅,那比嚴刑峻法的控制和打壓,威力更大。
楊沅一番斟酌,同意了。
“八月十五,本王納錢家女過門。
三日之后,與官家和百官觀潮,就定在那一天吧。”
楊沅打算九月底十月初,再赴中原戰場,親自指揮南京路最后一役。
他想在新的一年正旦來臨之際,把大宋故都汴梁奪回來。
師師苦心籌謀,幫他營造了這么久的儒家大圣身份,也是時候亮出來了。
這將把他的威望和地位推到一個更加無人可及的地步,這對接下來的中原大戰,也有著莫大的好處。
楊沅敲定了時間,相應的準備就不需要他去操心了,自有內外兩套班子分工協作,把事情處理的有條不紊。
此時,夏荷葵木和陳涿光、吳拱已在寶雞城下會師,寶雞城被圍困多時。
在石炮和火藥的轟擊下,原本堅厚的城池業已岌岌可危。
北進陜西的緊窒門戶箭筈關,即將打開……
……
八月十五,燕王兼丞相楊沅與錢塘錢氏大婚。
整個臨安城,猶如過節一般熱鬧。
哦!今天確實過節。
錢家平時低調的很,但是其龐大的底蘊,這時就叫人看出了端倪。
政界、軍界、士林、商界,不知多少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參加。
楊沅騎白馬,穿紅袍,帶著迎親隊伍吹吹打打地繞了半座城。
其實兩座府邸很近,問題是這種應該廣而告之的大日子,自然要很多人看到才熱鬧。
之前迎娶李鳳娘過門兒的時候,也是如此這般操作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