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潮涌天下-《臨安不夜侯》
第(1/3)頁
八月十八,錢塘江畔。
這是從趙構時候就傳下來的規矩,每年八月十八,皇帝會與百官、萬民,于錢塘觀潮。
今天的潮水,是一年當中錢塘大潮最壯觀的日子。
遠遠一道銀線,漸漸逼近時,便看見,那分明是一道玉城雪嶺,自海上迤邐而來。
聲若悶雷滾地,浪如萬千戰車并進。
潮峰上白沫飛騰,恍若萬千白馬揚鬃疾馳。
撞擊在堤岸上的浪頭,便炸作一片水霧,離的近些的百姓,就會渾身盡濕地逃開。
觀景臺早就搭好了,文武百官、臨安百姓,俱都趕到了鳳凰山下。
這里是最好的觀景位置。
當皇帝的儀仗緩緩行來的時候,文武百官隊伍中,便微微起了一陣騷動。
因為,丞相楊沅一直沒有出現。
他們本以為丞相是要陪伴官家一起趕來。
可是現在看到二大王趙愷下了車,接著將官家趙惇接下御輦,丞相楊沅卻不知去向時,現場便有些亂了。
甚而,有官員突發奇想,難道官家暗伏死士,猝然襲殺了楊丞相?
可是,看看著那些帶兵護衛皇帝的將領,鄧潯、李君成,安皓天、趙金柱……
不可能!
這些人可都是山東義軍里出來的將領。
他們只服兩個人,老大辛棄疾,和老大的老大楊沅。
如果官家真把楊沅害死了,他們早把官家剁爛了,怎么可能畢恭畢敬地把天子護送來此?
趙惇卻沒注意百官的反應,他一下御輦,就在找楊沅。
發現楊沅不在,趙惇心中便是一寬,油然升起幾分喜悅。
楊沅不在,他就輕松多了。
“皇兄,走。”
趙惇微笑地拉起二大王趙愷的手,便往觀景臺上搭設的御座走去。
文武百官、圍觀萬民,俱都垂手肅立,寂然無聲。
耳畔,只有大江咆哮之聲。
等趙惇到了御座坐下,二大王趙愷也在右邊的副座坐下,仍然不見左邊副座上有人,趙惇才醒起不對。
“丞相怎么不在?”
鄧潯微笑答道:“官家,丞相有點事耽擱了,要晚些來。官家盡管觀潮,不礙的。”
趙惇聽了,便欣然點點頭。
晚點來好啊,一看見楊沅,他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楊沅不在的感覺,太輕松了。
“官家,江上百姓都說,今日大潮,是近幾年來最為壯觀的。”
吏部尚書喬貞上前,笑瞇瞇地說了一句。
他也不知道楊沅在哪兒,不過他卻看得出,楊沅沒什么事兒。
所以,他適時跳了出來,暖暖場子。
要不然,現場氣氛有點冷。
趙惇轉眼看向喬貞,面帶微笑,但是他的眼神焦距,卻不在喬老爺身上。
他正沉浸在楊沅不在的巨大幸福感當中。
二大王趙愷一看不妙,連忙替他掩飾:“是啊,是啊,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官家與臣等今日得觀如此大潮,實乃幸事也。”
幾個人一番言語,被左近豎起了耳朵的大臣們聽了個清楚,頓時松了口氣。
這氛圍就跟傳染似的,整個觀景臺上的氛圍,也很快放松下來。
忽然,臨安府尹汪紫瑞指著遠處道:“又有好多人來,怎生來的比官家還晚。”
遠處,騎驢的、坐轎的,有不下數百名儒衫士子趕來,這么多的讀書人聚在一起,在這個時代也是極罕見的一件事。
除了國子監生、太學生集體去參加什么活動,也就只有科舉考試時的貢院了。
難怪汪紫瑞這位臨安府尹感到驚訝。
禮部尚書陳維清微微一笑,道:“哦,那是去吳山學宮聽講的士子,木易先生今日正好在吳山學宮講道,說是講課完畢,與眾書生同來觀潮。”
汪紫瑞一聽,頓時動容:“木夫子今日也來觀潮了?”
他一提袍裾,就想下去迎接,卻忽然醒起,官家還在上面坐著。
今天這個場合,他的第一個身份是臣。
君在上巋然不動,他這個臣去迎接別人,便很不合適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