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資本你贏了-《文豪1978》
第(3/3)頁
他出身于河南駐馬店,90年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人大國際金融專業,98年才赴美留學。
結果去了美國兩年時間,甚至還沒有畢業,便華麗轉身成為十億資金規模的投資公司的掌舵者,而這一年,他不過28歲而已。
這樣的經歷實在太過傳奇,以至于讓媒體們忍不住為之津津樂道,同時也為X中國帶來了更多的話題度。
而就在×中國成立后的第三天,張磊在燕京長城飯店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了x中國成立后的的第一筆投資。
以1000萬人民幣投資燕京即訊軟件有限公司!
此消息一出,燕京即訊軟件有限公司立刻登上國內各大報紙的版面。
「即訊」何許人也?為何能贏得x中國的青,成為其入華后的第一家投資對象?
媒體連篇累讀的報道和解讀,成功為即訊、陶希文以及QQ帶來了一波潑天的流量,這也是他最開始提出希望林朝陽以x的名義投資即訊的原因。
就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X中國的第一筆投資和QQ的時候,深圳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坐北朝南的老樓里,PonyMa看著報紙上的新聞露出了苦澀的笑容。
在他的身邊,還有騰訊公司的幾位合伙人,此時幾人臉上的表情如出一轍。
一周之前,PonyMa在深圳接待了從燕京到來的陶希文。
即訊要收購騰訊,哪怕只是一筆幾百萬的收購案,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事前肯定要做個盡調,了解一下騰訊自前的情況。
跟那些PonyMa曾經找過的公司不同,陶希文一來并沒有詢問公司有多少臺電腦、多少套桌椅板凳、多少服務器這些有形資產。
而是仔細的查看了騰訊目前的后臺數據和代碼文件,確定了他們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公司之后,雙方便達成了合作意向。
可實際上,PonyMa等人也松了口氣。
不僅是因為終于有懂行的人肯接手騰訊了,關鍵是他們前期50萬元的投資,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獲得了300萬人民幣的回報。
他們幾人剛出校門沒幾年,陡然獲得這樣的成功,激動、欣喜之情在所難免。
可激動過后,幾人又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情況。
騰訊是PonyMa、張志東、陳一丹、曾李青、許晨嘩等五個同學、朋友共同創立的,現在公司即將被收購,幾人也不得不為未來打算。
按照陶希文這個未來老板的意思,他很樂意讓騰訊五人組一起加入即訊的大家庭。
公司被高價收購,還能保住工作,看起來很美好,但有個現實問題是他們如果要加入即訊就不得不遠離家鄉。
一番思前想后,五人中最終只有PonyMa和張志東選擇了加入即訊,陳一丹、曾李青、
許晨曄三人要留在深圳,另尋出路。
騰訊被收購后,幾人之前的投資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有了第一桶金,又有技術、有能力,幾人并不愁未來的出路。
只不過離開的幾人必須要嚴格遵守與即訊簽訂的競業協議,5年之內不得涉足相關領域。
「難怪人家這么財大氣粗,原來是早就有金主了!」陳一丹說。
大家都明白,像×這樣的公司不可能是在三兩天內就決定某一項投資,他們的投資一定是經過精挑細選、反復調查考證過的。
聽出陳一丹的酸意,張志東說道:「能入了X的法眼,證明即訊和QQ確實有過人之處,我們輸的不怨。」
他的話也是PonyMa的心里話,0ICQ走到今天,取得的成績出乎了他們當初的預料,遇到的困難同樣也超出了他們能夠解決的范圍。
輸了沒什么丟人的,更何況是輸給一個強大的對手呢?
曾經PonyMa也有那么一瞬間的不甘心,可仔細想想,公司被收購,他們每個人一下子都獲得了幾十萬的回報。
未來加入即訊,只要新公司能發展得好,工資、股票少不了。
至少人家即訊現在被x這樣的跨國風投公司看好,前途不知道比騰訊好了多少。
「我聽說——」曾李青的語氣猶豫。
眾人都望向他,等待他的下文。
「陶希文是林氏集團陶總的侄子。」
他只說了這一句話,卻讓在場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曾李青是騰訊五位合伙人當中年紀最大的,畢業后進入深圳電信數據通信局工作,他身材魁梧、性格開朗、能力出眾,從進單位就很受領導重視。
曾經以一己之力,說服深圳的地產開發商投資120萬元建成了國內的第一個寬帶小區憑借著出眾的能力,他成為了電信局下屬龍脈公司的市場部經理,可惜到了98年,電信局整頓三產,他前途仿徨。
恰好這時PonyMa正在為騰訊尋找一個有銷售專長的合伙人,曾李青這才入伙了騰訊。
他的社會關系在騰訊幾個合伙人當中算是最廣的,三教九流認識很多人,提供的情報和信息少有出錯的。
「你從哪兒聽說的?」
「金達建筑你們知道吧?」
提起「金達建筑」幾個人都不陌生,是深圳民營建筑公司當中的依依者,跟深圳目前最著名的地產開發商萬科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有一回吃飯,聽金達建筑的張秘書聊起來的。金達的楊總是林朝陽的發小,他起家還是林朝陽幫的忙呢。」
幾人沒想到金達建筑跟林氏集團還有這樣的關系,更想不到陶希文竟然還是個富二代。
這么想來,幾人心理更加平衡了。
他們的失敗不只是自身能力的不足,更是敗給了資本。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