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673章 青絲換白發-《文豪1978》


    第(2/3)頁

    在這樣的情況下,個人的物質追求和名利之心的淡化是一種必然,對于自身的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這大約是我在八十年代中期之后悟到的—」

    聽林朝陽講到這里,在場的有些人聯想到了這一時期林朝陽的主要作品應該是「香江三部曲」。

    實事求是的說,「香江三部曲」中除了《楚門的世界》之外,其它兩部作品在內地的影響并不算特別大。

    當然,這指的是跟林朝陽自己的其它熱門作品相比較。

    這其中有個很大的原因是在于,當時林朝陽旅居香江,「三部曲」的故事也多是圍繞著香江這座城市所展開的。

    從受眾的角度出發,「香江三部曲」確實與內地的讀者們有一定的審美和文化差異。

    但如今十余年時間過去,回過頭來再看這幾部作品,大家對于這幾部作品的感受反而更加深刻了。

    蓋因「香江三部曲」在當年所反映的香江的許多社會問題,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也正在內地逐步顯露。

    主流文化追求的通俗化,新聞媒體的娛樂化,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股市所帶動的投機風氣··

    當年看起來很遙遠的問題,現在正一點點的迫近中國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香江三部曲」的含金量也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為文學界和讀者們所認可。

    林朝陽談到自身追求在這一階段的提高,「香江三部曲」便是最佳的寫照。

    恰如香江媒體當年所言,林朝陽的「香江三部曲」如同手術刀,精準剖開了香江社會貧富差距的膿瘡,將人性的復雜與掙扎、社會階層的矛盾與對立赤裸裸的展現在讀者面前。

    現在看來,「香江三部曲」所闡釋的又何止是香江的問題。

    香江這個社會雖小,卻五臟俱全。

    「香江三部曲」對香江的審視和批判,又何嘗不是對整個人類現代社會的審視和批判呢?

    對于絕大多數文學作品而言,面世之后的口碑和評價幾乎決定了它的命運。

    但「香江三部曲」卻有些不同,它在當年所造成的影響在經過了時間的發酵后不僅沒有衰弱,反而歷久彌新,愈見深刻,這大概就是經典的魅力。

    「-那個時候應該是我第一次清醒的意識到,社會承認一個作家的價值,同時所隱含的是你帶給社會和大眾的影響力。

    到九十年代左右,作品發表、出版也好,大賣也罷,對我能起到的興奮感已經越來越弱了,相反的,我越來越強烈的感受到了一股壓力。

    作為一個作家,在中國當代文學、在世界的文學舞臺上,我是個什么程度的作家?給自己打個分,掂量掂量自己的份量,我是不是對得起「作家」這兩個字這是那兩年我在心里經常會問自己的問題。」

    林朝陽的聲音回蕩在會場內,傳進了在場每一位作家的耳中,其中有不少人都對他的這段分享感同身受。

    今天能來參加這場座談會的作家,「全國知名」是個基礎。

    換言之,在場的人大多不缺名利,因而形而上的追求就成了大家都能夠感同身受的議題。

    總結起來無非四個字一一名留青史。

    以文字留名現當代文學史,對于今天在場的不少人來說是已經完成了大半的事。

    但林朝陽想的要比他們更遠一點,他所追求的不僅是在中國的當代文學史留名,更要在世界文學史上留下一筆值得后人瞻仰的濃墨重彩。

    即便是對于今天在場的這些成名作家來說,這也是件極有難度的事,可大家卻并不認為林朝陽是異想天開。

    縱觀中國近現代、當代文壇,在海外取得不俗影響力的作家倒不是沒有,魯迅、老舍、林語堂·

    細數一數,十個八個總是有的,但要非得評個第一的話,恐怕非林朝陽莫屬。

    僅是「作品在海外行銷數千萬冊」這一條,林朝陽便足以讓許多前輩汗顏。

    更無需論,他的作品以各種形式改編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今天在場的作家當中,王濛和程忠實都與林朝陽很熟識,對他剛才這番話也是感受最深的,因為兩人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態,只不過兩人出現這種心態都是在年近五十的時候。

    而林朝陽·—·

    兩人的嘴角不約而同的露出一絲苦笑,人家三十來歲就悟到了這個道理,

    張愛玲說的太對了,出名要趁早。

    想想林朝陽二十出頭就成名了,到三十多歲有這樣的心理倒也很合理。

    隨著林朝陽溫和的聲音,在場所有人都沉浸在他的講話之中。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會場內一片沉靜。

    直到二十多分鐘之后,林朝陽的發言終于到了尾聲。

    「..-20世紀走入了尾聲,這兩年國內關于文學的衰落、文學是否依然神圣的討論層出不窮,這一方面說明了如今當代文學的式微,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我們的文學依舊受到了很多讀者的關注。

    我今天談自己的創作理想與信念,不是想當個教師爺,而是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掏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個體生命的體驗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但人類的美德之一就是感同身受。

    身為作家,我們不能失去藝術創造的追求,同時也要有顛覆自己的冒險精神。

    我們的社會進入了新的階段,社會生活形態、人際關系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作家們也要與時俱進。

    不要怕顛覆后被人輕蔑,也不要怕冒險后的失敗,顛覆和冒險本身就具有二重性。

    一個作家的文學理想,理應要創造出思想內涵的全新形態,如果一個作家沒有屬于自已思想和藝術形態上的一種全新的、有異于的作品,那么,這個作家是立不住的。

    在這一點上,放之四海而皆準。

    以上就是個人的一點分享,謝謝大家。」

    長達半個小時的發言沒有慷慨激昂,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贏得了在場所有作家的認可,很多人都在思索看林朝陽的這番話。

    片刻后,這些人的思索被打斷,掌聲如同春雷滾滾,響徹整個會場。

    隨后,程早春作為人文社總編發言,給予了林朝陽的發言極高的評價。

    座談會后,祝昌盛又代表《當代》找到林朝陽,表示希望能夠將他在會上的發言整理發表到《當代》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