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沾沾光-《衣冠不南渡》
第(2/3)頁
不同人的詮釋,往往能讓經典呈現出不同的意思來。
王肅這個版本的詮釋,是最符合曹髦要求的。
但是也不能說完全符合,因為曹髦還需要一些新的東西。
曹髦將自己的需求講述給了譙周。
首先,曹髦需要的反自己他要反天命。
當曹髦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譙周汗流浹背,他不明白曹髦為什么要跟自己過不去。
曹髦是想要打破后漢以來所形成的諸多糟粕,什么占卜啊,什么征兆啊。
這件事最初從漢武帝時開始,天下有什么大事,就一定會先有征召,在劉秀時期再上高峰,然后就下不來了。
這是導致玄學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大家都信這一套東西。
曹髦對此很是反感。
哪里發生災害就說是廟堂的政策不對,用人不對,就得處置一個大臣,要做什么事就得先詢問上天的意思。
你們這些人怎么還越活越回去了呢?
曹髦信奉的荀子的那一套。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自然的運行規律跟你治理政務沒有任何關系!別特么天天占卜耕地什么時候會收獲了!也別整日去研究哪里出鳳凰出黃龍了!
想要讓土地肥沃就給我滾去開水利!
想讓天下太平就去學會廉潔公正!!
出什么事就怪上天,從來不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名士們迷信成風,不務正業。
每個人都是神神叨叨的。
讀書人若都是這樣的思想,那大魏豈不是要廢了嗎?
曹髦很是不悅的說著自己的看法。
可譙周的臉色卻很是難看。
陛下這個想法實在是太危險了,這是要毀掉儒學的根本啊!
從董仲舒的時代開始,天人感應就成為了儒家治世的重要依據,在后漢更是達到了高峰。
當今的官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在后人的詮釋下,基本都是往天人方向走的。
甚至連其余派系,也都默認了這個說辭。
而現在想要推翻,譙周不知道這會引起多大的轟動與影響。
看著譙周這般遲疑的模樣,曹髦笑了笑,“譙公,您何必擔心呢?這又不是朕的編撰,這是荀子之言”
到了這個時候,譙周也只好說了實話。
“陛下,并非是臣不愿相助,只是陛下有所不知”
譙周鼓足了勇氣,“臣在洛陽,幾受輕視,不只是臣,原先從蜀地前來洛陽的大臣,也多是如此,同僚并不愿與我們往來,我每次前往太學,與人商談經典,他們的眼里都有怠慢之色。”
“陛下如今要做的事情,會引起極大的爭議,會使很多人反對,臣孤身一人”
“其實您并非是孤身一人。”
曹髦笑著說道:“您還有很強大的盟友。”
譙周頓時就不敢說話了。
他覺得陛下所說的盟友有極大的概率是指他自己,可譙周哪里敢認陛下當自己的盟友呢,說是仰仗還差不多。
曹髦一眼就看出了他內心的想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