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統(tǒng)一哈-《秦吏》
第(1/3)頁
PS:上一章有很久以前玩過的《古劍奇譚》里的一首歌“烏詔族葬歌”,因為也是楚辭改的,記憶里很有感覺,就拿來用了,忙著發(fā)忘了做說明,在此向改編者和廣大玩家道歉,這個確實是我考慮不周,已將前文更改成《大招》。
……
攝政二年,正月初一(農(nóng)歷十月初一),河內(nèi)郡修武縣。
修武縣歷史悠久,早在殷商時便有城邑,稱之為“寧邑”,后周武王興兵伐紂,大軍途經(jīng)寧邑時,遇暴雨三日而不能行,就地駐扎修兵練武,故改為“修武”。
時隔八百年,今日再度有一支規(guī)模龐大的軍隊駐扎于此,其營地扎滿了修武縣邑外圍,營壘足以繞城三圈,浩浩蕩蕩。
這卻是兩月前,才在南方消滅殘楚政權的秦軍主力。
八月時,項籍大敗于符離,又戰(zhàn)死于大澤鄉(xiāng),于是黑夫使人戮其尸,分為五,令使者持之,以降將英布等為先導,去招降楚地各郡仍在負隅頑抗的楚人。
時有楚將季布堅守壽春不下,趙佗圍攻月余,動用了殲星弩等大型器械才勉強陷之,而季布為人守諾,見城破,又知項籍已死,遂自刎殉楚。
壽春之戰(zhàn)后,黑夫遂在各路大軍集結的泗上大封功臣,殺白馬,令奉常陸賈東來,與太祝叔孫通一同主持封賞功臣的策命儀式,誥曰:
“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勛,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閱。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邦以永寧,爰及苗裔’?!?
“然天下初定,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shù)者十六七,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
不論徹侯還是關內(nèi)侯都是虛封,一如秦制度,食其戶賦而已,列侯沒有直接之國治民的權力。
于是封徹侯者十五,有韓信、東門豹、吳芮、趙佗、章邯、共敖、小陶、曹參、尉陽、利咸、陳平、蕭何、張蒼、酈食其、彭越,這十五人或是獨當一面的方面軍司令,或是縱橫睥睨的說客,靠三寸不爛之舌讓形勢大變,亦或是像彭越這樣以數(shù)郡歸降的降將,加上先前已是徹侯的常頞、李于(繼李斯之爵)、還沒死的子嬰,十八位徹侯以縣為邑,戶口從上萬到兩三千不等。
關內(nèi)侯者澤有三十人之多,有利倉、季嬰、灌嬰、陳嬰、陸賈、吳廣、董翳、司馬欣、周昌、周苛、駱甲、李必、安圃、尉驚、公孫信、梅鋗、公孫白鹿、酈商、雍齒、殷通、陳恢、呂齮、隨何等等……此輩功勞相較于徹侯略小,故以鄉(xiāng)為邑,也稱之為鄉(xiāng)侯,戶口從兩千到五六百戶不等。
黑夫這效仿昔日周公大封建的夏公,在“代天策命”時滿臉肅穆,事后卻只吐槽:“如此一來,真是徹侯滿地走,關內(nèi)多如狗了?!?
列侯集團已然形成,他們將是未來二十年的中流砥柱,對于他們的后代承襲,黑夫還有一個計劃:“以南方廣袤的實封土地,替換虛封之邑”,但秦始皇帝令將士戍邊引發(fā)巨大反彈的前車在先,所以并不適合在天下初定時拋出來。
封賞已畢,黑夫令真定侯趙佗為九江守、金湖侯陳嬰為東海守,繼續(xù)略定楚地,追剿負隅頑抗者。
又令高密侯曹參為臨淄郡守,統(tǒng)轄整個齊地軍政,監(jiān)視依然保有自己軍力,控制濟北的巨野侯彭越,恢復齊地秩序。又分兵駐守韓魏,他自己則率領關中主力,還至洛陽,北渡孟津,在正月時抵達河內(nèi)郡。
在修武停歇時,黑夫卻遇上了一個小插曲,來拜謁的,除了降將司馬卬外,還有一個身份獨特的人物:
衛(wèi)君角……
黑夫知道,衛(wèi)國本是周代一個大諸侯,但后來日漸衰弱,至戰(zhàn)國,已淪為魏國的附庸,國君去侯號,只稱君,地位跟魏國隨便一個小封君并無區(qū)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