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新世界-《龍族:從戰錘歸來的路明非》
第(2/3)頁
“哎——!不是!”
路谷城正癱在吱呀作響的搖搖椅上聽得津津有味,這突如其來的打斷讓他很是不滿地對著老婆嚷嚷道:
“我正聽到最精彩的部分呢!你關了它干嘛!”
“別聽了!”嬸嬸叉著腰,嗓門拔高,“新電視送到樓下了!趕緊麻溜地下去搭把手搬上來!”
“電視?什么電視?我們什么時候買的?”
叔叔一臉懵圈,從搖椅里支起半個身子。
“你那腦子真是灌了幾兩馬尿就糊成粥了!”嬸嬸眼一瞪,劈頭蓋臉就數落起來,“你忘了?就是前幾天飯桌上,那位王局長拍著胸口說要給咱家送一臺新電視……”
“哦哦,那個啊……”叔叔恍然,但隨即就變了臉色,“哎呀!我說了多少回了,咱家現在不能隨便亂收別人東西!他們圖啥你又不是心里沒數,不就是指望著明非能榮歸故里然后借他撈點成績投資么?”
“咱收了禮又不辦事,到時候人情沒還上還得罪人就麻煩了!”
“那你前幾天咋不當著王局的面把話撂下?現在擱這兒放馬后炮!”
嬸嬸瞪了他一眼,“反正電視就在樓下,你硬氣你就自個兒下去退了它!”
叔叔雖然嘴上說得硬氣,但身體卻很誠實地從搖搖椅上爬了起來,嘴里還嘟囔著:
“……這都什么事兒啊……人情債最難還……”他趿拉著拖鞋,慢吞吞地往門口挪。
誰又能想到呢?他那個遠赴美國讀書的大侄子,先是忽然變成了全球通緝的恐怖分子;
然后沒過幾天,又搖身一變,變成了不得了的大人物,據說跟全球國家的領導人平起平坐的那種。
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帶著他們一家也都沾了路明非的光,從原先逼仄的老破小里被請了出來,直接安置進這個帶安保、有花園的小區。
饒是嬸嬸素來嘴硬看路明非不順眼,面對這般“登天”的際遇,心底也不由得念著等路明非回家給他包餃子吃。
不過關于路明非的消息并沒有大肆宣揚;據說仕蘭中學的校長雄心勃勃地打算在校門口為路明非豎立全身雕像并繪制巨幅壁畫,要讓仕蘭名震世界,結果訂金付了卻被有關部門緊急叫停。
然后世界也變了,說什么除了人類以外,這個世界其實還有龍族……不過這玩意只能當作酒桌上的談資,離他們這種平頭百姓還遠著呢。
……
樓道里很快就傳來叔叔“吭哧吭哧”搬重物的喘息聲,間或夾雜著對送貨師傅的客套話:
“哎喲,辛苦辛苦……放這兒就行……我自己能搬上去……哎,小心臺階……”
十幾分鐘后,當叔叔氣喘吁吁地跟著送貨員將那個印著嶄新Logo的大紙箱搬進客廳時,嬸嬸已經把那臺笨重泛黃、屏幕中央還帶著條頑固灰色亮線的老古董搬進了角落,給新電視騰出了最顯眼的位置。
拆開包裝,一臺嶄新的75寸大屏液晶電視露了出來,像是一塊精心打磨的黑曜石。
“嚯,這大家伙……”
路谷城咂咂嘴,和送貨員一起笨拙地把它搬上桌,然后插上電源,接上信號線。
“嘖嘖……要是自個掏的話得花多少錢啊,”嬸嬸也忍不住感嘆,眼睛牢牢被屏幕吸引,“別光看著,趕緊開開,看看畫面!”
路谷城按動遙控器,跟以前那個畫面總是蒙著一層灰黃霧氣的老電視比起來,這新電視的的畫面簡直清晰得纖毫畢現。
畫面切到新聞頻道,正好在播放午間新聞。
“觀眾朋友們中午好,歡迎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現在是中午兩點,為您播報最新新聞。”
“首先關注國內新聞。”
“據中核集團核工業研究院最新消息,‘啟明星’二號聚變能裝置已成功接入南方電網并穩定發電;與此同時,三號、四號聚變能裝置也即將進入到實驗發電階段,預計將在一年內完成升級并接入全國電網,這標志著我國在核聚變技術應用領域方面已踏入世界最前列。”
“國內多家車企加速轉型,聚焦以電力為主要能源的新能源汽車……”
“這聚變能裝置啥意思?電費是不是又要漲了?”嬸嬸看得似懂非懂,對這些聽起來就很高科技的名詞實在摸不著頭腦。
“哪能漲啊,我看是要大跌!”叔叔帶著點炫耀的口吻解釋道,“我聽一個在天津的寶馬車友說,他們那邊家用電現在才兩分錢一度!以后咱家空調想開就開!”
“那不錯,”嬸嬸點頭,“睡覺空調就不用調定時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在今日正式公布包括‘嫦娥三號’載人登月飛船、基于聚變推進系統為動力源的‘天舟’大型貨運、載人兩用平臺、‘天宮’地月軌道太空港等多個超重型項目……”
“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聯合三院主導的‘天梯一號’碳納米管軌道電梯同步啟動招標,未來將直通‘天宮’港……”
“牛逼啊,這就要上月球了?”叔叔瞪大了眼睛。
“換臺換臺,”嬸嬸揮了揮手,“上月球又不關咱們事,不如看看天氣預報,聽說又要吹臺風了!”
路谷城依言換臺,不過氣象預報的畫面也變了,不再是簡單的衛星云圖和主持人比劃,而是整個大氣層的全息投影在演播室里緩緩旋轉;
氣流的涌動、云層的形成消散、洋流的細微變化,都以清晰的、動態的、由無數細小光點構成的流體模型實時展現,洋流與季風化作交纏的藍綠色光帶。
當然路谷城,還有很多像嬸嬸這樣的是看不懂這些的,所以有一位預報員就站在投影中央觀眾講解:
“受解析自全新的‘元素渦流預測模型’修正,第八號強熱帶風暴‘鳳凰’將向東偏移約60公里,強度減弱一級,受影響地區……”
“這……這也能算出來?”叔叔喃喃自語。
他想起小時候,一場不期而至的暴雨淋透了全家晾曬的稻谷。那時候的天氣預報,模糊得像個謎語。
“誰知道準不準,”嬸嬸撇撇嘴,注意力卻被全息投影旁邊一個滾動的小窗口吸引了,“哎?那是什么?”
那是一個實時更新的“城市微環境指數”,精確到他們所在街道的PM2.5數值、噪音分貝、光照強度,甚至還有空氣中某種特殊“惰性煉金塵埃”(新聞里新出現的名詞)的濃度,全都清晰地顯示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