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閱兵!-《魔臨》
第(2/3)頁
趙成端著水過來。
熊麗箐搖搖頭,道:“不喝了,對了,伯爺還沒出來?”
“應該快了吧公主。”
“唉。”
熊麗箐嘆了口氣,自己這邊都早就收拾打扮好等著了,結果鄭伯爺那邊還在磨磨蹭蹭,反倒是要讓自己在這里等著他。
好在,
熊麗箐對這種事已經習慣了,這些日子接觸得多了,也就慢慢發現在一些生活習慣上,自家的丈夫比自己,還會講究。
終于,
鄭伯爺等人出來了,鄭伯爺騎著貔貅,走在隊伍最前面。
馮觀、張遠山則騎著馬跟在后面,隊伍行進,直接出了北門,駛入了雪原。
閱兵臺是用木架子配合著泥料夯實起來的,上面插滿了大燕黑龍旗和鄭字旗。
當鄭伯爺的隊伍過來時,已經等候多時的一眾野人族長族老們當即跪伏下來,山呼:
“伯爺福康。”
“伯爺福康。”
在萬眾矚目之下,鄭伯爺伸手拍了拍胯下貔貅的腦袋。
貔貅會意,
張開嘴,
前蹄抬起,
下一刻,
一把蠻刀直接從其口中吐出。
鄭伯爺到底是六品武者,左手攥住刀鞘,右手拔刀,向前高舉。
貔貅也馬上后腿蹬地,盡量讓自己身子拔高,以襯托出自己背上的鄭伯爺更加威武,同時發出一聲長嘶。
而四周的雪海騎兵則同時抽出了刀,整齊地敲擊著自己身上的甲胄,營造出了肅殺之音。
鄭伯爺開口喊道:
“大燕威武!”
一眾雪海關騎士高呼:
“伯爺威武!”
“伯爺威武!”
鄭伯爺再度喊道:
“大燕萬勝!”
“伯爺萬勝!”
“伯爺萬勝!”
一時間,吼聲直沖云霄,周圍的野人貴族們只覺得腦門生汗。
雖說雪海關騎兵數目并不算多,但各個甲胄優良,同時騎射功夫一流,可謂不遜靖南軍的精銳鐵騎。
這種鐵騎,在雪原上,往往能以一當五來用。
昔日靖南侯曾率三萬軍殺入雪原,一路滅族拔寨,勢不可擋,現如今,雪原野人部族沒有王的帶領,已然是一盤散沙,其實更不如當年。
而這時,
一襲白衣頭戴斗笠的劍客,從隊伍后頭緩緩走出。
一時間,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就連跟在鄭伯爺身后來觀摩的馮觀和張遠山兩位欽差也不知道,自己出城時,隊伍里,居然還有這個人物。
公主微微地打開車簾,看著那個白衣劍客從自己車旁走了過去。
一邊伺候的趙成有些好奇道:
“這是哪位人物?”
隨即,
趙成馬上恍然,
捂住了嘴巴。
當這位白衣劍客走過來時,很多人,其實已經猜出他的身份了。
舊評江湖中有四大劍客,
現如今,
很少有人這般再去說了,
四大劍客,已成過往,因為一個人,已經超脫了原本并立的三位。
那就是,
晉地劍圣。
雪海關前,
斬野人大將,
更是一劍破千騎。
李良申居于軍旅,造劍師一劍未出,百里劍曾于上京城下面對燕國騎兵不戰而退,
試問天地之間茫茫劍客,
誰可與之爭輝?
傳言中,
晉地劍圣在雪海關一役后,就此沒了音訊。
有人說他已經在那場大戰中戰死,畢竟,再怎么想,一個人斬殺千騎的戰績也實在是太過嚇人,人力怎可為之?
強行為之,那是逆天而行,注定不得善終。
有人說他在戰后就離開了雪海關,瀟灑于江湖,說不定正一把劍一壺酒,坐在哪個茶樓的角落里,聽著說書先生說著關于他的故事;
也有人說,劍圣可能還在平野伯身邊!
這個說法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議,
一來平野伯是燕人,劍圣是晉人,
燕人對晉人可是有滅國之仇,劍圣看在驅逐野人的份兒上,幫平野伯一把已然是高義無雙,戰后又怎么可能為了貪圖什么高位去做那燕國鷹犬?
二來,像劍圣那般的人物,超脫四大劍客自成格局,若是為他人持劍,豈不是讓一眾少俠俠女們劍道夢碎?
然而,
今日這一幕,
等于是向世人證明,
晉地劍圣,
還在雪海關!
當劍圣出現后,在場所有野人貴族們都覺得自己脖頸發涼,劍圣最出名一戰,可是用野人的血鑄就出來的。
劍圣走到鄭伯爺身側,
伸手,
提起貔貅脖子上的韁繩。
在眾人驚愕之中,
晉地劍圣,
為平野伯牽馬。
人,是鄭伯爺請來的,說是求幫個忙,撐個場子。
劍圣問了句為什么?
鄭伯爺說自己馬上要去京城,原計劃中出兵雪原的事被擱淺,而自己必須在去京城之前,先震懾住雪原的部族,讓他們不敢造次。
拿野人做借口,很理所應當。
鄭伯爺很擅長用大義去忽悠老實人。
劍圣答應了,
但劍圣有個條件,
為你牽馬可以,你得為我家水缸挑三天的水。
所以,這幾日,鄭伯爺每次練完刀后,沒像以前那樣直接去洗澡,而是去幫隔壁屋子挑水。
人前顯貴,人后受罪;
古人當真誠不我欺。
但在周圍人的眼里,這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靖南侯為什么那么可怕,因為他麾下有靖南軍鐵騎跟隨,且靖南侯本人,更是三品巔峰武夫的強橫存在。
鄭伯爺麾下兩萬多的雪海鐵騎,再加上劍圣在身側,讓人不得不聯想,假以時日,豈不是又一個田無鏡?
隊伍行至閱兵臺下,
鄭伯爺翻身下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