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切,盡在掌握!-《魔臨》


    第(2/3)頁

    孫良又道:

    “父親,此事會不會牽涉到咱們家?”

    “應該,不至于,現在聽下人來報的,所抄所拿的,都是中層官吏,真正的有頭有臉的家門,都未被侵擾。

    我孫家門楣還在,在這場風波中,應該無恙?!?

    就在這時,

    孫瑛忽然開口道:“父親,兒子內急?!?

    孫有道忙道:“去吧,去吧。”

    他知道長子的殘疾,導致其憋不住,所以馬上讓長子去如廁。

    長子在兩個仆人的攙扶下出去了,

    孫有道又發出了一聲嘆息。

    緊接著,他像是想到了什么,馬上問次子,道:

    “科舉舞弊,你是否牽涉其中?”

    孫良馬上搖頭道:“父親,怎么可能,兒子若是想提攜什么人,看中了什么人,或者想交好什么人,何必這般大費周章?

    再說了,父親一直叮囑兒子手不要亂伸,兒子怎么可能去摻和這等骯臟之事。

    不過,兒子倒是聽說過這些事,心下還覺得惋惜,有些人本有機會從黔首通過科舉入仕的,卻偏偏被那些人頂掉了資格。

    科舉之制,兒子也是認同且贊成的,因為兒子覺得,父親當初如果不是和先皇于微末中相識,也就很難有施展抱負的一天。

    若是當年我成國也有科舉,很多像父親這樣的飽學之士,就能為百姓造福了?!?

    孫有道這話聽得很舒服,心里不由有些寬慰。

    自己這個次子雖說在辦事能力上不算出彩,但在為人處事上,的確有淳厚之風,有他掌門,孫家的富貴,應該還能繼續綿延下去。

    而另一邊,

    被兩個仆人攙扶著出了廳堂的孫瑛沒有去茅房,而是在外面院子里見到了趕來報信的自己手下。

    “大爺,城內現在很亂。”

    這是從孫瑛宅邸來報信的親信。

    要知道,在孫瑛宅邸里,可是藏匿著近百義士。

    孫瑛想到了自己父親剛剛說的話,

    對自己的親信吩咐道:

    “馬上回去,聯絡外宅的那些人,也都躲進我的宅子里,我是孫家的長子,那個宅子也掛著孫府的招牌,燕人……

    燕人應該不會搜查到那里去?!?

    畢竟,

    現在只是搜查那些中層官吏和家族,大門大戶還沒被波及,現在那位燕人平野伯雖然做事狠辣粗獷,但還是有分寸的。

    “是,大爺?!?

    “另外,如果……如果……”

    孫瑛的眼睛,瞇了瞇,最終,還是下定了決心,他是殘廢之人,所以很多時候并不能親臨第一線只能在幕后布局和遙控,這就使得他在面對突發情況會很束手束腳。

    “記著,若是燕人闖入我的宅子,就意味著燕人已經知道我們的事了,雖然大事還未準備好,但只能提前發動了!”

    親信在聽到這話時,眼里流露出一抹錯愕,情不自禁道:

    “大爺,這就發動?”

    “刀都架在脖子上了,你還想閉著眼等死么?燕人不搜查我的宅子那就一切照舊,若是燕人搜查我的宅子,就意味著我們已經完全沒有退路了!”

    “是,大爺,請大爺吩咐?!?

    “若是燕人沖入我的宅子,即刻傳信出去;

    一,傳信西門守城將李立即刻控制西門。

    二,傳信南北兩大營,命南大營的錢參將召集其麾下士卒出寨從西門入城,直入成親王府,將成親王保護起來,他是我們的關鍵!

    三,傳信巡城司周仁即刻突襲軍械庫!

    四,傳信各處,讓我們穎都內外其他位置的所有人,也馬上發動!”

    前三個指令,都是絕對的自己人,傳信之后,是必然會發動的,同時也是最緊要的三個位置。

    至于第四條傳信,就寬泛了,因為里面有自己人,也有很多原本搖擺動搖的,能發動多少起來,孫瑛自己也不清楚,但局面,應該能因此鼓噪起來。

    其實,不僅僅南門大營,北門大營里,也有幾個校尉是自己人,但他們一來能調動的兵馬有限,二來,他們能否真的可以將兵馬調動出來,也還是個未知數。

    當然,如果穎都內局勢起來,他們若是將北門大營也給鼓噪裹挾起來,那就最好不過了。

    “靖南軍雖然已經入城,但東門大營的靖南軍人數本就不多,只要我們能將勢頭拉起來,我再來請我父出面,讓其號召穎都內外所有大家族一起擁立成親王復辟!

    到時候,南北梁大營觀望的我晉地兵馬,多半會歸附新朝,大事,還是有機會的!”

    最后一句話,

    孫瑛是跟眼前親信說的,其實也是對自己說的。

    如果再給他一年的時間,他有信心將南北兩大營的主將都拉攏過來,到時候一旦舉事,南北兩大營一萬多兵馬可以直接入穎都。

    不像是現在,錢參將是南大營三名參將之一,手下只有不到三千兵馬可以聽命調動。

    如果時間充足,他也能安插更多的手下,安插更多的義士去穎都內外任職,到時候穎都一定,成國內響應者絕對不會少,再加上西晉的一些暗處勢力一齊鼓噪起來,復國和驅逐燕人,都大有希望!

    但偏偏,

    今日的他,

    卻被那位平野伯近乎逼到了懸崖邊上。

    他真的希望,希望燕人,不會沖入他的府邸,希望這一切,都只是虛驚一場。

    回過頭,

    孫瑛看向了廳堂位置,

    父親,已經知道自己這一年來在背地里做什么了,父親卻沒有明說,這意味著,父親其實是支持自己的。

    大成國,也是父親心中的夢啊。

    ………

    一隊領了條子的靖南軍甲士撞開了孫瑛宅子的大門,宅子其實挺大的,但想要藏匿下一百多號人,顯然不現實。

    早有準備的晉地義士們以弓弩開籌,隨即沖殺了上去,一時間,這支前來拿人的靖南軍隊伍猝不及防之下,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但宅子內的空間范圍就這么大,領頭的校尉并未選擇后撤出去,而是下令就地組織陣形,同時派人回去稟報。

    靖南軍這種精銳,哪怕沒有戰馬,他們下馬步戰,也是一等一的悍卒。

    就地結陣后,雖然人數不占優勢,但那群義士的進攻,卻因為沒有章法而無法將這支入宅的燕軍給擊潰,反而被這支燕軍給咬住,雙方陷入了一種膠著。

    與此同時,伴隨著孫瑛宅邸的暴露,起事開始的訊息,也馬上通過各種外圍渠道散播了出去,一時間,穎都城內,喊殺聲此起彼伏。

    ……

    在得知平野伯引兵入城,且霸占了自己的太守府后,毛明才并沒有氣急敗壞,也沒有急哄哄地帶著人去自己的官府,而是來到了巡城司衙門里坐著。

    因為他清楚,事情,到了眼下,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

    平野伯都已經調兵了,

    他毛明才能怎么辦?

    直接起正面沖突么?

    直接派人持自己的太守印去城外其他大營調兵然后和平野伯大戰一場?

    他雖然是文官,但至少當過兵部尚書,對軍中之事還是有所了解的,也明白平野伯在大燕軍中的威望。

    靖南軍,他平野伯調動了。

    如果自己再去調動西門大營的燕軍進城,那支燕軍雖然數目比靖南軍多,但毛明才不認為他們會聽從于自己而去向靖南軍揮刀向平野伯揮刀。

    最大可能是,

    自己調動過來的西門大營的燕軍,在看見靖南軍和平野伯后,

    他們會一刀把自己給砍了,然后和平野伯合流。

    若是西門大營不能調兵,那就只能調動南北大營的晉兵了。

    但他毛明才身為穎都太守,身為一個燕人,

    調動晉兵入城和指揮著燕軍的大燕平野伯火拼,

    直娘賊,

    這到底算是怎么一回事兒?

    到底是他平野伯在胡作非為,還是他毛明才在這里打著晉人的名義造反!

    試想一下這個場面若是出現,

    毛明才覺得如果自己現在在燕京的朝堂上得知了這一消息,

    估計也會認為是自己在造反吧!

    所以,

    罵又罵不過,

    那平野伯打仗是一把好手,

    與人交往針鋒相對時,也是忽冷忽熱性情起伏不定,真的讓人難以招架;

    打,

    打不過不提,

    關鍵還打不得!

    人家在殺人了,

    人家在挨個抄家了,

    人家占了自己的官邸了,

    直娘賊,

    他鄭凡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去,

    老子不管了!

    他平野伯若是夠膽,真要行那不義之事,大不了就先將自己腦袋給砍了去!

    他若是不造反,反正他也得去京城面圣,就交給圣上去裁決吧。

    毛太守想通了,

    想通后也就豁達了。

    其實,

    他打心眼兒里,也是不信平野伯會造反的。

    靖南侯在奉新坐鎮,靖南軍主力也在靖南侯身邊,如果靖南侯忽然要反,那晉地直接完犢子。

    靖南侯不反,他平野伯怎么敢反?

    還有,作為大燕這兩年最為當紅最炙手可熱前途無量的勛貴,一邊得靖南侯重用一邊得陛下賞識,

    同時,還和現在如日中天將太子完全壓制的六皇子是一路人;

    怎么想,

    他鄭凡都沒有造反的理由?。?

    總不能是因為去楚國將大楚公主搶回來后,被公主吹了吹枕旁風,結果忽然想不開了吧?

    這是要剛搶回了公主就又叛燕投楚?

    何必這般脫褲子放屁?

    冉岷站在一邊,看著自家大人在那里面色時而陰沉,時而憤怒,時而不解,時而荒謬。

    他作為手下心腹,已經不知道該說什么和該做什么了。

    如果是平時其他局面,他可以去應付,也應該去應付,但是面對平野伯,他承認,自己真的應付不過來。

    先前在學政司前面阻攔時,他沒慫,他麾下先慫了。

    忽然間,

    外頭突然傳來了喊殺聲,

    隱約間,

    還傳來“復興大成”“驅逐燕狗”“還我河山”的怒吼。

    冉岷當即一個激靈,對手下喊道:

    “保護大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