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求戰-《魔臨》
第(1/3)頁
御書房外,傳來了腳步聲。
鄭伯爺主動走出來,在門口,看見走在眾人前面的燕皇。
燕皇的氣色,比前日,要好很多。
“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平身吧。”
“謝陛下。”
燕皇后頭,跟著的是趙九郎,趙九郎后面,則是八位大臣,反正鄭伯爺是一個都不認識,但想來應該是各部尚書或者是朝堂大員。
確切地說,應該是這個朝堂真正的中流砥柱。
而在一眾大臣身后,跟著的,則是太子,太子后面,則是姬成玦。
大家伙在御書房議事也不是頭一次了,不需陛下吩咐,魏忠河就領著一眾小太監送上了椅子和桌案。
桌案很窄,為了配合椅子的高度,所以要高一些,站在鄭伯爺的視角,就覺得這些大臣們像是坐在嬰兒專用座一樣。
很快,
一碗碗素面送了上來,燕皇面前也有一碗。
那個臉上帶著雀斑的年輕公公再度走到鄭伯爺面前,問道:“伯爺,您還要一碗么?”
“要。”
“好的,伯爺。”
隨即,
鄭伯爺也入座“嬰兒椅”。
素面,就真的只是素面,上面撒著些許蔥花,這面條也不是用什么特殊制法做的,家常面。
唯一奢侈一點的,應該是面湯是雞湯。
可能是怕味兒太重,所以都沒弄澆頭。
在鄭凡記憶中,大概只有當初的鎮北侯,才敢在御花園里肆無忌憚地烤羊腿。
燕皇動了第一口,其余大臣也都一起舉筷,一時間,御書房內,全是吃面的聲響。
大家吃得都不慢,一來都清楚接下來還有事情要談,二來御前進食時本就不可能聊家常。
大家都只吃了一碗,
旁邊伺候的太監見誰吃完了,就馬上送上來一杯茶以及一個銅盆。
茶是漱口的,直接吐進去。
銅盆是拿來洗臉擦手的。
這倒不是為了奢華和講究,因為議事時很可能要動筆墨,有的,甚至還要奉命起草圣旨,手必須要潔凈,另外,洗一把臉,也能讓自己更精神一些。
最后,小桌案撤下,每人面前再奉上一杯新茶。
一切就緒后,
燕皇抽出一份折子,
道:
“無疆親筆寫的折子,對朕說,南望城一線,壓力正與日倍增。”
話,其實沒說完,但大家都懂。
折子里,提出了問題,那必然也會附帶請求幫助以解決問題。
如何解決?
很簡單,
增兵。
這里的增兵可以理解成大燕從其他地方調兵入南望城,亦或者是增加南望城一線的軍糧軍費以及編制。
前一種,很難實行了,因為在吞并三晉之地后,大燕的攤子鋪得實在是太大,很多地方,其實都是捉襟見肘。
那就只剩下后一種方法了。
但這也意味著錢糧增項。
對于個人而言,錢糧,確實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你若是錢糧充足,九成九以上的問題就可以不再是問題。
對于一國而言,也是如此。
鄭伯爺得靠著戶部小六子批條子才能拿到足額的錢糧,其余各地,都只有五成。
大燕向來有養精兵的概念,鎮北軍和靖南軍就是最好的例子,但這實在是沒辦法了,缺口太大,財政上四處漏風,只能用紙先糊一下好歹面子上能過得去。
這時,尚書左仆射王煉起身開口道:
“陛下,臣以為可遣一鎮京城外大營兵馬南下銀浪郡的開城,以震懾乾人。”
開城的位置,差不多算是燕京和南望城之間,一鎮兵馬入駐,既能繼續拱衛京師,同時銀浪郡那里如果出了什么問題,也能更快地南下。
燕軍兵馬以騎兵為主,機動性上,確實比乾人要強得多。
但這個法子,怎么說呢,很像是囊中羞澀,只能一個銅板掰成兩半來用。
其余人,已經無話可說了,因為大家都清楚朝廷財政現在困難到什么地步,王煉的提議,已經很是結合時局了。
燕皇看向太子。
太子起身,
道:
“兒臣附左仆射大人議。”
燕皇看向姬成玦,
在場,
只有姬老六是戶部的人,
自從姬老六連續整掉了兩位戶部尚書后,戶部尚書的位置,就一直空懸著。
故而,
每每和各部打嘴仗吵份額時,姬老六次次都親自上陣,以皇子之尊,和那些大人吵得面紅耳赤。
沒辦法,僧多粥少,吃不飽的人不滿意,分粥的人,也很惱火。
但這里畢竟是御書房,不是大朝會,所以沒必要擼起袖口干架。
姬成玦也沒有去哭窮,
而是起身道:
“父皇,今年可酌情增補一些編制,等明年時,可以再行增補。”
去年,是縫縫補補過去的,今年,是將將就就過去的,明年,是姬成玦和燕皇約定的三年之約,大燕的財政會有明顯的好轉,但還得還前兩年的積債,但至少,這個大帝國的財政,已經被引導向良性了。
燕皇聞言,
笑了笑,
道:
“若是南邊有變,你能讓乾人晚個一年兩年再打過來么,好讓我們把兵額補上去?”
姬成玦開口道;
“父皇,今年上半年的開算,早就發出去了,下半年的開算,年初時就已經議定了,國庫確實留了一手以備應急,但這不還是得修理望江河工么,河工,自古以來就是吞金獸,吞沒錢糧無數,兒臣已經為這事,絞盡腦汁,正在四處化緣籌措。”
燕皇揮揮手,他是皇帝,怎么可能不清楚國庫現在是個什么情況。
不過,
燕皇最后還是看向了坐在最后面的鄭凡,
道:
“平野伯,你說說。”
大燕有個很奇怪的傳統,比如御書房里議事,議的還是軍事,但在以往的話,御書房里,其實除了兵部尚書一個,并沒有其他軍方的大佬存在。
因為大燕的軍權,下放得實在是太厲害,鎮北侯那邊,北封郡以及對蠻族的大部分事宜,都是鎮北侯府自己拍板。
東邊,靖南侯也是一樣。
按照乾人的傳統,像鎮北侯和靖南侯這種的軍方大佬,老早就該解除兵權到京城榮養了,給了太師太傅的各種虛銜完全架空你,需要應對軍事時,再喊你過來當個參議,聽聽你的意見。
所以,這次,還真的是好不容易御書房內出現了一個成色十足的“丘八”。
而大家,一時間也就將目光落在了近年來風頭無可比擬的平野伯身上。
且在進入御書房看見平野伯時,大家就清楚,今天,平野伯的建議會很重要,否則,總不至于是讓平野伯特意過來旁聽的吧?
鄭伯爺站起身,行禮道:
“陛下,臣以為禁軍可不用調動,南望城一線,也可不必增撥錢糧,可命大皇子和許文祖收縮南望城一線的防線,不與乾人爭一時之長短。”
聽聞這話,
右仆射曹榷當即開口道:“我大燕面對蠻族數百年,未曾主動退卻一步,如今,卻要面朝乾人而退?”
尚書令徐秋泰也疑惑道:“平野伯爺,此是何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