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血戰(四)-《魔臨》
第(2/3)頁
緩緩道;
“沖城,要死很多人的。”
茍莫離抬起頭,咧開嘴,笑了,
道:
“求伯爺,給屬下一個死人的機會,總得有人第一輪上去,不求什么配合嫻熟,也不求什么個人武力,
只求一個,
悍不畏死。”
鄭伯爺的眼睛瞇了瞇,抖了抖煙灰,道:
“成。”
“多謝伯爺成全!”
………
帥輦,再度被牽引出寨,只不過,停留在了軍寨外不遠處。
一身金甲的鄭伯爺站在上面,在其身后,左側,站著的是阿銘,右側則是劍圣。
帥輦下方,則是高毅親自率領的一眾親衛。
帥輦邊側,有一根欄桿,欄桿上掛著“鄭”字旗,同時,一把紫色的長弓也被綁在那兒。
自古以來的戰爭,除非那種強弱分明的碾壓平推,否則,大多數時候,打的,都是士氣。
盡可能地削減對方的士氣,這是為將者的水平體現,但同時,如何保證和提升己方的士氣,這是為將者的基礎職責。
鄭伯爺不喜歡穿這套金甲,
鄭伯爺也不喜歡這把顏色過于鮮亮的長弓,
但為了安撫軍心,
他必須在今日,大大咧咧地就站在這兒,讓其麾下的士卒、輔兵以及民夫們,看見他。
果然,在第一批正軍出寨從帥輦前過去時,士卒的精氣神都為之一振。
隨即的輔兵和民夫們,更是如此。
因為無論如何,他鄭凡,都是這支大軍的主心骨,吉祥物,聽起來似乎有點“玩物”的意思,但那是另一個時空現代演變出來的,在當下這個時代里,一軍主將,就是全軍上下的魂。
公孫志率軍來了,其下馬后,領著一眾親衛,主動來到帥輦前,直接單膝跪下。
其身后數百親衛,也一齊跪下。
“末將,參見伯爺,伯爺福康!”
站在帥輦上的鄭伯爺左手把著刀,右手虛抬,道:
“公孫將軍請起。”
“謝伯爺!”
公孫志站起身,其身后親衛也都站起身,唯獨一個靠著公孫志也是身著甲胄,但看起來也不過是十歲出頭的少年沒有起身,依舊跪著。
其實,鄭伯爺先前就注意到他了,無他,這個身材在一眾如狼似虎的親衛堆里,實在是過于顯眼。
公孫志指了指還跪在地上的少年,道:
“伯爺,這是犬子,公孫寁。”
“公孫寁,見過平野伯爺,平野伯爺福康。”
說完,小小年紀的他又磕了三個頭。
這個意味,就不同了。
已經脫離了上下級的見禮,同時,也脫離了一般叔伯輩分的見禮。
公孫寁,原名李寁。
鎮北侯府鎮北侯之下七大總兵,有六個,是鎮北侯的義子,全都姓李,包括李富勝也是這般。
李富勝,原本姓郭的。
這種義子制度,在燕國影響極為深遠和普遍,尤其是在軍中。
但類似李富勝,他的孩子,是可以姓回郭的,因為軍中的義子,他也就是起個軍中一家親的態度和意思。
但李豹不同,李豹是孤兒出身,他壓根就沒有自己的姓,所以,他的姓,就是李。
而公孫志,原本就是其義子,改姓了李志,隨后又招納為婿,所以,公孫志的兒子,原名就是李寁。
公孫志之所以最后選擇和李豹之子分道揚鑣,帶著本部人馬分出來,想讓自己改回公孫姓是小,想讓自己兒子改回姓氏是大。
“伯爺,我是個粗人,自認為教不好孩子,我娃兒腦子可以的,我也怕留在我身邊被我給耽擱了,所以,請伯爺受累,幫我調教。
公孫志在這里,給伯爺磕頭了!”
說完,
公孫志再度跪伏下來,連磕三個頭。
這其實,就是托孤的意思了。
自古以來,托孤,都是大事,因為你得求人家幫你的血脈進行延續,你欠人家的,是天大的恩德,三個響頭,理所應當。
野人王曾對鄭伯爺說過,因為鄭伯爺只習慣于朝上看,所以感覺那些蠅營狗茍的事兒,很少。
這是因為鄭伯爺上頭,真正能入鄭伯爺法眼的,也就南北二侯加燕皇等少數幾個人。
任何地方,人少,他自然就清靜。
但若是往下看,看著自己身下的盤根錯節,就如同像是看螞蟻在泥土里打洞一樣,密密麻麻,九轉十八彎,別有洞天。
公孫志托孤,并不是因為他今日要率兵去沖城。
事實上,以公孫志的武力,再加上他身邊必然會拼死保護他的親衛,除非運氣特別差或者打死都不退下來,否則,想戰死在今日,也挺難的。
他托孤,其實也是給質子。
一如那些小國會主動地將國內的世子送入四大國國都一樣,就是讓他們為人質。
這也是表明了一個態度,就是我跟你混了,我兒子就留你身邊了!
鄭伯爺幫靖南王養兒子,自此之后,鄭伯爺就被世人看成坐在靖南王這條船上的人,是怎么洗都洗不干凈了。
公孫志此舉,也是一樣。
托孤之誼,無論是他這個當爹的,還是其身邊的這個少年公孫寁,都不是說斷就能斷的。
外加公孫志本就分離出了李豹一脈,本就名聲不好,若是再脫離平野伯一脈,無論是官場還是軍隊里,都很難再混下去了。
這時,
宮望也領著親衛過來,恰好看見了這一幕。
其實,這時候,誰都清楚,他們倆,包括他們的部下,以后都是靠平野伯這個山頭了。
一個山頭下,總共三路兵馬。
平野伯自己的那一路,自然不需多說,但這誰是第二路,就很有講究了,這牽扯到伐楚勝利后的利益分配。
公孫志這一招托孤,落入宮望以及其身邊的一眾副將眼里,就是很直白地爭寵了。
是,
你公孫志昨兒個是請戰要帶隊沖城,但你必然要戰死么?
既然必定會戰死,那我今日先給你打一副棺材扯幾匹白布掛著好不?
宮望之子宮璘在此時開口問道:
“爹,要不兒子也去磕頭?”
宮望聞言,氣得都笑了。
不過,他這個人到底是跟過司徒雷的,身上儒將氣息也重一些,當即開口道:
“你多大,他多大?
就是民間娶寡婦,還得講究寡婦帶的孩子是男是女,有多大年紀了才能成呢,帶女兒的就算了,要是帶兒子的,其年紀也大了的,就真成替別人養兒子了。
更何況,還是養一個比自己年紀小不了一兩歲的兒子?”
平野伯年輕,宮望年紀卻大了,所以,宮望之子宮璘在年紀上,真的只比平野伯小一點點。
宮璘被訓了一頓,不敢說話。
宮望倒是微微皺眉,猶豫道:“倒是佳兒………”
“爹,您想將妹子許給平野伯?”
宮璘和自己妹妹感情極好,任何一個當哥哥的,在自己妹妹出嫁那天,都會極為傷心。
更何況,這還是很清晰很明顯地政治聯姻。
人公孫志送個兒子過去,你宮家馬上送個女兒過去,得,現在還膝下無子的平野伯一下子“兒女雙全”。
“爹,平野伯家,可是有公主了。”
這個公主,是實實在在的大楚公主,同時上次去燕京時,還被燕皇親自冊封了。
自家妹子進了鄭家,怎么和公主爭?豈不是要一直伏低做小?
原本,宮望和宮璘父子倆也曾商討過女兒的終身大事,父子倆的看法倒是很一致,那就是找一個地位比自家低的門第,這樣子嫁過去了,有父兄在,她也吃不得虧,在夫家也能硬氣起來。
但平野伯的門第……
再配上一個公主做正房,自家妹子(閨女)還怎么硬氣起來?
宮璘不知道的是,就是公主,在平野伯府,也是做小的那一個。
“罷了罷了,隨為父下去先參見伯爺。”
宮望領著自己兒子和一眾手下將領下馬走了過來,一齊參拜:
“末將見過平野伯爺,伯爺福康!”
“起了吧。”
“謝伯爺!”
宮望指了指自己身側的宮璘,介紹道:
“伯爺,這是犬子。”
“宮璘見過平野伯爺,伯爺一直是末將心中高山楷模。”
這不是在故意吹捧,
雖然二人年紀相差不大,但平野伯身上的功勛和事跡,已經足以讓宮璘去仰望。
“既然二位將軍已經到了,想來,本部兵馬應該也到了吧?”鄭伯爺開口問道。
“回伯爺的話,末將軍中,自末將起,全聽伯爺調遣!”宮望認真回稟。
公孫志也開口道:“伯爺,俺也一樣!”
鄭伯爺點點頭,其實,收服這兩個總兵倒是沒費什么力氣,因為大家都各有所需。
鄭伯爺需要立起自己的山頭,好在日后分蛋糕時,搶占一個主動。
他們兩個,都希望找個靠山,鄭伯爺又極為合適,大家算是一拍即合了。
“好,那咱今日,就讓那東山堡里的楚人好看。”
言罷,
鄭伯爺將腰間懸掛的蠻刀解開,丟了下去。
公孫寁馬上伸手接住。
隨即,
公孫寁從一側階梯上了帥輦,站立在鄭伯爺身側,這托孤,算是成了。
鄭伯爺伸手敲了敲公孫寁腦袋上的小頭盔,發出了兩聲脆響,
笑道:
“當初,本伯也是這般站在王爺身側的。”
公孫志聞言大喜。
宮望則略微有些吃味。
一邊的劍圣則微微側過臉,實在是覺得這話無恥至極,你站在田無鏡身邊時多大了都?
“傳本伯令。”
見時候差不多了,鄭伯爺開始正式下令。
一時間,帥輦下所有人都跪伏下來。
“今日攻城,本伯有意畢其功于一役,望諸位拼死力戰,無論是王爺那里還是陛下那里,都有本伯為其親自請功!”
“末將遵命!”
“末將遵命!”
………
“嗚嗚嗚!!!!嗚嗚嗚!!!!!!!!!!”
號角聲響起。
各路兵馬開始迅速集結和就位,今日的攻城,就要開始了。
不同于昨日以填壕溝為主的試探,今日,是重頭戲。
輔兵隊列中,郭東對身邊的許安小聲道:“看見沒有,今日的投石機和箭塔,比昨日,多出了近一倍。”
許安點點頭,道:“今日,怕是要動真格的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