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辱乾-《魔臨》
第(3/3)頁
……
“真要做到這么絕?”熊廷山坐在攝政王的面前問道。
“有意思了,你到底是坐在誰的一邊?”攝政王一邊批閱著奏章一邊問道。
“我是咽不下,這口氣?!?
“咽不咽下去,你都得咽,其實你也清楚,自打我那妹婿燒了荊城后,咱們這仗,就打不贏了?!?
“但,也不應該這樣?!?
“這是最好的結果,五弟,我希望你能幫我,咱們兄弟倆一起,攜手,先將家里頭,徹底打掃干凈,等再種個幾茬莊稼,糧倉滿了,娃娃們也開始在場子上跑啊跳啊鬧了;
咱,再把失去的面子,里子,再都拿回來。”
“四哥,我心里,憋得慌,我沒想到,會是這樣,真的,我沒想到會是這樣,我以為我能幫你,將燕人擋在北面,而你卻……”
“好了好了,做事兒吧,趕緊回你的梧桐郡,主持一下局面,打壓一批人,也得扶持起一批人來。
那些山越人,被我大楚征服了數百年,他們的頭人們,早就說夏語寫夏字了,說白了,除了長相上有一點點的區別,其實,他們和我楚人又有什么真的差距?
朕,可以開朝廷之門,讓他們入朝為官,讓他們,成為自己人?!?
聽到這話,
娶了山越人婆娘生了幾個帶著山越人血統孩子的大楚昔日五皇子現如今親王殿下熊廷山猛地攥緊拳頭站了起來,
近乎咆哮道;
“四哥,你怎么敢這么做!”
“憑什么不敢?五弟,朕原以為,你會比朕,看得更開,甚至,你還會更樂意見到這一幕,不是么?”
“這……這不對?!?
“沒什么不對的,你能說,你的孩子,不是楚人么?
習夏言,寫夏字,遵楚禮,這就是楚人,幾百年了,我大楚南邊一直鬧騰,也是時候結束了。
朕,
不是要當大楚貴族們的皇帝,
朕要當的,
是整個大楚子民的皇帝。
只要能將南疆收納進來,山越之患徹底剪除,我大楚國力的恢復,將會更快,甚至,恢復之后的大楚,將比昔日,更為強大。
說句不好聽的,
天下豐腴之地,
一分在燕,一分在晉,五分在乾,三分在楚,但實則,那三分在楚,是沒算上我大楚南疆的。
且看他燕人如何折騰,如何鬧騰,
他家底子,
就那么多,
讓他造吧,
真要拼以后,
朕,
不怵他!”
熊廷山深吸一口氣,咬了咬嘴唇,問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道:
“四哥,你又要讓山越人入朝,又要打壓貴族,那些貴族們,會瘋的,甚至,百姓們,也會瘋的?!?
說著,
熊廷山指著外頭,
“禁軍,會不會也跟著瘋?”
言外之意,
本就是戰敗之國,對內,卻又開始如此酷烈激進行事,您的龍椅,還坐得穩當么?
聽到這個問題,
攝政王笑了,
道:
“其實,你也是知道的,朕,向來對燕國的那位皇帝,很景仰,所以,朕打算,見賢思齊?!?
……
一連多日,
屈氏族人都無法見到年大將軍,只能看著大將軍旗幟在軍寨里飄揚著。
來自圣旨的斥責,興師問罪,都遠遠比這種完全的沉默,更讓人覺得舒心。
終于,
在這一日清晨,這支皇族禁軍出動了,他們分成數路,正式開入屈氏封地腹心。
屈氏的封地很大,人口,其實也不少,但姓屈的,畢竟只是少數。
皇族禁軍的進入,雖然使得屈氏族人內心惶惶不安,但當地的百姓,卻顯得很淡漠。
持有大將軍軍旗的那一部皇族禁軍兵馬,直接開到了屈氏宗族本宗所在的城外。
一名太監手持圣旨,
走到軍前,
在城頭上屈氏族人和勉強剛剛拉扯起來的一些私兵的注目下,
宣讀了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屈氏,世受國恩,卻不思精忠報國,陣前投敵,為虎作倀,自絕于先祖,自絕于宗祠,自絕于柱國門面。”
這是一道很簡短的圣旨,
在大聲念誦到這里時,
太監抬起頭,
看向城墻上那密密麻麻的人頭,
嘴角露出了冰冷的笑意,
“其罪,當誅!”
……
岷安城,坐落在岷山,是一塊戰略要城,早些年,這里曾是齊國的地界。
齊國,是諸夏腹心之地,也就是大夏王朝崩塌之后那一段混亂時期割據過的一個國家。
原本,齊國不打算攙和到中原戰事,因為感覺自己的對手一個比一個猛,所以干脆向東進行開拓,去欺負那里的山越人,同時,達到開疆擴充地盤人口的目的。
而那時,楚人其實也在不斷地蠶食侵吞著山越人的地盤,總之,在那時,山越人就是個受,誰都能欺負他。
最后,兩邊一起欺負欺負著,導致碰頭了,楚國和齊國還曾爆發過戰爭,只不過齊國主力得放在西面防止自己被其他國家吞并,而楚國的這一支,也并非皇族禁軍,而是一家貴族派出的私兵隊伍。
所以,雙方碰撞后的戰爭規模,其實也不大,通常就是今天你拔了我的軍寨,明天我占了你的一座軍堡,就是廝殺,也就是數千人規模的沖殺。
反正,雙方都暫時都在開地圖沒那個精力去進行實際控制,所以,無非是想要在當地山越族面前炫耀自己的武力,讓當地的山越人臣服于自己而不是臣服于對方。
而后,伴隨著楚人向西南邊境開拓的勢頭越來越大,可以投送的人力物力以及軍事力量越來越多,但想當然地楚國正式攻打齊國的情況,并未出現。
因為,那時乾國誕生了。
是的,剛誕生時的乾國,其實是武德充沛的,在乾國太祖皇帝的率領下,他們滅了很多個割據國家,完成了內部的統一,齊國,也成了乾國攻打的對象。
所以,楚人在那時,其實又變成了支援齊國抵抗乾國。
但當時的乾國軍隊和將領,都很能打,齊國最終還是被滅了,為此,楚人和乾人,在邊境線上,又開戰了好幾回。
楚人沒能占到便宜,乾人自家地盤太好,沒了齊國之后,就沒有太大的對外開拓的欲望,至少,并不打算為了一塊山越人的地盤去和楚國開國戰。
再加上乾國太祖皇帝死后,太宗皇帝北伐被初代鎮北侯吊打,導致乾國軍事自此萎靡不振,慢慢地,也就將自己的東南疆域,固定在了岷山一線。
近些年來,乾楚雖然在邊境線上偶有摩擦,但都在可控范圍內,更多時候是因為楚人在消化地盤時,乾人接受了一些山越逃人所引發的連鎖反應。
而后,
伴隨著燕人開始對外用兵,雙方邊境線上,倒是完全安靜了下來。
岷州城,是方圓的一座“大城”,也是附近的物資集散地,包括楚國境內的山越族人,他們所謂的“趕集”,其實也就是帶著山貨或者其他出產來岷州城進行交易。
早些年,乾人軍備廢弛,三邊那兒都注水吃空餉嚴重,更別說不是那么重要的東南方邊境守軍了。
好在,貓有貓道鼠有鼠道,朝廷餉發得不夠,那大頭兵們大可改頭換面變成生意人。
首先是地方上的互市,其次,就是商隊往來的抽成,也就是所謂的走私,總之,軍隊經商,一度就是乾國軍頭子們的傳統技能。
對此,歷代相公們對此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畢竟,你要是真來個“武人不愛財”,相公們和官家反而會更感到害怕。
今兒個,是初一,照例是開集會的日子。
一個個身穿乾人兵甲的士卒們開始調貨組織商隊進出,一些小將領,算盤耍得比刀劍更順溜。
一支從楚地來的商隊進來了,
乾人士卒們將四周擋路的山越族人驅散開,讓商隊進來,一個個,臉上掛著花兒,明顯樂開了懷。
他們曉得,燕人伐楚,楚人被打得很慘,很多貴族被破家,甚至連祖墳都被那位平西侯爺給刨開了。
所以,元氣大傷的楚國貴族們急需回血,因此,貨,會更好,價會更便宜,只為了早點出貨見收益。
對于乾人這邊而言就是有利可圖的了,誰家小將背后沒開自家的生意館子?就算是沒開的,也是為來自上京的大人物們在這里負責一攤生意。
這種對方急著出手的生意,自是更加有利可圖。
甚至,
為了這支楚地商隊的歸屬,幾個將校竟然拉著自己麾下人直接開始了廝打。
因為他們心里清楚,這批貨,甭管誰吃下去,那都是必然是大賺的。
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按理說,
岷州城作為軍鎮,再墮落也不至于如此,至少,一定的體面,還是得保持的。
但問題就在于,
朝廷這兩年,兩次從這里調兵去充實三邊。
那些刺頭,那些還有些夢想,那些還不愿意同流合污,以及那些還真的稍微會帶兵稍微能帶出點樣子的,都被地方利益者給排擠走了。
所以,
現在的岷州城,就是一座乾國東南地界的商貿之城。
就在這時,
先前還到處塞銀子過關賠著笑臉的楚地商隊掌柜的忽然掏出一枚火信子,拔開。
“嗖!”
下一刻,
商隊伙計們以及今天來趕集的山越人都紛紛掏出了兵器,殺向了這座城內的乾人守軍。
在城外,
一支軍容整肅的楚軍冒出了頭,向著岷州城發動了沖鋒。
在乾楚東南地界沿線上,相似的一幕,在多處同時發生著。
一座軍寨內,
在鎮南關那兒被靖南王田無鏡壓制了許久屁都不敢放一個的年堯年大將軍,
走出了帥帳,
在今日,
老年終于在乾人身上,
又找回了身為一個將軍的快樂。
看著前方升騰起的烽火,
老年大大咧咧地伸了個懶腰,
隨后,
對著地上重重地吐了口唾沫,
罵道;
“直娘賊,介才叫打仗嘛,介才叫打仗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