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一十三章 敬你們!-《魔臨》


    第(1/3)頁

    廟外的肖一波終于接到了騎著貔貅出來的王爺;

    可以看出來,

    王爺有心事,

    還能看出來,

    王爺胯下的貔貅,似乎也有心事的樣子。

    肖一波也沒敢問,就默默地騎著馬打著燈籠在身邊引路。

    行著行著,

    發現王爺的貔貅別了過來,

    肖一波胯下的黑馬本身就比較畏懼貔貅,且這代步的馬也并非上過戰場的戰馬,“咕嚕”一下,竟然帶著肖一波在原地打了好幾個轉轉,且任憑肖一波再怎么催使,就是不往前走了。

    畜生直接的等級劃分,比人和人之間,多了些直接,少了些虛假的含情脈脈;

    這匹馬明顯察覺到了“老大哥”對自己莫名的敵意,不敢湊近乎跟著了。

    這會兒又不能訓馬,肖一波只得提著燈籠追上去。

    奉新城的晚上是沒有宵禁的,而且因為商貿發達,聚集在這里的商隊以及城中的富裕階層,尤其是剛剛進行了封賞兜里有銀錢的士卒,大家,都有消費的需求。

    故而,

    今夜的城內,

    格外喧囂。

    隊伍過了街面,進入了侯府,鄭凡翻身下來,先回了屋里將身上的甲胄換成了蟒袍,隨后,在肖一波的引領下,又稍稍繞了個半圈,從最外頭的席面那里開始入場。

    每張桌上,都擺著十二個冷盤,但因為平西王一直沒歸府,所以熱菜還沒上,早就跟著排號入座的各方賓客們,也沒人敢動筷子,只是小聲地交談著,哪怕餓得饑腸轆轆,也沒人敢先拿什么東西墊墊饑。

    早就候著的趙成見王爺終于來了,

    馬上上前,

    扯起公公特有的尖鴨嗓喊道;

    “王爺駕到!”

    一個時代一個味兒,可能在后世人看來,公公喊話的聲音聽得有些別扭,但在這個時代,能用宦官為你唱道,是身份地位的最為切實的象征。

    尋常官宦之家,是不可能用閹人的,這是大稽越和大不敬,除了皇宮外,也就只有“王府”,才能有法制上擁有一定編制的宦官,且還得由宮內出人。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前幾年趙成以閹人的身份進出侯府,是大罪。

    但燕京城的御史,也就只敢挑平西侯爺擅開邊釁方面去做文章,引風潮彈劾,至于平西侯府里用了太監這種的,就算是有確鑿證據在,也沒人會拿這瘠薄事兒做文章。

    對于趙成而言,

    那玩意兒,割之前,覺得萬千珍貴,割了后,反倒是一身輕松。

    說白了,還是你真正覺得珍貴的東西,是你現在所擁有的,且即將擁有的,對于已經失去了的,以后的你會遠遠比現在的你要想得開。

    喊完這一嗓子,

    趙成感到一種由衷的酥麻。

    甚至,

    眼前這燭火,這燈光,產生了一種朦朧的虛幻感,仿佛下一刻就會有一道霞光破幕而出,他將迎著這光,對著身前,身下,一片片,一茫茫:

    陛下駕到!

    做一行,愛一行,趙公公,是領悟到了真諦。

    “拜見王爺,王爺福康!”

    “拜見王爺,王爺福康!”

    肖一波原本認為自家王爺有心事,情緒有些低落,想著幫王爺開道,讓王爺先行進到里頭去,不用再在這外頭耽擱功夫;

    畢竟,坐在外頭的賓客,能這般見到王爺從自個兒面前過去,就已然心滿意足了。

    但平西王并沒有圖省事兒,反而在臉上掛出了笑意;

    葫蘆廟的一坐,看似什么都解開了,卻又像是什么都沒解開,似乎做了無用功,但人既然生下來了,遲早有一天得奔著死去,人生,本就是無用功一場,圖的,無非是個中間短暫的快活。

    所以,

    鄭凡今日,忽然很想融入其中,融入這氛圍里面去。

    平西王爺拉起一個老人,老人帶著自己八歲的孫子。

    他是奉新城外屯墾戶的代表之一,本也是流民,被安頓下來后,最早在雪海關就幫著瞎子一起改良過土豆。

    瞎子看似“博學”,但喜歡彈鋼琴的主兒怎可能真的懂得種地,一堆理論上的知識沒人實際操作,接不了地氣也白搭;

    這些年,這位老者出力甚多,且獲得了官身,小官兒,但體面,手下也有幾十號人,專司負責農學的推廣。

    “您老家里還有幾口人啊?”

    “回王爺的話,小老兒……額,下官家里有倆兒子,大兒子在前年陪著王爺您打楚奴時沒在了楚地,小兒子這次留在了范城。”

    說這些時,老人臉上倒是沒什么悲傷之色。

    他身邊還有孫子,小兒子的媳婦兒在出征前,也有了身孕。

    這年頭,吃這碗飯,戰死疆場,本就是極為尋常的事兒,當苦難被普遍化后,反而有了一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逆向效果;

    再者,老者身上本就有官身,長子戰死了但撫恤每個月都有,再算上二兒子還在軍中,雖然還未分家,但這一戶卻相當于頂著三戶標戶配給。

    尋常標戶一家就指著一個男丁,日子也能過得讓外頭人分外艷羨了,老者家這日子,可以稱得上滋潤了。

    這八歲的孩子,身上穿的也是極好的衣裳。

    當然,來王府赴宴,肯定得著重打扮,但赴宴時穿綢的,平日里,肯定也不會差。

    緊接著,

    鄭凡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腦袋,問孩子在不在學社里上學,最近學了什么。

    然后,

    孩子開始背誦一篇他自己寫的文章……《我們的侯爺》。

    這不是事先準備好的,因為沒人會料到王爺會真的考究一個孩子,肖一波也沒布置到這般的細致,而是在瞎子參與的學社教學大綱里,每學期,都會有這個作業。

    孩子背得不文不白,因為最早在雪海關時,侯府下學社的孩子就不是以走科舉為目的,所以更注重實際,要么就像劉大虎鄭蠻那批孩子一樣預備著進軍伍,要么就是去各個作坊從小工頭干起。

    乾國文風鼎盛,有東華門唱名的才是好兒郎的說法,但燕國科舉也并沒有開多少年,風氣還未形成,再者,對于百姓而言,科舉之路太過遙遙無期,孩子一“畢業”就能“包分配”拿標戶待遇,這才是肉眼可見的好前途。

    孩子很聰明,但背誦時仍然不時地“侯爺”“王爺”混著來,侯爺喊慣了口,一時間還真很難順過來。

    鄭侯爺微笑著聽著,

    四周的賓客圍聚在一起,大家臉上都掛著慈祥的笑容看著孩子,時不時地點點頭,露出贊許的神色,胡須長的,還得摸一摸。

    可以肯定的是,這里頭不少人都沒對自己的親兒子親孫子這般慈祥和耐心過。

    等到孩子背誦完后,

    四周賓客一起發聲,夸孩子聰明,仿佛見證了一場多么精妙絕倫的表演,像是剛剛親眼目睹了劍圣和百里劍的巔峰廝殺,過癮,過癮得很吶,甚至,還有些意猶未盡。

    王爺點點頭,

    從腰間解下一枚玉佩,遞給了孩子。

    孩子磕頭謝恩,

    皆大歡喜;

    緊接著,王爺又找了幾個人說了些話,做王府商隊的掌柜,還有身上有殘疾從盛樂城就從軍的老卒。

    噓寒問暖,家長里短地隨便嘮嘮。

    其實,今晚能坐在這里的,富貴不富貴不好說,但日子,肯定過得不孬。

    耗費了不少時間,但王爺很有耐心。

    過了好久,王爺才起身向里頭走去,里面的人,早就翹首以盼了。

    又是一樣的戲碼,再來一遭。

    這次又挑選了一個孩子,讓其唱歌,唱的是《侯爺破陣歌》。

    所以,

    你沒細心地去觀察和探索的話,

    真不知道瞎子居然能在百忙之中還可以閑著沒事兒干做了這么多的工作。

    終于,

    王爺進入了宴會的腹心之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