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六百八十六章 養生-《魔臨》


    第(2/3)頁

    但利大于弊吧,退一萬步說,馬踏內閣總比馬踏門閥要來得簡單得多得多。

    先前的賬目,皇帝只是草草地翻了翻,反而對于這封來自于晉東的密諜司折子,他是仔仔細細地看了。

    雖說這些年來,無論是當皇子時還是當了皇帝后,他和那姓鄭的一直保持著很密切的信件往來;

    但他很早就清楚,很多時候與自己回信的,并不是那姓鄭的;

    之所以忍著沒發飆,沒去生那“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氣,是因為回信的人信中的價值,似乎比那姓鄭的自己回信,更重要也更細節很多,所以他就認下了姓鄭的這種“過度敷衍”。

    “他倒是什么都敢做。”

    皇帝評價道。

    平西王府下的錢莊其實早就成立了,也同樣是活躍在商賈貿易之中。

    但前陣子,也就是在姓鄭的領兵在外時,王府的運轉也一直沒有停下,甚至,在緊張的備戰氛圍以及軍資聚集籌措之下,錢莊開始發行蓋著王府大印的債券;

    可問題是,那一場大戰,晉東沒出兵也沒出糧,你緊張個在哪里?

    無非是找個由頭和風向,將債券給推行下去吧。

    走錢莊,將債券轉入王府下的各個產業,再由這些產業,繼續下放,也可以在王府產業里流通以債券的形式購置商品。

    士卒的一部分軍餉以及官員的一部分俸祿,已經被以債券的形式發放。

    雖說還沒大面積地對民間進行開放,但既然做到這一步,接下來這種債券在民間鋪開是遲早的事,畢竟士卒和官員,可是時下殷實人家也就是消費人群的主體。

    在晉東,這種債券被當地軍民習慣性地稱之為……寶鈔。

    折子的最后,還有一條信息,密諜司監查到平西王府似乎正在對天斷山脈里發現的銀礦進行施工。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但戰爭和祭祀,最終都離不開一個財政。

    姓鄭的明明領兵在外,

    可他老家居然還在繼續推行著這種極具影響力的財政改革……

    難不成,是姓鄭的出征前,就留下了章程?

    但他真的放得下心么?

    張公公見皇帝陷入了沉思,舔了舔嘴唇,開口道:

    “主子,這債券之事,奴才覺得……”

    “你也想做?”

    “奴才……奴才認為……”

    “他姓鄭的無法無天,只顧著生前,朕也要學他?這是涸澤而漁,涸澤而漁!”

    皇帝氣憤地說著,

    “寶鈔寶鈔,這玩意兒一出來,價值就會打折,他姓鄭的活著時候還好,等他姓鄭的走了,到他世子繼位時,這玩意兒馬上就會變成廢紙!”

    可惜,

    瞎子以及四娘都不在這里,否則聽到皇帝的這番評價,估摸著都得豎起大拇指;

    到底是管賬做買賣出生、善于理財的皇帝,一下子就看透了寶鈔的本質以及寶鈔未來的結局。

    他是皇帝,不能圖一時之爽快,現在,張公公手下的那個衙門他還遲疑著,不愿意擺到明面上來,自然更不可能圖眼前之利學晉東的平西王府發什么寶鈔。

    這玩意兒,自己在位時還好,能清醒地把持得住,但自己的兒子呢?自己的孫子呢?

    后世人能忍受得了這種印鈔的誘惑?

    到時候就是整個財政局面的全面崩盤……

    “除非,他會用什么辦法給它來兜底。”

    皇帝再次陷入了沉思。

    一邊剛剛被訓斥的張公公閉嘴不言,

    而不通財務的魏公公自然不可能發表什么意見。

    “罷了,朕親寫信去問他……問那位吧。”

    見皇帝停止了思考,準備起身離開,張公公只得硬著頭皮再次開口道:

    “主子,還有一件事,未曾入密諜司折子里,而是民間風聞。”

    “密諜司折子里,不包括民間風聞么?”

    聞風奏事,是御史的權力,但皇帝真正的耳朵和眼睛,是密諜司這種番子衙門。

    “主子,實乃干系太大,必須得由奴才來親稟。”

    “說。”

    “主子,有傳言說,平西王府那邊打算鑄造一批新錢幣。”

    “錢幣?”

    “以金銀幣為主。”

    “這又算得了什么稀奇?”

    時下熔煉銀子鑄造元寶,本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當年燕國門閥林立時,不少門閥世家就熱衷此事,民間百姓里還有順口溜,說誰家的銀子成色好,誰家的銀子黑心壞。

    “主子,您看。”

    張公公從袖口中取出一枚銀幣,銀幣上,刻著雙頭鷹。

    “主子,這枚銀幣據說是從晉東那里流出的,只不過現在份額很少,奴才已經派人再去求證了。

    奴才也是斗膽,拿這未經確鑿的事來稟報主子。”

    皇帝和平西王之間的關系,很是敏感;

    任何企圖挑撥離間的人,都得做好引火上身的準備,張公公這是明知山有虎,也算是赤膽忠心了。

    畢竟,他已經沒有了政治投機的必要了,就為了爭寵整倒魏公公么?

    皇帝將銀幣拿過來,在手中掂了掂。

    “仿的荒漠之西的錢幣制式?”

    “是,但比那邊的,要更精細。”張公公回稟道,“且雙頭鷹,本就是平西王府的王旗制式。”

    “呵。”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