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世子殿下-《魔臨》
第(1/3)頁
“嬢嬢,來一份豆花。”
“好嘞,小主,您拿好,碗您抽空送回來,就不收您壓錢了。”
“謝謝嬢嬢。”
賣豆花的大娘看著面前這個衣著精美長相可愛的小姑娘,難得的大方了一把,沒收壓碗的錢。
早年間,晉東之地的一切都是王府的產(chǎn)業(yè),各行各業(yè)往上數(shù),東家都是王府。
近幾年來,王府解禁了一部分產(chǎn)業(yè)讓小民得以參與和操持;
其中,小吃攤位這一類的居多,又因為晉東之地民族成分和移民成分占大頭,所以各式風味小吃可謂種類繁多。
畢竟,不管哪朝哪代,百姓們最容易上手的,也就是餐飲業(yè),當然,最容易做垮的,也是它。
但不管如何,街頭叫賣的小商小販變多了些后,這座原本顯得過于嚴肅的奉新城,到底是多了不少煙火氣息。
大妞手里端著一碗豆花,將手中吃了一半的糖葫蘆遞給了身邊侍女拿著,自己拿起勺子舀了豆花送入口中。
“嗯~”
大妞將豆花咽了下去后,砸吧砸吧了嘴,
“真難吃。”
隨即,旁邊的另一名侍女伸手,將碗接了過來,開始吃。
大妞她爹是個好吃的主兒,世面上不少現(xiàn)在很時興的吃食據(jù)說都是她爹鼓搗出來的。
所以,王府的后廚絕對是當世超一流的水準;
且并不會苛求什么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常常為了貼合王爺?shù)奈缚冢鲆恍┬〕允场?
對于吃過家里豆花兒的大妞而言,這外頭賣的豆花兒,看起來一樣,但吃起來根本就不是一個東西的味道。
但王府家教森嚴,不準浪費糧食,所以大妞不吃,身邊侍女會馬上接過去吃完,順道把碗給還了。
“阿弟,阿弟。”
大妞喊著鄭霖,鄭霖走在前面,在鄭霖身后,站著一個個頭很高,身穿黑衣披著斗篷的人。
鄭霖回過頭,看著自己阿姊。
“咱們?nèi)ズ炔璋伞!?
大妞上前,攙起自家弟弟的胳膊,
“之前聽她們說,紅嬸兒和她家的那口子剛剛干了一架;說是因為她家那口子去了阿公店喝茶。”
鄭霖對著自家姐姐很干脆地翻了個白眼,
道;
“要是二娘知道我?guī)闳ツ莻€地方……”
“我娘又不會打你。”
“她會告訴我爹。”
“爹又不會打你。”
“爹會告訴我娘。”
“唔……”
王府解禁的一些產(chǎn)業(yè),也包括紅帳子。
雖然奉新城最高端的紅帳子,依舊是王府在后頭操持,但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些小作坊開始自主營業(yè)了;
不過因為真正漂亮動人和有才藝的,還是更傾向于王府背景的紅帳子,所以現(xiàn)在外頭的小作坊里,基本都是以年老色衰的為主。
又因為在奉新城做生意需要去相關(guān)衙門里走牌照,而紅帳子屬性的牌照流程又比較長,所以很多小作坊打了個擦邊球,以“茶館”的名字存在;
又因為里頭老嬤嬤居多,所以吸引的客人不少也是上了年紀的,故而這類茶館又被戲稱為“阿公店”。
紅嬸兒是王府里的洗衣仆婦,婦人們家家私下里嘴碎嚼事兒,被王府的公主聽去了。
鄭霖清楚,要是家里知道自己帶阿姊去那種地方,阿姊不會有事,自己……就很難好了。
“那,我們?nèi)ズ日?jīng)茶嘛,聽故事,那兒也熱鬧。”
鄭霖皺了皺眉,不正經(jīng)的茶館,他不想去,正經(jīng)的茶館,其實更不想去。
因為那里的說書先生最喜歡講下面茶客最喜歡的聽的,往往是自己父親的故事。
這聽多了,就會莫名覺得,他們似乎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父親;
甚至,會產(chǎn)生一種錯覺,自己是否有兩個父親?
一個父親,躺家里靠椅;
另一個父親,一直在外頭廝殺,而且專挑隱士高人動輒大戰(zhàn)三天三夜,攪得山崩地裂水倒流。
大妞見阿弟不愿意去,嘟嘴道:
“這可不行,好不容易得準出來透透氣,可不能就這般又回去了。”
鄭霖很想提醒自己的阿姊,自己二人現(xiàn)在之所以這么難出王府,還不是因為上次某個人玩兒離家出走弄的?
一念至此,
鄭霖抬頭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這位存在;
按輩分說,他是自己的爺爺輩。
一旦自己出府邸,爺爺就會從棺材里蘇醒,然后寸步不離地跟著自己。
鄭霖嘗試過偷偷翻出王府的院墻,在爺爺跟出來后,想要再以自己的身法脫身;
然后,
爺爺掄起拳頭,將自己直接砸飛出去,即使他自幼體魄驚人,還是在這一拳下嘔出了血。
隔輩親的愛,鄭霖體會到了;
最后只能灰溜溜地回家養(yǎng)傷。
而阿姊,二娘對阿姊的吩咐是,阿姊再離家出走,那么所有自小就服侍阿姊的侍女、嬤嬤,她們自己以及她們的家人,都將株連問斬。
就是阿姊自己,也不敢挑戰(zhàn)她娘親的底線。
所以,倆娃娃,只能乖乖地在王府里待了這么久,好不容易才求來了一次出門透風的機會。
這還是因為自己父親打了打勝仗,二娘十分高興才得以獲得的通融。
“那我們?nèi)ズJ廟嘛,扎紙人玩兒。”
“好……吧。”
大妞馬上吩咐身邊的一個侍女,侍女點頭,馬上去通傳。
過了會兒,侍女回來了,帶來了肯定的回復。
“走,阿弟!”
大妞拉著弟弟,出了北門。
在那之前,一隊巡城司甲士已經(jīng)提前開動,來到了葫蘆廟進行了清場。
待得兩位小主子來到廟門口時,廟外兩側(cè),聚集著不少人。
擱平時,這種開道清場,倆孩子也早就習慣了,他們的爹有時候會“與民同樂”,有時候又需要獨處安靜。
但今日,卻不一樣。
因為被巡城司甲士攔在外頭的民眾,不少都裹著素服。
“問問,這是怎么了。”
“是,公主。”
不一會兒,侍女回來稟報道:“回殿下的話,昨夜陣亡士卒名冊發(fā)到奉新城了。”
大捷的消息,其實很早就下來了,畢竟奉新城和前線之間的聯(lián)系基本每天都不會斷的,但陣亡士卒的統(tǒng)計有著一定的滯后性,需要經(jīng)過兩輪以上的統(tǒng)計才能確認發(fā)回,同時在統(tǒng)計之前,軍隊還還有駐防安寨等等很多其他的事情需要做。
大妞抿了抿嘴唇,看著自己弟弟,道:
“阿弟,怎么辦?”
今兒個來廟里的,都是家里有陣亡士卒的奉新城地界百姓,算是提前上香的,而真正的大操辦,按照晉東的習俗,每逢大戰(zhàn)之后,都會集體舉行封葬儀式。
“我覺得攔著他們,不太好。”鄭霖說道。
“嗯,我也這般覺的,不過,既然來都來了……”
“阿姊你決定吧。”
“阿弟乖。”
“世子殿下、公主殿下駕到!!!”
其實,廟外的百姓們早就猜到是王府里的人來了。
因為這座葫蘆廟,也就只有王府的人來,才會有士卒清場維持秩序,其他的,甭管多大的官兒,都沒這個資格。
只不過,在聽到是世子殿下與公主殿下來了后,百姓們眼里都露出了激動之色。
在晉東,王爺就是“皇帝”,世子,就是太子。
“拜見世子殿下千歲,拜見公主殿下千歲!”
所有人都跪伏下來。
大妞和鄭霖并排走著,走到廟門口,大妞停下了,吩咐身邊人,去取來了香燭。
隨后,
世子殿下與公主殿下,站在廟門的右側(cè),手里拿著香。
待得下令甲士們解除清場放人進來后,凡是披白的人,都能從世子或者公主手中接過來三根清香。
在這個時代,這是天大的禮遇;
很多人眼里噙著淚,接過清香,再進入廟里插入香爐,完成上香;
因為進去時,得排著隊,不能耽擱后頭人,所以進香完成后,百姓們在從大門另一側(cè)出來后,會跪伏下來對著那兩個尊貴的身影磕頭行禮。
哭,還是要哭的,悲傷,還是悲傷的。
但晉東百姓,尤其是標戶,對于戰(zhàn)死這件事,本就有著一種超越于其他地方人的灑脫。
因為晉東這塊地盤,就是廝殺拼打下來的,在諸夏其他地方人眼里,燕人尚武,故而稱之為蠻子,那晉東這塊近乎完全由外來者在王爺帶領(lǐng)下從白地重新建立起來的地方,它的尚武之風,可謂大燕之最。
另外,戰(zhàn)死者的撫恤與安排,晉東早就有極為成熟的一套體系,一家人也不用為之后的生計擔憂。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