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人生凈土-《劍出衡山》
第(2/3)頁
趙榮看了劉菁背影一眼,又看向方老師叔。
“你們隨我來。”
他打了個啞謎領路在前,走了一陣,跟著飛身上了屋頂。
趙榮與曲非煙跟上,三人便在屋瓦上行走。
沒過一會兒,看到前方竹園小徑。
屋頂上正好有一方竹陰處,方老師叔揮袖蕩開竹葉,朝前方閣樓指了指,示意他們坐下。
趙榮聽到一陣爽朗笑聲從閣樓方向傳來。
這笑聲中
有劉三爺,有曲知音,還有黃鐘公。
不知他們正聊著什么,笑得那般歡暢。
趙榮摸著下巴尋思。
原來是劉三爺與曲知音的高山流水組合,現在多了一個大莊主,那是不是可以叫歲寒三友琴曲版。
他發現方老師叔很有意思。
在遠處聽他們歡笑,聽他們奏曲,一個人悠哉欣賞。
若有興致,就在遠處撫琴來和。
少頃,閣樓中曲調聲響起。
這曲子紛披燦爛,戈矛縱橫,琴聲所述,正是廣陵散。
在這三位琴曲大家手中,廣陵散的魅力已淋漓盡致地體現。
他們的曲聲相和,絲毫不顯得繁復,反而交錯縱橫,完美融合。
若是嵇康在此聆聽,定然再無遺恨。
廣陵散彈罷,又有一曲趙榮從未聽過的曲調幽幽響起。
錚錚兩聲琴音初初時甚為優雅,過得片刻,又有柔和的簫聲夾入琴韻之中。
七弦琴的琴音平和中正,清幽的洞簫聲混在其中,似乎在一問一答。
這琴簫不同于方才三人所奏的廣陵散,分明是出自高山流水兩人的手筆。
琴簫響徹閣樓,那琴音急促高亢,簫聲慢慢低沉如有游絲隨風飄蕩。
兩道聲音連綿不絕,像是大潮之水翻涌,在趙榮心中滋生了蕩氣回腸之意。
又忽然聽到一陣大笑聲。
這時琴中迸出鏗鏘之音似有殺伐,簫聲卻依舊溫雅婉轉,二者抑揚頓挫,極盡繁復變化,竟又完美融合,直叫人感受到江湖大浪,又似乎看到了大浪平復之時。
而一切人事,諸般悲喜,都淹沒在大浪之中,最終無有痕跡。
琴簫韻遠,在趙榮心中久久徘徊,心生無限感慨。
這便是《笑傲江湖》曲嗎?
“大師侄,小師侄,你們覺得這曲子如何?”
曲非煙沒有評價,只是問:“師叔,這是什么曲?”
方千駒摸著短須:“笑傲江湖。”
他回答了小師侄的話,笑望著大師侄。
趙榮道:“先是廣陵散,再是笑傲江湖。”
“高山流水這是在與嵇康論曲,黃老先生正好點評。”
“此曲余韻綿長,似是大河之水向東流,流了千百年不曾停歇,非琴簫技藝精湛至極之人,無有可能將它合奏而出。”
“如聽仙樂耳暫明,妙。”
“便是嵇康在此,也要嘆他們此曲不輸廣陵散。”
方千駒聽他給了這么高的評價,也贊嘆道:“初初聞聽這曲子,我也深受震撼。”
“一曲已罷,既然大師侄也這般欣賞,我們一道去閣樓,叫他們再奏一遍。”
“不了。”
趙榮忽然拒絕,笑著對他說:
“這次我從嵩山歸來,所隔日久,才想到此看看師叔他們近況,也想將江湖事簡而概之,好叫他們徹底安心。”
“只不過今天聽了這一曲,我已聞曲中意。”
“既已笑傲江湖,何必再問那些繁瑣事。”
“聞曲如見人,得知劉師叔他們一切安好,我便放心了,此際也不去打攪他們的雅興。”
他從竹蔭下起身,就要告辭。
方老師叔是個心性曠然的有趣人,他覺得趙榮所言有理,竟也不留客。
“去吧。”
“等晚間我將你的話帶給師兄,他們一定欣喜。”
方千駒笑道:“這可是天下第一的認可.”
趙榮與曲非煙離劉府時,外間的劉菁也不覺得奇怪,只招呼他們多來。
“笑傲江湖.”
“世上有幾人能做到?”
曲非煙念叨兩聲,又看向趙榮:“榮哥,你就是其中一個。”
“對嗎?”
“對。”
趙榮笑著點頭:“走,我們去天柱峰看看。”
說走就走,兩個人兩匹馬,半個時辰后就到了天柱峰腳下。
他們一路登山,在山道上鬧出動靜。
五路神施令威與一字電劍丁堅各自一身黑衣,從木屋中探出頭來。
劍神守山人一瞧來人,立時笑著抱拳,再退回屋中。
走過這兩道守山門戶,再往陡峭處行,終登劍冢。
一素色袍服的長臉漢子,面色平靜,正對著一整片插入巖土中的劍。
正是歸隱天山的劍奴,封不平。
封不平不愧在中條山隱居二十多年,如今心死之下,論及靜功趙榮也不及。
自衡山論劍之后,他一步沒下過五神峰。
面前劍冢,似乎就是他的一切。
“劍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