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四十三:神龜猶壽(三)-《劍出衡山》
第(1/3)頁
衡山別院。
畫堂之后,乃一偏殿。
此殿無門無窗,竹簾高卷,敞如一亭,但斗拱欄桿鮮明,臺基踏道寬闊,亭中有六角磚砌樹穴,左右各一銀杏。
兩邊垂懸字畫,南側放著一把瑤琴,風格雅妍。
趙榮與丹青生在敞殿中對坐而吟,臨聽秋風,一如往昔。
“兄弟,往日里你恬于隱逸,心懷灑脫,怎么今日紅愁綠慘,可是添了什么心事?”
丹青生話罷,為他斟酒一杯。
沒等趙榮回應,繼續鋪話道:
“倘若是操心兒女之事,我看大可不必。”
“這幾位師侄各有所長,同齡中媲美者少有。且人生際遇不同,若是想讓他們完全繼承你的衣缽,實在是難事。”
“江湖浮沉,雖有大把的英雄,可似你一般人,恕我孤陋寡聞,從未聽說過。”
趙榮知曉他有心寬慰,只是錯了方向。
他拿起酒壺,也為丹青生斟酒。
“兒女之事,我并不操心。”
“只是.”
他一口飲盡杯中酒,嘆道:“自古逢秋悲寂寥,這話不錯。”
“十年前我們在這里喝酒.”
趙榮頓了一下,看向那把瑤琴:“那時,還能聽到大莊主的廣陵散。”
“近日遇見了幾位故人,時光無情,在他們身上留下了很重的痕跡。”
“而今我們對飲,瑤琴已無人撫觸。”
丹青生深深看了他一眼,也舉起杯盞。
若是一般的古稀老人,聽了趙榮的話,難免也要傷感無限,嘆人生路短。
可是
丹青生卻和當年一樣,只要有酒有畫又有劍,他便能淋漓奔放。
“原來你在愁這事。”
他忽然一笑,舉杯與趙榮相碰:“大哥常道人生憂多樂少,可自西湖梅莊來雁城之后,尋了眾多志同道合之友,歡喜無盡。”
“甚么人生苦短,有什么好賦愁的?”
“生老病死,世間常態,大哥含笑而逝,今瑤琴雖無人撫,琴音尚在你我耳中,那么撫不撫琴,又有什么不同?”
“他若得知你還在念他的琴音,不知該有多么高興。”
趙榮微微一笑,與他再碰一杯:
“言之有理,不過”
“希望二十年后,此處還有人與我論畫論酒。”
丹青生哈哈一笑:“這有何難?”
“來,再飲一杯。”
兩人碰杯再響,各自滿飲。
不多時,又從殿旁取下兩柄寶劍切磋。
他們用的都是丹青生的潑墨披麻劍法,寫意論劍,猶如指點畫中山水。
百招之后,丹青生忽然收劍。
“不打了,不打了!”
“我這套劍法用得也遠不如你,不過今日很盡興,有劍又有酒,我要再作畫一幅。”
“要作什么畫?”趙榮問。
丹青生摸著胡須來回踱步,他沉思片刻忽然雙手一拍,眉飛色舞。
“就作《桃源問津圖》?”
丹青生開懷一笑:“你既然要去常德武陵,我這幅畫正好應景。”
趙榮一聽,也大感有趣。
并且提了一些作畫細節,又從細節中說了一些往事給他聽。
丹青生撫掌大笑,拍案叫絕。
一時間興致大起,抬來紙筆,研墨作畫。
直到日頭西斜,這幅畫才大功告成。
從衡山別院返回山門,趙榮回到藏劍閣,又聽到了松潭鎮那邊傳來的消息。
諸多門派年輕弟子匯聚衡州府,本就有一展拳腳之心。
觀神峰那一劍之后,更是血液沸騰。
這幾日論武之風尤烈,大派天驕也按捺不住。
崆峒派傳人飛虹子大戰桃谷六仙的弟子燕安順,尚未大成的白虹掌力被八脈秘術化去。
桃谷傳人一戰成名。
“師兄.”
藏劍閣外的方亭內,趙榮才靠近,便有一綠裙女子笑吟吟望來,一路看著他走到近前。
“你在等我?”
曲非煙一雙妙目凝在他身上,答道:“你每有愁思,必要來此久坐。”
“我正好奇呢,名動天下的不老劍神,怎么突然多愁善感起來了?”
“師兄與我說說唄”
她話中頗有取笑意味,和當年一樣古靈精怪。
只是
因為身姿樣貌有所改變,閃爍的靈動眼眸中,有了過去沒有的嫵媚。
趙榮坐在她身旁,根本不接話茬。
只是說道:
“等雁城安靜一些,我們一道出游。”
曲非煙聞聲,眼中閃過驚喜,卻又道:“可是捎帶上我?”
“你這話說的,怎能是捎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