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九十七章 安北-《晚唐浮生》


    第(1/3)頁

    圣人既然來了陰山,左近的部落首領們不來露一下面,確實不太合適。

    進入十一月后,除橫山黨項外——事實上,野利氏、沒藏氏都只是一個空架子了——地斤澤、諾真水、可敦城、鸊鵜泉、柔州以及河西黨項一部,都陸續趕了過來。

    他們各自帶了百余隨從,奉圣命至勝州安北縣,等待圣駕。

    十一月二十日,邵樹德在天雄軍、銀鞍直以及經略軍、武威軍、龍驤軍、鐵林軍、鐵騎軍、銀槍軍各一部總計六萬大軍的護衛下,抵達安北縣,宿于黃河之畔。

    安北縣就是原來的中受降城,唐中宗景龍年間修筑。

    為了修這座城,還鬧出過公案。

    唐代本身不太愿意修長城,因為花費真的很大。

    他們更愿意通過外交、政治和軍事手段控制草原部落,挑動群眾斗群眾,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

    修建三受降城,主要原因還是“河南地”(此時黃河貼著陰山南麓東流,即陰山/黃河以南部分)安置了大量部落,他們與草原上崛起的后突厥貌似有勾連,于是修建城池駐軍,威懾各部。而在此之前,這一片都是各部落自己管自己,充當大唐的邊防軍。當部落邊防軍的忠誠受到懷疑時,自然要換上正兒八經的唐軍了。

    三受降城各自駐有數千步騎,其實不算多,畢竟整個朔方節度使轄下只有六萬多兵。

    在駐軍如此之少的情況下,自然要加固城防設施了。沒想到朝廷的一番好意,居然受到了朔方軍的抵制。他們認為,三受降城只要有城墻和倉庫,給大軍一個落腳點就夠了,修得太完善,會讓士兵們有依賴心理,不敢出城野戰。

    聽聽,這是人話不?整個朔方軍只有四千三百騎兵,剩下六萬人全是步兵或騎馬步兵。以步兵與草原騎兵野戰,確實勇烈,同時也非常自信,我就是能以步克騎,干挺你。

    白天的時候,邵樹德繞著安北縣城轉了一圈。

    想當年,就是在這里遇到了中城鎮將李仁軍。

    李仁軍的人生堪稱先抑后揚,從河東逃回后落草為寇,后來投靠過來,官至一軍指揮使。

    沒立過什么大功,但小功不少,去年病逝于洛陽,算是善終了——或許是都到年紀了,這幾年走掉的老人有點多。

    安北縣北邊還有拂云堆祠。

    在草原上,這是一個非常神圣的地方,邵樹德在此會盟過諸部首領,獲得他們支持。

    拂云堆祠被重新修繕過了,立了石碑,記載了會盟經過。里面生活著幾位薩滿和二十多名隨從,接受草原諸部供奉,另受勝州刺史節制。

    長河落日之時,看著拂云堆祠籠罩在萬丈霞光之中,邵樹德心有所感。

    都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能在黃昏來臨之前,創造夕陽美景,又何嘗不是一種成功呢?他不想討論人生的意義或價值什么的,只是單純覺得這樣也很好,就像農夫辛勤勞作后享受豐收的快樂一樣,很滿足。

    ******

    十一月二十五日,大夏太子邵承節與諸部首領共商拂云堆祠,祭天會盟。

    這是一種原始薩滿信仰衍圣的宗教儀式,同時也是嚴肅的政治行為。

    在“騰格里”(天)的見證下,宣誓的內容,是具有神圣性的,至少在信仰騰格里的薩滿教徒眼里確實是這樣沒錯。

    邵樹德只略略問了問會盟的經過,就不再管了。

    太子四十了,不是毛頭小子,很多事情不需要他過多提點,那樣非但不能提高他的能力,反而容易養出什么都不會的巨嬰——講真,如果四十歲了還需要父輩不斷教導,那真的該考慮換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