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殺不殺司馬懿?-《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3/3)頁
是殺,還是用?
按照歷史上記載,早年的司馬懿其實是忠于大漢的,只因曹操挾持天子,一開始不肯為曹操所用,假裝身體有病躲避征辟。
直到十來年之后,方被曹操強行征辟到麾下。
也就是說現(xiàn)在還是年輕人的司馬懿,依然對大漢保持忠心,還沒有究極進化成為千古罪人司馬老賊。
但……需要冒這個風(fēng)險么?
誰能保證司馬懿日后不會生出反心,再行竊國之舉?
這個老王八活得可是非常久的,生生熬死了曹家三代人,萬一活得比他還久呢?
劉協(xié)在殺與不殺之間搖擺不定。
而大殿中央低著頭的司馬懿只覺得陣陣毛骨悚然,好像有一把刀懸在自己的脖子上,隨時都可能落下。
“這就是天子的威嚴嗎?”
司馬懿心中忐忑,把頭埋得更低了。
他深深理解了伴君如伴虎的含義。
良久之后,他才聽到上方那位天子說道:“朕久聞河內(nèi)司馬氏有一麒麟子名為司馬懿,今日見卿,果然不俗。”
劉協(xié)的開口總算是打破了沉默。
司馬懿長松一口氣,拱手道:“陛下謬贊了,臣才疏學(xué)淺,如何能當?shù)闷稹梓胱印Q。”
“司馬氏世受大漢國恩,臣之先祖曾隨大漢高祖征戰(zhàn);高祖父、祖父也都受歷代先帝器重。今天下逆臣橫行,臣雖不才,但也愿盡綿薄之力,助陛下掃平逆臣、光復(fù)大漢。”
司馬懿老老實實說完家族淵源還有來意,然后就垂首而立,等待天子的安排。
劉協(xié)注視了他片刻,而后收回目光,說道:“卿拳拳報國之心,朕已了然于胸……既如此,便封你為殿侍御史,入御史臺任職。”
殿侍御史,負責(zé)監(jiān)察百官于殿上有無言語、儀表之失,也有彈劾之權(quán),給司馬懿是綽綽有余的。
司馬懿也沒想到自己剛剛投效便能進御史臺,吃驚的同時也格外驚喜,連連謝恩道:“多謝陛下封賞!”
“退下吧。”
劉協(xié)擺了擺手道,無意挽留。
司馬懿躬身離開宣室。
待他走后,一直在旁邊觀察的郭嘉問道:“陛下似乎并不喜此人?那為何還要給予他如此重職?”
他看得出來劉協(xié)不喜歡司馬懿。
甚至有絲絲嫌惡。
因為劉協(xié)平時無論見誰,都是一口一個愛卿,語氣也很和善;但跟司馬懿說話時卻只稱卿,語氣很平淡。
“奉孝,朕交代給你一件事。”
劉協(xié)沒有回答郭嘉的這個問題,神色凝重。
郭嘉心中一凜,拱手道:“陛下請吩咐。”
劉協(xié)目光灼灼地看著郭嘉,用前所未有的嚴肅語氣說道:“司馬懿此后在你麾下任職,你要好好盯緊此人。”
“朕還會交給你一道密旨,假若朕以后發(fā)生什么意外,英年早逝、不幸駕崩,你便拿著這道密旨去調(diào)動大軍,將他連同司馬家族一同剿滅!”
“全族上下,老少不留!”
“記住,一個都不能放過!”
劉協(xié)對司馬懿是懷著深深的忌憚的,但眼下司馬懿畢竟還沒做什么,而且還是第一個前來投效的賢才,又出身河?xùn)|司馬氏,隨便殺了的話影響太惡劣,招賢令也就成了笑話。
再者言之司馬懿的才智可與諸葛亮比肩,就這么簡單殺了,他也有點舍不得。
所以他選擇用,但得上一道保險。
假如他死在司馬懿前面的話,就讓郭嘉直接領(lǐng)密旨誅滅整個司馬家族,雞蛋黃都給搖散,蚯蚓都要豎著劈!
郭嘉第一次在劉協(xié)身上看見如此凌厲的殺機,所以根本不問緣由,當即下跪道:“臣謹記!”
劉協(xié)臉色這才稍稍緩和。
單給郭嘉一人下密旨還不夠,等以后他要給呂布、給賈詡都下一道,再讓甄宓也拿一道,多上幾道保險。
他若英年早逝死在司馬懿前面,司馬懿全族都要陪葬。
因為他既然祭拜過太廟還有列祖列宗,那他就得承擔(dān)起這份責(zé)任,不能讓大漢有被竊國的風(fēng)險。
同時,也是為了讓華夏后世不再重蹈五胡亂華的覆轍。
為此哪怕他背負萬世罵名,哪怕錯殺無數(shù)無辜,也在所不惜!
當然,如果司馬懿一直老老實實,那他也不會吝嗇讓其身居高位,死謚文忠。
但對于司馬家族的提防他一刻都不會放松,這是歷史給予他的教訓(xùn)。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