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208章 元皓,假如我假立天子,我是說假如啊……-《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2/3)頁

    劉協收斂思緒,對甄宓溫和笑道:“愛妃放心,朕沒有怪罪你母族的意思。”

    “甄氏這么長時間來的付出朕都看在眼里,有沒有盡心朕也清楚,供養大軍的開支確實太大了。”

    “此事朕會想辦法解決的。”

    甄宓這才松了口氣,散去心中的擔憂,她很怕自己給不了劉協什么幫助后,就會失去寵愛。

    安慰了甄宓幾句,劉協就離開了寢宮,一邊想著此事一邊前往泰安殿上朝。

    泰安殿中,百官們早已提前在殿內齊聚。

    劉協走到上方龍椅坐下,開始他每日的例行朝會,聽群臣匯報近日以來的各方事務。

    司馬懿率先上前道:“陛下,圣旨發出后,如今魏郡內絕大部分城池都聞風而降,但安陽和濮陽依然由袁紹殘黨把持,不肯迎王師。”

    正常情況下天子圣旨送去就夠了。

    不投的人全部以逆臣論處。

    但是在絕大多數外人眼中,天子依然受到挾持,只不過挾持的人從袁紹換成了袁熙。

    不投降的基本上都是忠于袁紹的臣黨,不肯屈從袁熙“假傳”的圣旨,負隅頑抗。

    而那些投降的城池全都是墻頭草,直接遵從天子圣旨而投,誰也不得罪,反正誰把持天子他們就聽誰的。

    這種情況完全在劉協的預料之中。

    之前用袁熙為擋箭牌,有這種副作用是難免的。

    但在聽完司馬懿的匯報后,他依舊還是得震怒一番,冷聲道:“不尊圣旨,不迎王師,視同謀逆。”

    “太史慈何在!”

    太史慈起身出列,雙手抱拳:“臣在!”

    劉協道:“朕命你領兵五千大軍,討伐不臣!城破之日,賊首夷三族,傳首魏郡一十三城!”

    太史慈大喜,恭聲應諾:“十日之內,臣定踏平安陽與濮陽!”

    太史慈退下之后,劉協看向郭嘉和張遼,問道:“文遠軍馬整頓如何?奉孝軍需糧草是否就位?”

    郭嘉出列道:“回陛下,一應軍需糧草,皆已備好。”

    張遼亦起身出列道:“臣已整頓軍馬,只待陛下一聲令下,隨時可發兵廣平郡和陽平郡。”

    劉協滿意的點了點頭,郭嘉雖然最擅長的是謀略而非后勤,但后勤交到他手上,也能管理的井井有條。

    “此戰以文遠為主將,儁乂為副將,漢升為先鋒,領一萬徐州軍并兩千羽林衛。明日發兵,兩路并進,收復廣平郡、陽平郡全境!”

    張遼,張郃,黃忠紛紛領命。

    三人臉上,盡是興奮和激動。

    建功立業報效天子,就在今朝。

    三人退下之后,楊修又上前稟報:“陛下,幾日前俘虜的六千殘兵已經完成收編。但目前庫房沒有多余的武器裝備分發下去。”

    提到這個,劉協感到一陣頭疼。

    兵力的確是增加了不少,但是武器裝備的制造速度很難跟得上啊,徐州軍和羽林騎之所以強,大半原因在于武器裝備。

    眼下多了六千人,總得把他們給武裝起來,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甄氏那邊已經快要支撐不住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

    劉協心里難免有些焦急,大軍多了之后,才發現這打仗打的壓根不是誰的大將猛,誰的謀士更精于算計,誰的士卒更加精銳。

    打的完全就是后勤,是錢,是糧!

    沒錢沒糧,勇猛如呂布,智謀如陳宮,也無濟于事。

    他越發覺得要著手把賺錢這件事提上日程了,總不能全部都指望著甄氏。

    好在楊修退下之后,崔琰卻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陛下,臣已從民間招募七百壯士,充入虎賁營。”

    “最多年底之前,三千虎賁營便能建制。”

    劉協聞言大喜,虎賁營的招募要求,可其他兵種不同。

    能入虎賁營的士卒,都是優中選優,精中選精。

    這崔琰不愧是清河大族出身,辦事效率就是高。

    “此事有勞愛卿多多上心,愛卿的功勞,清河崔氏的功勞,朕一直放在心中。”

    崔琰哪里敢居功,連忙說道:“臣既為虎賁中郎將,組建虎賁營乃臣應盡職責,臣豈敢邀功?”

    崔琰退下之后,朝堂之上的各項事務還未結束。

    一應大小事務,討論了足足兩個時辰,方才結束。

    下朝之后,劉協已經有些頭腦發昏,精神不集中。

    “僅僅只是這么點地盤,就有這么多繁瑣的事務,日后天下一統之后,朕豈不是要活活累死?”

    連續上朝將近一個月之后,劉協已經發自內心的佩服嬴政、李世民、朱元璋這些勤政的皇帝了。

    皇帝,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

    ……

    冀州前線。

    雖然在鄴城折損了一萬三千多的人馬,但有袁譚領兵前來馳援,彌補了兵力上的不足。

    于是經過上次界橋之戰的勝利后,袁紹又打了一次勝仗。

    如今已經占據主動,反守為攻對公孫瓚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這些天來,袁紹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公孫瓚接連敗退,最后竟然被趕出了冀州境內,退守易城。

    然而,即便公孫瓚退回了幽州,雙方的戰火并沒有因此停息。

    袁紹聽取了田豐的建言——囊內必須安外,他已經鐵了心要將公孫瓚徹底擊潰。

    夜以至深,易城十里外的袁軍中軍營帳內,依然亮著燭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