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劉表說道:“我今日去拜訪了龐德公,他向我舉薦了一位與龐統齊名的賢才,稱其為臥龍。” “此人是諸葛玄的侄子,名為諸葛亮,字孔明,眼下應當是在南陽郡。” “你帶上我的手書親自過去一趟,務必要將此人帶回來,此事至關重要,不容有失。” 劉琦見劉表神色如此嚴肅,有些遲疑地說道:“這……父親,既然是招攬大才,讓孩兒去是否有些不太妥當?” “不是孩兒不愿,而是孩兒實無三寸之舌,萬一沒能將此人說動,怕是有負父親所望。” 和龐統齊名的賢才,這分量不可謂不重,所以劉琦心里有些忐忑,擔心自己沒辦法把人請回來。 畢竟這種賢才都是有傲氣的。 “唉。” 劉表聞言長嘆一聲,神色沉重地說道:“為父之所以讓你去,是沒有其他能信得過的人了。” “蒯良、蔡瑁等人把控荊州事務,為父這個荊州之主名存實亡,所以才要引用新的賢才過來抗衡他們。” “這不僅僅是為了我,更是為了你。你是長子,以后必然要從我手中接過荊州,你需要有自己的心腹。” “這諸葛亮就是很好的人選。” 劉琦一怔,他是第一次聽到劉表跟他說這種話,心中頓時無比感動,忍不住紅了眼眶。 “父親放心,孩兒定然盡力而為!” 劉琦對劉表深深一禮,然后便轉身離開了書房,步伐充滿了堅定之意。 …… 冀州,鄴城。 北方的三月依然寒冷,但隆冬時節到底是過去了,天上也不再下雪,百姓們的日子都好過了不少。 同時并州大捷的消息也傳開了。 呂布率軍攻破了晉陽城,高干等一眾逆賊殘黨被徹底剿滅,并州全面收復,凱旋而歸。 當然回來的只有呂布和司馬懿二人而已,他們帶著那些投降的士卒返回鄴城,而張遼、陳宮等人依然領著五萬大軍鎮守并州,防備馬超叩關。 泰安殿內。 劉協聽完司馬懿對全盤戰況的稟報后,笑著說道:“并州大捷,仲達當居首功,不愧是朕之張良也,當重重封賞!” 聽到劉協的這番贊譽,司馬懿的心情相當振奮,忍著激動說道:“陛下過譽了,臣只是盡了微薄之力而已,功勞最大的還是溫公以及軍中將士,臣萬不敢居功。” 對他來說,封賞遠遠沒有天子的認可來得重要,不枉他這回殫精竭慮、用損耗最小的手段拿下晉陽城。 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劉協笑道:“他們的功勞朕自會封賞,你的功勞朕也不會忘記,便加封散騎常侍、河津亭侯吧。” 司馬懿聞言大喜過望,當即叩首謝恩道:“臣,謝陛下封賞!” 散騎常侍并無實權,只是加封而已。 但卻是能夠常侍天子左右! 這代表著天子對他的信賴進一步加強了! 殿內臣子紛紛投去羨慕目光。 “至于溫公。” 劉協封賞完司馬懿,接著又將目光投向了呂布,然后在他期待的目光下,笑問道:“溫公啊,衣錦還鄉的感覺如何?” “奉先村,這個名字當真不錯。” 呂布本來還期待著會有什么封賞,但聽到這句話后,表情瞬間就僵硬了,訕笑著撓了撓頭,心中格外納悶。 陛下是如何知曉此事的? 難不成軍中有人告狀? 嗯……肯定是張遼那廝! 在心中把張遼罵了一通后,呂布主動說道:“陛下,高干等一眾殘黨乃是被匈奴人所殺。” “匈奴單于說會派人前來鄴城覲見陛下,并且將之前陛下東歸時擄掠的所有漢人以及財物全部歸還。” 呂布如實將此事稟告了上去。 其實他本來也沒打算占這個功勞,當初之所以對張遼他們說是他殺的高干,不過是為了面子而已。 “此事朕已知曉。” 劉協頷首道,“匈奴使團昨日便已經抵達鄴城了,朕稍后就會宣召他們。” 匈奴人派來的使團比呂布他們要早一步到達,他本來打算在今日朝會上宣召的,結果呂布等人剛好回來了,所以他便先了見呂布他們。 至于匈奴使團……讓他們等著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