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有黃河天險,所以北方的兵馬想要南下并不容易;因為長江天險的存在,孫權才可以憑借江東之地抵抗呂布、曹操。 “非也。” 司馬懿剛想解釋,諸葛亮便搖頭對崔琰說道:“我以為司馬御史言之有理,原因有二。” “其一,兗州雖有黃河天險,但也有著諸多渡口。曹操若是打算據守黃河各個渡口,那勢必會分散兵力。一旦有一個渡口被攻破,則全線崩潰。” “而官渡卻是不同,不但水網密布、有官渡水作為天然屏障,同時官渡水東與陰溝水交匯,西南又有二百里圃田澤,為了防止水患還筑有許多河堤,行船和徒步都很困難。” “若我是曹操,我只會把黃河屏障定為次要防線,而將重兵部署在官渡。” 崔琰驚訝地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好奇問道:“那其二呢?第二個原因是什么?” 諸葛亮微微一笑,將自己的分析緩緩道出:“其二,如果我們把兵力都調去徐州,曹操說不定會趁機北上、直取冀州。” “如今朝廷兵力勝于賊子,斷不能給賊子一絲可乘之機。當遣兩員大將,兵分兩路,一路伐曹賊、一路討孫賊。” 聽完諸葛亮的分析,崔琰默默點頭。 而司馬懿則是徹底沉默了。 因為諸葛亮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想,對方的想法居然和他不謀而合! 都將這場戰役的重心放在了官渡! “難怪能受陛下如此信任,的確非泛泛之輩……” 司馬懿眼神深邃地看著諸葛亮,心中既感到極大的威脅,也隱隱有些高興和興奮。 這是他的對手,也是他的知音! 察覺到司馬懿投來的目光,諸葛亮也同樣看向他,回了一個淡淡的微笑后又再度收回。 一旁的郭嘉和賈詡,也紛紛給出自己的建議。 在兵分兩路的基礎之上,與諸葛亮、司馬懿進行詳細的議論。 龍椅上,劉協聽完眾人完整而周密的討賊方案,眼中精光閃爍,霍然起身道:“好!那便依諸位愛卿所言,兵分兩路、南下討賊!” 作戰計劃確定,武將們都興奮了。 呂布眼睛里都在放光,主動請戰:“陛下,臣愿領兵討伐孫權小兒,讓他知曉對抗朝廷的下場!” 他連孫策都不放在眼里,何況一個連毛都沒長齊的孫權?而且連孫策都被他所斬,再多斬一個孫權又有何妨。 此子竟敢趁他不在的時候進犯徐州,已有取死之道! “溫公請慢!” 呂布的話音剛落,張郃便開口阻止了他,同時正色道:“區區孫權,何須溫公親自出馬?” 言罷他對劉協拱手請命道:“臣請命出征,討伐孫權!” 他如今貴為九卿之一衛尉,而且北方局勢穩定,他只需要拱衛皇城即可,不必再親自領兵去前線作戰。 并州的戰事他就沒有參加。 但作為一名武將,他不愿意這樣早早地留守后方享受榮華富貴,他更希望能在戰場上殺敵,建功立業。 “不,你不合適。” 劉協搖頭拒絕了張郃的請求。 張郃一聽這話,還以為天子是不信任他的能力,心中不由得急了,單膝跪地道:“陛下!臣愿立軍令狀,勢破孫權!” “若不能提孫權頭顱來見,臣便提自己的頭顱來見!” 這一席話說得可謂是極重。 就連想跟張郃爭上一爭的呂布也不由得側目,心中對他生出了幾分佩服之意。 是條漢子。 劉協見此不禁無奈道:“儁乂起來罷,朕并非不信你,而是你的確不合適對戰孫權,況且朕有更重要的責任交給伱。” “陛下可是要讓臣去討伐曹操?” 張郃心中一喜,因為曹操帶來的威脅比孫權更大,打兗州可比討伐孫權難多了。 “不,是鎮守并州。”劉協給出了一個讓張郃頗為意外的回答,“你去頂替文遠,代他鎮守并州,這可是重中之重。” “討伐孫權還是讓文遠將軍來吧,這事他更擅長,交給他朕最放心。” 用誰打孫權,這還要想? 當然是無腦選張遼啊! 正所謂“八百虎賁踏江去,十萬吳兵喪膽還”,還有誰比張遼更適合打孫權? 天然屬性壓制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