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覽的到來將泰安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去,準確的說是被他口中的“捷報”給吸引了。 “揚州大捷?” 劉協聞言眼睛都亮了,原本都準備起身離開的他又重新坐了回去,略顯迫切地問道:“愛卿速速道來!” 他已經許久沒有聽到捷報了。 而且還是大捷! 能稱之為大捷的至少都是萬人以上的戰役,而且地點在揚州,莫非是張遼和孫權聯手擊敗了曹操? 高覽一臉振奮,抱拳道:“回稟陛下,逆賊孫權假意投降,趁著張遼將軍入駐淮南郡、安撫百姓時發兵襲擊。” “三萬大軍圍攻合肥城五日,張遼將軍等孫權親臨戰場之際,讓黃老將軍斷其退路,然后帶領八百銳士沖陣,最終生擒孫權!” “此戰斬敵七千、俘虜敵軍兩萬余、孫權及其麾下將領盡數投降!” “徐州全境收復、江北三郡收復!” “眼下張遼將軍正在押送孫權以及一眾敵將凱旋,不日便會抵達鄴城!” 高覽說完后,大殿內一片寂靜。 文武百官全都瞠目結舌,他們互相看向彼此,用眼神交流著,確認自己剛剛有沒有聽錯。 八百破三萬?生擒賊首? 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三萬人又不是三萬頭豬,就算勇猛如呂布,當初也只是做到了千騎破孫策萬人、并將其斬首而已。 而張遼八百破三萬、生擒孫權,這難度比呂布斬孫策高了何止一星半點?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崔琰的反應最為迅速,震驚過后當即激動地對劉協道:“孫權被擒,徐州、江北三郡盡數收復!” “陛下距離統一天下、光復大漢江山更進一步!” 崔琰面朝劉協,躬身行禮。 群臣聞言也紛紛回過神來,一邊在心中暗罵崔琰開口之快,一邊向劉協開口恭賀。 “張遼將軍神威蓋世,不弱溫公!” “八百破三萬,這既是張遼將軍勇武,亦是天助我大漢、天助陛下,方讓那碧眼賊落敗!” “大漢萬年,陛下萬年!” “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若非陛下讓張遼將軍去討伐孫權,怎能獲得如此大勝?我看此戰之勝功勞大半在陛下!” 群臣吹捧不斷,馬屁不斷。 一開始還有夸張遼的,但后面基本上都是夸贊劉協如何如何英明神武,上天如何如何庇佑大漢,才能獲得這般大勝。 雖然劉協不會真的聽信這些馬屁吹捧、覺得這次大捷真是自己的功勞,但心里的高興卻很真切。 他就知道當初讓張郃換下張遼鎮守并州是對的,對付孫權這反復無常的碧眼賊,還得是張遼出馬最管用。 只可惜孫十萬變成了孫三萬。 如果張遼日后沒有什么更加亮眼的功績,那死后想入武廟怕是有些困難了。 收起這些胡思亂想,劉協繼續追問道:“曹賊那邊的動向如何?” “曹賊據守江東,暫無動靜。”高覽回答道:“不過兗州那邊傳來消息,稱曹軍從官渡撤離了,往荊州方向而去。” “眼下溫公已經越過官渡、直入本許縣而去,豫州也收復在即。” 聽聞此言,劉協眉頭緊皺。 官渡的曹軍往荊州去了? 一番沉思之后,他對高覽道:“傳令溫公,將兵馬駐扎在豫州進行防范,然后班師回朝吧。” “此番討賊得勝,朕要好好封賞有功之臣。” 雖然呂布沒能把曹操給討滅,但也取得了兗州、豫州這兩個大州,收復了中原地區。 恰好張遼立下大功需要進行封賞,不如把呂布、諸葛亮他們一起召回,同時也商討一下怎么對付曹操。 “諾!” 高覽抱拳領命。 …… 朝會結束后,百官散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