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提到周瑜的好友,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魯肅,按照歷史來說魯肅應該也在孫權麾下效力,不過這次抓來的人里卻沒有看見魯肅。 莫非已經死了? 周瑜回答道:“罪臣好友姓魯名肅,字子敬,是罪臣為居巢長時所結交的賢士,懷有管仲、張子房之才。” “當初罪臣去投靠孫伯符時,本想邀他一同前去,但恰巧他母親病故,需回家守孝。” “后來他在張將軍進攻徐州之際前來尋我,并助我屢屢擊退張將軍的進攻,但卻并未接受孫仲謀之授予的一官一職。” “魯子敬乃清白之人,多次勸罪臣向朝廷投降,只是我并未答應,還望陛下明察,勿要錯殺良才。” 周瑜簡單介紹了一下魯肅。 他當然不是平白無故這么說的,他這既是在為魯肅脫罪,同時也是為其鋪路。 這也是他最后能為這位好友所做的事情了,他虧欠魯肅太多,以至于此生都無法償還。 “原來是因為他?” 張遼聽到這話后不由得面露驚異之色,“難怪那段時日我的計謀屢屢被識破……此人當真不俗。” 他之前對徐州的進攻無比順利,但后來有一段時間他的謀劃多次被識破,進攻的勢頭都受到了阻攔。 原來是因為此人的存在。 聽到周瑜的這番話,劉協心中頓時覺得有些驚喜,如果魯肅真沒有接受過孫權的官職,那他倒是真的可以收為己用。 想到此處,劉協繼續問道:“你為好友脫罪,為何不為自己脫罪?朕向來愛惜賢才,若你向朕乞降,朕未嘗不能寬恕你。” 周瑜剛剛的那一番話讓他的想法有所改觀,若是周瑜愿意主動求饒,那他也不是不能寬恕。 畢竟周瑜有主動歸降的事跡在前,破例寬恕的話也并非說不過去,這樣的人才殺了著實太可惜了。 群臣聞言,頓時嚇了一跳。 崔琰率先出列道:“陛下,此僚曾襄助逆賊孫策與朝廷為敵,這次獻徐州而降也并非是他本人意愿,怎可輕易饒恕?” “陛下切勿一時心軟啊!” 崔琰的話,代表了大部分臣子們心中的想法,就如賈詡、郭嘉兩人也是如此。 雖然他們嘴上沒說,但心里也都認為殺了周瑜才是最好的選擇,留下來的風險太大。 呂布也冷哼一聲道:“上次斬孫策小兒時若非時間不夠,本將軍定要連他一同斬了!” “不過現在斬也不遲!” 他當初殺孫策時,帶兵前來馳援孫策的正是周瑜,他對敵人可沒有任何好感。 感受到眾人投來的帶著忌憚之意的目光,周瑜的表情無悲無喜,依舊沉默不言,只是眼底深處閃過一絲黯淡。 “諸位愛卿言之有理。 劉協點了點頭,就在群臣以為他決定治罪周瑜時,他卻爽朗一笑,說道:“但朕于天下無所不容,何況一罪臣乎?” 言罷,劉協自上而下,俯視周瑜。 “周公瑾,朕且問你——” “你可知罪?” 周瑜渾身一震,錯愕抬頭。 然后他便迎上了劉協那威嚴而銳利的目光,仿佛將他渾身上下都看透了,那撲面而來的氣勢讓他感覺自身渺小如螻蟻。 如同看見蒼天在上。 周瑜怔然良久,最終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緩緩低下頭顱,顫聲道:“罪臣周瑜……知罪!” “好。” 劉協身上的威嚴如同冰融雪化一般盡數散去去,淡淡笑道:“念在你主動歸降,那便免去死罪,打入牢獄。” “帶下去吧。” 當然不可能就這么簡單把周瑜的罪責全部免了,但免去其死罪還是可以的,至于用或不用日后再看。 周瑜心情百味雜陳,叩首謝恩。 然后任由侍衛將他帶離大殿。 在此過程中,殿內的文武百官皆不敢說任何反對的話,天子可以一言殺了孫權等人,也可一言免去周瑜死罪。 這就是天子的意志。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所有人再次深深感受到了劉協的威嚴和氣魄,心中的敬畏之意更加深重了。 大漢傾覆在即,諸位愛卿速速投點月票匡扶漢室,朕封你們為大將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