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家?” 劉協(xié)聞言稍稍一驚,眼下正值隆冬時分,而甄宓又剛剛生病蘇醒,這時候長途跋涉回家豈不是自找罪受么? 甄宓抿了抿嘴,神色略顯黯淡,說道:“臣妾想回去祭拜一下母親。” 她明白這個要求有些任性,因為入宮的后妃是不能返家的,哪怕父母故去也是如此。 此前兄長甄儼去世她之所以能夠回家祭奠,完全是因為身上肩負著拉攏甄氏的使命,要不然她是不可能回得去的。 但她實在難以抑制對母親的思念,所以在思來想去后,她還是選擇鼓起勇氣提出了這個請求。 望著眼前一臉憔悴的甄宓,劉協(xié)沉默了片刻,隨后對她說道:“朕讓虎賁軍送你回去。” 他并沒拒絕,直接答應了下來。 甄宓聞言有些吃驚地看向劉協(xié),因為她其實都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了。 劉協(xié)看出了甄宓的疑惑,攬著她的肩頭說道:“宮中禮法繁瑣,但對父母的孝就是最大的禮法。” “愛妃若不回去的話心里便永遠留有遺憾,朕不愿見到你傷心。” 說到此處,劉協(xié)又隨口調(diào)侃道:“況且愛妃想要回娘家,朕還能攔著不讓你走么?那倒顯得朕小氣了。” 一句話讓原本淚目的甄宓頓時破涕為笑,原本十分郁結的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被難言的幸福給塞得滿滿當當。 不是因為能回家這么簡單,而是因為劉協(xié)對她的寬容與溫柔,這對她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 張遼、呂布等人率領大軍西出函谷關后,又冒著大雪行軍兩日,終于抵達了潼關。 潼關乃是長安的東大門,“畿內(nèi)首險,三秦鎮(zhèn)鑰,四鎮(zhèn)咽喉,百二重關”就是形容潼關。 這里地勢極為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而這里也正是漢軍首個要進攻的目標! 在潼關十里外,漢軍駐扎于此。 軍營漫山遍野一望無際。 漢軍八萬大軍已經(jīng)抵達這里有兩日了,但張遼卻并未著急進攻,而是一直在觀察潼關的地勢。 漢軍軍營外,一座山丘之上。 張遼和司馬懿、陳宮三人正站在上面眺望著遠處的潼關,同時互相討論著。 “潼關不愧是九塞之首,這等易守難攻的天險,想要攻打下來太難了。”張遼深深皺眉道。 潼關北依黃河,南靠秦嶺,自成天險,極難進攻。 而在潼關前的是一條狹隘的羊腸小道,僅容一架單車通行,難以大軍直接壓城,而且極容易被埋伏。 他原本打算借助漢軍強悍的單兵實力,在秦嶺上尋找突破口。 畢竟潼關前那條彎彎曲曲的狹隘羊腸谷道是個天然的陷阱,能不碰還是不碰為好。 但奈何秦嶺的地勢太過險要,而且通過觀察,西涼軍在山上也埋伏的有軍隊,一旦領兵上山絕對會遭到迎頭痛擊。 張遼也算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了,然而此時望著遠處險要的關隘,他第一次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 “潼關有有三萬西涼軍鎮(zhèn)守,如此之多的兵力,可見馬超打定主意想把我們攔在潼關外。” 陳宮也搖著頭說道。 潼關太難破,只需要極少的兵力就能守住,何況整整三萬大軍? 張遼面沉如水,冷哼說道:“潼關是繞不開的關隘之地,此地必須要拿下。” 繞行是不可能繞行的。 八萬人與一個人、幾十個人不同,秦嶺山林茂密,很多山區(qū)沒有經(jīng)過開發(fā),根本沒有合適的行軍條件。 而且一條合適的行軍通道往往是要投入財力維護的,因此大軍行軍路線選擇其實極其有限。 幾萬人若是翻山越嶺那得走多久? 而且走在深山老林或者陡峭山脊上,吃喝拉撒怎么解決?攻城器械怎么運輸?后勤錙重人拉馬馱的又如何跟上? 最危險在于敵人的伏擊,十萬人繞路走,敵人總能得到情報,因此往往有時候哪怕知道攻打關隘會損失慘重,也不得不攻。 “軍師有什么看法?” 張遼看向司馬懿,開口詢問道。 此前司馬懿說想要依靠馬騰在內(nèi)部奪權,兵不血刃地擊潰西涼軍,但到現(xiàn)在他還沒聽到西涼軍那邊有什么消息傳來。 他總感覺將希望全部寄托在馬騰身上有些不妥,萬一失敗了那他們豈不是白白浪費許多時間? 須知戰(zhàn)機寶貴,稍縱即逝。 但相比于張遼和陳宮的憂慮,司馬懿卻顯得鎮(zhèn)定自若,聞言目光幽深地說道:“不必著急,靜觀其變即可。” 說完他仰頭看向天空中不斷飄落的雪花,自言自語道:“好一場大雪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