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財政大權(quán)雖然已經(jīng)從甄氏手中收了回來,但經(jīng)過查驗后才發(fā)現(xiàn)國庫的情況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充裕。 吃空餉、假賬、貪污腐敗……一樁樁一項項簡直是觸目驚心,這些窟窿即便是把從甄氏查抄的資產(chǎn)填充進去都不夠,因為牽扯的不止是甄氏一個家族。 如果要深入去挖掘,那牽扯可就太大了,甚至會動搖朝綱,所以天子下旨到甄氏為止不再繼續(xù)查下去。 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很大的爛攤子。 即便甄氏這次躲過了查賬,要不了幾年時間也會徹底兜不住,出現(xiàn)入不敷出的情況。 當然支出最大的還是軍費的開支,漢軍的強大那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無論是武器裝備的質(zhì)量還是撫恤標準、伙食標準,都比尋常軍隊要高上數(shù)個檔次。 “不行,軍費和冶造局的支出不能縮減,依然按照往常一樣供應!” 劉協(xié)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法正的提議。 “軍隊不強,如何南下討賊;而冶造局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才剛剛起步更不能縮減支出?!? 軍費那是萬萬不能動的,朝廷的軍隊必須要保持戰(zhàn)斗力,這是根本所在。 至于冶造局,劉協(xié)更是對他們寄予厚望。 法正不禁感到一陣頭疼,只好說道:“臣明白了……那臣再去想想其他辦法,看看能不能挪出一部分錢糧來治理黃河。” “不必了,朕自有辦法。” 劉協(xié)微微以擺手,淡淡地說道。 “今年的財政預算朕看過了,記得其中有一筆,是用來給朕修建朕陵寢的費用。” “陵寢晚幾年再修吧,朕現(xiàn)在春秋鼎盛用不著,先將這筆錢用在治理黃河水患上。” 天子的陵寢是在登基那一日起就要開始修繕的,只不過劉協(xié)此前一直是傀儡,所以也沒人在意給他修建陵寢的事。 如今即將遷都回長安,修建陵寢自然也要提上日程,所以增添到了今年的財政預算當中。 此言一出,群臣都是大吃一驚。 “陛下,此事萬萬不可!” 孔融聞言第一個站了出來,向劉協(xié)拱手正色說道:“陛下,修陵寢,也是要選吉時、挑吉地才行?!? “一切都需要按照禮法來辦?!? “您如今修建陵寢已經(jīng)算是晚了,若是再拖下去便會亂了禮法,給后代兒孫留下惡例,這著實不妥。” “還請陛下三思!” 孔融說完后好幾位大臣都開口附和,因為修建陵寢是帝王的頭等大事,不能輕廢。 “朕說不修,那便不修!” 劉協(xié)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留半點余地。 “修建陵寢事小,百姓民生事大;難不成修了這座陵寢黃河水患便不用治理了?我大漢便會風調(diào)雨順、天下太平了?” 一句話,將孔融噎得說不出話來。 但他身為主管祭祀和禮儀的太常,有些話即便天子不愛聽,他依然要說,所以他堅持說道:“請陛下以祖宗禮法為重!” “孔愛卿,你不必多言了?!? 劉協(xié)并沒有因為孔融的話而改變想法,說道:“朕說了,朕如今春秋鼎盛,陵寢還用不著?!? “而且在這件事上朕用心正大,即便為后世兒孫開了例子,那也是好例,而非惡例。” “況且區(qū)區(qū)陵寢之地,焉能比我大漢子民性命更重?若是祖宗有知,也只會贊揚朕而非斥責朕亂了禮法?!? 劉協(xié)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 諸葛亮、司馬懿、賈詡等人都不禁為之動容了,隨后恭敬俯首,齊聲道:“陛下心懷萬民,乃我大漢之幸也!” 劉協(xié)并不回答,只是對法正說道:“就按照朕說的去辦吧,修建陵寢之事推遲幾年再辦,先拿這筆錢去治理黃河?!? “臣明白!” 法正心中感慨萬千,深深俯首道,天子的這份胸懷和魄力令他深感佩服。 這才是真正的明君之風! 而就在群臣準備繼續(xù)討論時,忽然又一道聲音遠遠傳入大殿。 “捷報!捷報!” “長安八百里加急——!” 這道聲音瞬間便引起了大殿內(nèi)所有人的注意。 凡緊急軍情,負責傳報的士卒可以直接不用經(jīng)過通報,直接入宮向天子匯報。 不多時,一名拿著黃旗,風塵仆仆的士卒便闖入了大殿之中。 一進大殿他便朝劉協(xié)跪了下去,滿臉激動地稟報道:“陛下,長安大捷、長安大捷啊!” 這句話讓包括劉協(xié)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是一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