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江夏之戰的大勝是階段性的勝利,漢軍解決了后顧之憂,得以放心溯江而上去迎戰曹軍。 待到漢軍抵達赤壁一帶,卻發現曹操的大軍早已在此等候了,不過諸葛亮并未選擇立刻與曹操的兵馬進行交鋒,而是選擇暫時避讓、退到南岸駐扎,和曹軍隔岸對峙。 而這一舉動也引起了呂布的不滿。 赤壁南岸,漢軍軍營。 呂布大步走入諸葛亮的軍帳,張口便問道:“軍師,如今曹軍就在眼前,為何避而不戰?” 今日在江上遠遠看見曹操的水師大軍,他本以為雙方終于可以來一場大戰,誰知道諸葛亮卻一邊下令避讓曹軍水師、一邊后撤到南岸,并不與曹軍交手。 這一未戰先怯的舉動讓他覺得太過于窩囊了,眼下漢軍士氣正盛,為什么要怕曹軍? 對于呂布的到來,諸葛亮似乎并不意外,微微一笑后,搖著羽扇說道:“溫公莫急,先坐吧。” 聽到諸葛亮的話,雖然呂布心里還是惱火,但還是給了他面子,黑著臉走到一旁落座。 諸葛亮讓人給呂布奉上茶水,然后才道:“今日抵達赤壁,我觀曹軍軍容整齊,顯然是早已做到了與我們交戰的準備。” “而我們大軍對比曹軍,在人數上處于劣勢,又是一路跋涉而來,士卒們也頗為疲憊。” “此時交戰,于我軍不利,故而選擇暫時后撤。” 諸葛亮耐心給呂布解釋了一番后撤的原因。 他當然相信呂布的勇武,不過這畢竟是水戰,不是陸戰,不可同日而語。 周瑜和魯肅也和他持的是一樣的想法。 都覺得應該要謹慎對待這次交鋒。 因為他們拿下了江夏城,如果從戰略角度上來看,曹操應當放棄在此阻擊他們,撤退回去。 畢竟赤壁也并沒有什么地理優勢。 但曹操選擇在此與他們對戰,很有可能是被丟了江夏城,以及曹仁、夏侯淵之死給刺激到了。 這兩人可是曹操真正的心腹手足。 所謂哀兵必勝,曹操豁出來和他們對戰,他們反而要謹慎對待,不能大意。 “這也不利,那也不利,真是憋屈!” 呂布聽完后不由得悶悶地說道,盡管他清楚諸葛亮說的有道理,但心里難免會覺得不爽利。 之前他就該堅持領兵回去馳援長安。 魯肅見此說道:“溫公此番先登奪城,陣斬曹仁與夏侯淵,可謂神威蓋世。” “如今曹賊已經近在眼前,溫公又何必急于一時?遲早有溫公發揮勇武的地方。” 魯肅的一番話,總算是讓呂布的心情稍稍好轉了些,他旋即說道:“我是不管這些彎彎繞繞了,什么時候打仗再告訴本將軍。” 言罷,呂布起身離開了軍帳。 看著來得快去的也快的呂布,魯肅不禁一笑,對諸葛亮以及周瑜道:“與溫公這樣的將軍共事確實省心。” 呂布雖然言行舉止粗莽了點,卻沒什么心眼子,多說些好話就行了,打仗又勇猛,也愿意聽勸。 相比之下,孫權那種又小心眼又多疑、又不愿意聽從諫言的主帥簡直啥也不是。 “溫公能得陛下器重,是有道理的。” 諸葛亮笑道,呂布這樣的武將從各方面都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唯二的缺點也就是不太聰明,以及喜歡酒色了。 所以他更欣賞趙云,雖然趙云的勇武比不上呂布,卻也不遜色多少,有勇有謀不說對軍令的執行也十分周到。 見到兩人談笑,但周瑜卻沒什么心思。 他皺緊眉頭,向二人詢問道:“軍師、子敬,你們可想好了該如何擊敗曹軍?” 今日討論的主題就是制定對付曹軍的計策。 曹軍水師強大,要超過他們很多,這一戰十分關鍵,將決定他們接下來能否順利進軍江南。 魯肅聞言搖了搖頭,嘆息道:“曹軍嚴陣以待,實在讓人找不到破綻,想要以弱勝強不是易事。” 現在雙方正面對峙,他也想不到什么好辦法能夠取勝,好似除了拼雙方的硬實力以外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但這樣風險又不小。 周瑜聞言稍作思考,對諸葛亮說道:“我有一計,不知可否,還望軍師為我一決。” “哦?公瑾有良計?這倒是巧了。” 諸葛亮挑了挑眉,笑著說道:“我剛好也有一計,不如你我二人各自將計策寫在手上,看看所見是否相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