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讓人竊去了祖宗傳下的江山。 他,是大漢的罪人。 想到此處,漢獻帝不禁悲從中來,忍不住掩面而泣,傷心非常。 …… 抵達長安以后,大軍留在城外駐扎,郭嘉、呂布等人則入城前往皇宮。 “宣——” “溫公呂布、御史中丞郭嘉、尚書令許攸、左民尚書諸葛亮、侍中司馬懿、荊州牧劉備、都鄉侯張遼、冠軍侯張郃、中堅將軍趙云……” “上殿覲見——!” 宦官的唱禮之聲從承明殿殿內傳出,回蕩在殿外那空曠的廣場上。 呂布等一眾文臣武將們聽到傳唱聲后,沿著由羽林衛把守的御道,往臺階盡頭的巍峨大殿走去。 每個人的心間都充滿了激動。 承明殿內,袞袞諸公。 文武百官們今日皆是換上了最為莊重的服飾,大漢的威嚴和天朝上國的肅穆,于此刻展露無遺。 殿內的主位之上,劉協亦是一身只有在重大日子時才會穿上的天子袞冕,帝王威儀無窮。 由此次討賊最大的功臣許攸為首,呂布等人緊跟其后,共同步入大殿。 “臣,參見陛下——!” 眾人向著上方的天子齊齊參拜。 劉協透過冕旒望著下方的群臣,并未第一時間讓他們起身,而是向左右群臣笑著問道:“諸位愛卿,你們都看見了什么?” 群臣聞言都愣住了。 看見了什么? 就在無人說話之際,楊修轉了轉眼珠,出列道:“啟稟陛下,臣看見了我大漢江山的柱石!” “溫公以及御史中丞他們,皆是支撐起我大漢江山的的擎天玉柱!” 此言一出,劉協頓時噎了一下。 這本來是他打算說的話來著,他就是假模假樣問一問,然后好親口說出來,結果被楊修搶答了。 這小子當真是死性不改。 瞥了楊修一眼后,劉協笑道:“沒錯,他們都是我大漢的柱石!” “自董卓作亂以來,江山分裂、山河破碎,天下諸侯割據,百姓生靈涂炭,社稷有倒懸之危。” “是有了諸位愛卿們以及無數將士們前赴后繼的努力,才有了如今天下一統的景象。” “溫公他們更是這些志士能臣中的佼佼者,他們無愧于大漢柱石之稱!” 劉協的這一席話,令呂布等眾人都激動不已。 大漢柱石! 這是何等之高的評價! 郭嘉深深俯首道:“匡扶漢室,效忠陛下,這是臣等的職責所在。” “大漢之所以能夠再度興盛,令四夷賓服,陛下才是最為功不可沒!” 殿內群臣紛紛附和稱頌。 劉協哈哈一笑,接著說道:“一段時日不見,奉孝倒是變得越來越會說話了。” “不過朕并非是妄自尊大之人,諸位愛卿的功勞朕都一清二楚。” “如今叛逆被掃平,也是該論功行賞了。” 剛剛說的那些都是場面話罷了,只有論功行賞才是今日的重頭戲。 劉協的目光最先落在許攸身上,嘆道:“子遠,朕幾年時日未見到汝,汝……消瘦了。” “陛……下!” 許攸聞言鼻子一酸,直接拜倒,流著淚著道:“臣這幾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陛下,想要回到陛下身邊效力。” “臣被曹賊所囚,多次都想自盡以謝陛下,但臣尚未看見陛下一統大漢,心中不甘,方才茍延殘喘至今。” “臣、臣有愧于陛下!” 許攸一邊說一邊哭,不少大臣聽到這番話,都忍不住抬手拭淚。 當然,是真是假就不知道了。 劉協聞言說道:“還好子遠你活著,不然朕便要失去一臂膀矣,這尚書令的位置更是要繼續空懸。” 說到此處,劉協稍稍一頓,接著道:“許攸聽旨!” 許攸渾身一震,連忙俯首:“臣在!” 劉協道:“許攸于曹營忍辱負重數年,又勸降曹操,生擒偽帝,功勛卓著。” “為表其功,封安國候,領尚書令,入凌云閣第三層!”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