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朕不想日后繼承大統的是個無能之輩,若他有資格繼承大統,自然會有能力處理好這件事情。” “至于此事會不會給后世子孫開了壞例……朕只能說,世事變化難以捉摸,未來如何朕又豈能知曉呢?” 劉協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多大問題。 什么開惡例,什么影響不好。 全部都是狗屁話。 站在后世人的角度上看歷史,華夏五千年文明,有幾個太子是順位繼承的? 歷史書翻來覆去就四個字。 那就是“爭當皇帝”! 他會好好教導劉玨,盡力培養其成為一個合格的繼承人,但如果劉玨沒有能力守好皇位,那讓人奪去便奪去吧。 皇位本就要靠爭,他給予了劉玨繼承皇位的資格,教導其怎么當好皇帝,這要是當不了那還能怎么辦? 皇位之爭向來如此。 君不見扶蘇、劉據之死;李建成、李承乾之殤;以及明清時期的五龍同朝、九子奪嫡。 這些例子無不說明了皇位的繼承與否根本不在于資格,而在于能力和手段,以及運氣。 跟立嫡立長的關系并不大。 劉協的一席話說完,郭嘉和賈詡都面面相覷,他們是沒想都天子的想法居然這般豁達。 雖然這番話聽著很離經叛道,可仔細深想,又有幾分道理。 “陛下的思想和眼界遠在臣等之上,臣……佩服。” 郭嘉苦笑一聲后說道。 盡管他還是不太能理解和認同天子的話,但他也清楚天子并非是心血來潮的決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如此就夠了。 皇位傳給誰,他們作為臣子的最多提提建議、說說自己的想法,但根本決定權還在于天子。 說得太多那便是僭越。 劉協淡淡一笑后說道:“朕知道你們不能理解朕的想法,但無妨,歷史會見證一切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與使命,朕是個凡人,管不了后世如何,朕如今只想將眼下的大漢帶向繁榮。” “好了,都坐下吧,朕還有其他事情要與你們商議。” 劉協讓人給郭嘉和賈詡拿來兩只坐墊。 兩人也知道天子是要與他們談正事了,于是便打起了精神,坐了下來。 劉協并未拐彎抹角,直接說道:“如今天下一統,許多事情都可以提上日程了。” “朕要與你們談一談改革之事。” 此言一出,郭嘉和賈詡目光都為之一凜! 改革! 他們二人清楚,對朝政進行改革,是天子心心念念的事情。 只不過之前天下都沒有統一,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討伐反賊上,沒有改革的條件。 但現在不一樣了,所有逆賊都被討滅,大權被天子一人獨攬,正是改革的最好時機! “臣等這一天……等了六年了。” 郭嘉無不感慨地說道,臉上充滿了唏噓之色,心情百味雜陳。 想當初他就是聽了天子對于選拔人才制度改革的設想后,才毅然選擇輔佐。 如今過去這么長時間,他的初心仍未改變,更幸運的是天子也沒有變。 “朕等這一天也等很久了。” 劉協笑著說道,眼中充滿了神采,“大漢積弊太多,世家坐大,這是漢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所在。” “大漢若想再度走向繁盛,改革是必須要行之事,唯有掃除積弊,才能煥發新生。” 漢有兩朝,后世稱之為東漢和西漢。 西漢才是大漢的巔峰時代,那時候的皇權高度一統,國家也是強盛非常。 東漢雖然名義上是西漢的延續,但與西漢的強盛根本無法相提并論。 因為劉秀統一天下靠的是世家大族們的支持,這和高祖劉邦統一天下有著根本的區別。 當然并不是說劉秀的能力不強,他的能力固然很強,但他沒有世家支持的話也無法統一天下。 所以他與世家進行利益交換,讓自己能短短幾年內掃除所有對手,光復大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