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些謠言是什么時候產(chǎn)生的?” 劉協(xié)將碗隨手放在桌子上,神色平靜地問道,并沒有因為這個消息而生氣。 郭嘉微微低頭,回答道:“就在最近幾日,在長安城內(nèi)廣為流傳,影響不小。” “但尚不知是從哪里最先傳出這一謠言的。” 郭嘉說完后,其他大臣都皺緊了眉頭,散播謠言者這實在是膽大包天,竟敢誹謗天子 而且這一謠言蘊藏著濃濃的惡意,直接針對國子監(jiān)去的,可見背后肯定有人在刻意推動。 百姓們都是迷信的,每每遭逢大災,天子都要下詔罪己,罷免官員或者三公更是常有的事。 此番遭遇百年難遇的大旱,即便朝廷做好應對準備,但百姓們難免還是會受到影響。 這時忽然有人出來說這是天降災禍,并且把責任都推到天子以及國子監(jiān)的身上,很容易就會引導輿論。 自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的理論以來,天象就和皇帝息息相關,若是百姓們都認定旱災是因為天子輕視儒學重用新學所致,那就很麻煩了。 雖然劉協(xié)的聲譽和威望極高,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會被這些流言影響,但國子監(jiān)想開辦下去肯定就難上加難了。 在辯論會即將開辦的這節(jié)骨眼上出現(xiàn)這檔子事,更是對國子監(jiān)不利到了極點。 “散播這些謠言的人真是居心叵測!” 一向穩(wěn)重的魯肅居然也難得發(fā)火了,臉色十分難看,言語間也充滿怒意。 天子不惜花費無數(shù)錢財糧食才為百姓們保了一份平安,令這場幾十年難得一遇的大旱沒有發(fā)生易子而食、尸橫遍野的慘劇,光這一點便稱得上是圣明之君! 然而這樣的舉動不但沒有換來贊譽。 反而換來的是詆毀! “請陛下放心,臣這就派人去徹查,不管用什么手段,定會將此事查的清清楚楚!” 賈詡神色陰沉地說道,語氣凝重。 能讓向來喜怒不形于色的他露出這般表情,可見他心里有多么惱火。 殿內(nèi)眾臣個個氣憤不已,反而是身為被詆毀者的劉協(xié)神色淡然,不以為意。 “陛下,要不要下令嚴禁此類謠言的傳播,將討論者全部抓起來治罪?只要順藤摸瓜,定然能找到傳播的源頭。” 這時候法正向劉協(xié)提議道。 然而劉協(xié)卻搖頭拒絕了:“動用這般手段意義不大,況且清者自清,朕所行無虧,何必在意這些謠言?” “百姓們大多數(shù)愚昧且喜歡盲從的的,用武力阻止謠言傳播只會適得其反。” “再者言之,這些留言恐怕是有心人刻意散播出來的,若朕過分關注這些謠言的話,反而正中下懷。” “先靜觀其變吧。” 見天子這般平淡,群臣也只好應是。 …… 群臣處理完政務后,就紛紛離開皇宮,各自回家,而賈詡則是孤身一人前往了南衙。 北衙和南衙本是宮廷禁衛(wèi)的駐地,但如今南衙被改為了繡衣使的辦事地點,也是朝中群臣談之色變、連退朝離開皇宮時都會繞著走的地方。 南衙看起來毫不起眼,就像是一處普普通通的庭院,朱紅色的大門常年緊閉,鮮有人出入。 賈詡來到南衙門外,也沒有敲門,緊閉的朱門便直接打開,待他走入其中后又重重關上。 他臉色陰沉地向正堂走去,道路兩側(cè)有一名名繡衣使跪成一排,此時每個人都低著頭,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賈詡向來很少來南衙,今日又是這幅神色,顯然是出了大事。 對于繡衣使們來說,出事就代表著會死人。 要么是別人,要么是他們。 然而賈詡卻看都沒看他們一眼,走到正堂內(nèi)那唯一一把交椅上坐下。 一名繡衣使立刻上前為其奉上熱茶,但賈詡端起茶碗后,卻直接狠狠砸在了他的頭上。 “滾!” 滾燙的茶水淋了這名繡衣使一臉,但他卻不敢有絲毫怨言,強忍著疼痛,踉蹌著來到堂外跪下。 賈詡目光從堂外跪著的一群繡衣使們身上掃過,表情陰沉得似乎要擇人而噬, “為什么,謠言的消息沒有上報。” “這是誰負責的,站出來!” 話音落下,繡衣使們渾身一震,個個都默不作聲,但微微顫抖的手暴露了他們內(nèi)心的恐懼。 賈詡見此忽笑道:“怎么,沒人承認?那簡單,全都給我抽出刀來,去手。” “反正是一群廢物,養(yǎng)著也沒用,不要了也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