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九章 不凡-《父可敵國》
第(2/3)頁
課程豐富程度,完全超乎想象。
而且并沒有流于形式,所有課程都是實實在在的在上。
比方說算數課,就有專門的算學博士,以《九章算術》為教材,教授生員們平面幾何的計算。
然后是比例的算法、通過面積體積求邊長徑長,甚至還有開平方、開立方的方法……
當然那都是后頭的知識。一上來還是以各種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等應用題為主。
這顯然是朱元璋倡導的結果。不然劉璉和朱楨在江西造黃冊時,根本就沒有可用的人手,去計算那些不規則的田畝面積。
聽馬君則說,后面還會再學《周髀算經》,《海島算經》之類,高年級的學長甚至要熟練掌握高次方程組的‘天元術’。
這讓朱楨大跌眼鏡。他老師劉伯溫就是當世最頂尖的數學家。所以他不是不知道我國數學已經發展到很高的水平。但他萬萬沒想到,國子學里居然就在認真教授這些東西……
那為什么數學在后來非但毫無發展,反而斷了傳承呢?以至于后來的讀書人竟看不懂,宋元時傳下來的數學書了呢?
朱楨在他的小本本上,記下了這條疑問。
~~
另外還有書法、音樂、騎射等課程,都有專門的博士教授。如果只是上課的話,還是比較愉快的。
可一加上作業和考核,壓力就來了。
但誰都知道,沒有作業的教學就是放羊,沒有考核的教學就是耍流氓。
國子學顯然不是放羊耍流氓的地方,所以作業負擔和考核都格外的重。
老六他們的作業有三種。
第一種是背書,一般每三天檢查一次,每次須背誦法條一百字、本經一百字、四書一百字。跟在大本堂一樣,不但要熟記文詞,還要通曉義理。如背誦講解全不通者,要被老師打十板。
第二種是每日作業,老六他們每天都要習字一幅,一幅的標準為每行十六字,共有十六行,總計二百五十六字,不拘家格。但必須端楷有體,合于書法。
此外每天還要做算術題十道。這些都得當日完成,當面交助教批閱,字有不端不周,題有錯誤,都要被罰寫多遍。
第三種是每月作業。主要是作文,每月寫六篇。其中本經義二道,四書義二道,這些都是要交給博士批閱的,必須拿出最高水平,一絲不茍的完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