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上9點半。 陶歌來電話了。 一接通,張宣就緊著問:“這次加印多少?” 陶歌告訴他:“這次比以往都多,足足加印了80萬冊。” 張宣滿意:“你們還真是吃一塹長一智,總算吸取教訓了,不然我的錢都被到盜版商分完了?!? 陶歌微笑著沒理這茬,而是問:“你們什么時候回去?” 張宣回答道:“后天,后天下午的火車,到時候你要聯系我就打我家里電話。” 陶歌說:“好,姐知道了。雙伶從滬市回來了沒?” “嗯,就在身邊。?!? “你把外音打開,我跟她說說話。” 叫上杜雙伶,三人開外音聊了十多分鐘的家常后,陶歌終于說起了正事。 陶歌神神秘秘說:“姐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張宣迫不及待問:“什么好消息?” 陶歌說:“你自己開動腦子想想。” 張宣沉思幾秒,忽然心中一動,期待地問:“是不是我的新書通過了茅盾文學獎的初審?” “不錯?!? 陶歌說:“你的新書“潛伏”8月1日下午被送去參選茅盾文學獎之后,順利通過了讀書班的23位專家的審讀,被推入評選環節。 張宣緊著問:“評選環節?那你們知不知道這一屆的評委都有哪些人?” 陶歌優雅地說:“當然知道,這是送選單位的必須課之一,怎么能不知道呢? 不過姐告訴你,這一屆的評委陣容非常強大?!? 張宣問:“是那些人?” 陶歌低頭看著資料念叨:“這次的評選委員會由23人組成。巴銀是主任委員,劉黑羽、陳本等人是副主任委員。 雷彬、魏午、陳雄、李希一、郭建功等人是委員,都是業界德高望重的大佬。” 聽到主任委員是巴銀,張宣嘴巴都忍不住張了張。 有些驚訝。 沒辦法不驚訝啊,這名字可太熟悉了,小時候經常在語文課本上看到這位老先生的名字。 比如“索橋的故事”、“鳥的天堂”、“給家像孩子的信”等等,這些都是小學1到6年級語文課本上的課文。 而在中學課本上,更是能看到巴銀老先生的“海上日出”和“家”等一些名篇。 這么說吧,這年代的人只要讀過書,就繞不過巴銀。 所以當聽了幾十年的名字,會是這一屆茅盾文學獎的主任委員時,張宣那是相當驚訝的。 意外又不意外,畢竟人家的名頭擺在那。 陶歌介紹:“經過層層評審,目前有20部作品進入了最后的角逐階段。其中就包括你的新書“潛伏”?!? 張宣眼皮跳跳:“最后入圍的作品這么多?” “嗯。” 陶歌應一聲,看一眼外面就悄悄地講:“姐跟你說,其它19部作品都是入圍很久了的。 只有你的新書是乘坐末班車最后進去的。 本來最后一個名額不是你留給的,是給陳老先生的“白鹿原”。 但是由于受前段時間“廢都”的影響,“白鹿原”被嚴重波及到了,有人非常不喜歡”白鹿原”,私下里批評其:如此頹廢,毫無意義,寫得什么。 所以,后面的你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張宣明悟:“這是暗指“白鹿原”中田小娥這個人物描寫的過于頹廢了么?” 陶歌說:“不僅是頹廢,在兩“性”這方面,“白鹿原”也是被批判最尖銳的地方。 正因如此,受到巨大壓力的人民文學要求陳老先生對“白鹿原”進行必要情節的刪減。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