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年前的業(yè)務只有新民晚報和華西都市報。兩家報紙每個月走量是固定的8萬噸,利潤均下來每噸掙0元。 每個月差不多40萬純利潤。 年前5個月就是100萬進賬。 而年后開始,多了粵省日報的每月5萬噸銷量。 年后7個月,三家報紙每月走量1萬噸,平均利潤是9.5元每噸。7個月算下來是700萬左右。 也即,新聞紙張一年的收入總共是900萬。 這里要拋出公司的日常開支、以及人情往來的小00萬。 就只剩600萬了。 再加上白蘭地原液的本金,600萬加884萬,攏計是4484萬。 而天河路8號這塊地皮和紡織廠,前后兩次支出800萬,公司賬戶上現(xiàn)在就剩1784萬。 這1784萬最多能抽出1000萬出來。 再多就影響外貿公司的正常運營了。 這里1000萬,加上前面的4000萬,如今能動用的資金只有5000萬。 5000萬建西塔樓,建大型購物商城還是夠嗆。 不過雖然夠嗆,但如果按照行業(yè)慣例,狠心壓一壓供應商的結余款,還是能運轉起來的。 如果,到時候,實在不行的話,就把自己存放的噸白蘭地原液賣掉算了。 樹挪死,人挪活,為了心中大計,區(qū)區(qū)兩頓白蘭地原液又算得了什么呢? 關鍵是,氣人的是,賣了錢也不夠啊,離綜合體第一期的啟動資金還是差了不少。 見張宣一臉郁悶地坐在那,不急不慢吃完涼粉的李梅安慰道:“你是在擔心錢?” 張宣看她一眼,沒做聲,知道她有話要說。 李梅用紙巾擦擦嘴,就看著他說:“這一年來,你不是一直要求我漲價嗎?” 張宣眼睛一亮:“成了?” 李梅點頭:“自從地皮到手后,我就一直在為錢的擔心。 過去一年我為了維護關系,一直是以微利在給三家報紙輸送新聞紙張。 還好中間我們沒出差錯,要不然我們兩個現(xiàn)在連飯都吃不起了。 這情況它們三家報紙也是知道的。 所以當我前段時間以通貨膨脹的緣由提出漲價,每噸漲價4元時,它們沒有反對,很是坦然地接受了。” 張宣心思一下就活泛了:“真的這么簡單?” 李梅點頭:“就是這么簡單。其實就算漲價4元,和以前我賣給它們的單價比,還是低很多。 它們有什么不同意的?不過我也并不是沒有任何代價?!? 張宣問:“代價是什么?” 李梅說:“我向它們承諾,未來一年內價格不再變動。” 這還說得通... 商人逐利,要是沒一點代價,他是打死也不信。 以這兩年的通貨膨脹情形來看,這代價還不小。 張宣心里算計一番,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 “其實我們的利潤率還是不高啊,才堪堪7%多一點,還沒到8%,在對外貿易中還是屬于低利潤行列了?!? 李梅坦誠地開口:“對。三家報紙就是因為心知肚明我們掙得不多,才爽快地同意我漲價。 它們擔心通貨膨脹下,也怕我做不下去不做了?!? 張宣又忍不住算了算,以后每噸的利潤那就是71.5元了,每月1萬噸,能掙90萬左右。 嚯!要是不去管外貿高風險的話,每月真是不少了。 看到張宣臉色開朗幾分,李梅想了想又道:“我目前正在公關羊城日報,要是能拿下來的話,我們的資金壓力一下子會緩解很多?!? 張宣期待地問:“這家報紙有多大把握?” 李梅直白地講:“這是我在國內最后有關系網的報社了。 這家報紙不管有多難,我們都必須拿下。 哪怕回扣給多一點,也必須拿下。因為除了這家報紙,國內其它報社我們很難再公關進去,除非它們固有的供應鏈出現(xiàn)問題,我們才有機會?!? 張宣秒懂,這就是所謂的一個蘿卜一個坑,利益鏈早已定型,人家不可能隨隨便便給外來者機會。 撇開人家的人情關系網不談。就單單吃回扣這一項來講,和陌生人風險太大,和熟人就穩(wěn)妥多了。 只有傻子才輕易更換供應商。 張宣非常高興地說:“行,我等你好消息。要是實在不行,你告訴我,我到時候想想辦法?!? 張宣現(xiàn)在也是掙錢心切,只要能掙錢,他都要把握住機會。 “好?!? ps:求訂閱!求月票! 商業(yè)上,有好建議的可以留言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