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96年12月23日,北風揉進溫柔的陽光里,帶走了最后一絲溫暖,變得更冷了。 天氣預報說,北方很多省份開始下暴雪。 阮秀琴同志打來電話告訴他,家里斷電了,很多樹木被雪壓斷了。 張宣給米見發個短信:天氣變冷了,注意保暖。 米見回:好。我一般都在教室、宿舍和圖書館,不是很冷。 米見發短信問:一直沒問你,雙伶保研成功了沒? 張宣回:成了,你在干什么呢? 米見:剛到圖書館,打算找找凋刻類的書籍。 張宣明知故問:你是打算往凋刻方向深研? 米見:我想給自己找份事做。 張宣:我要你給我的凋像做好了沒? 米見看著短信,抿笑不語,把手機揣進了兜里。 等了幾分鐘不見回復,張宣也是把手機關機,放一邊,靜氣凝神20分鐘后,拿起筆準備開始寫“人世間”的大結局。 大結局預計5000字左右。 為了能安心寫,一大清早就跟雙伶說了,今天不要喊他吃飯。 雙伶為了不讓人打擾他,今天哪都沒去,就在外面客廳坐著看書,隨時等候來自書房的呼喚聲。 這本書從開始寫到現在迎來大結局,時間跨度快兩年。當然了,中間穿插了寫了“冰與火之歌”前面三卷。 但饒是如此,還是他寫書花時間最長的一部了,也是最用心的一部。 甚至在他心中隱隱有個想法,等大結局后,要花一個月時間重新梳理下故事,如果有必要,可能會推到重寫。 之所以這么繁瑣,之所以精益求精,就是為了把自己的金字招牌打磨地更牢靠一些。 畢竟離開國內文學兩年之久,很多人可能都已經忘記他是靠什么起家了。 這真不是開玩笑,現在大部分人提起“三月”,代表作自發地腦補為“發條女孩”、“冰與火之歌”和“哈利波特”。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這三本書給他帶來了無上榮耀,為國家爭了不少光,很多青年一代視他為偶像。 而他現在想用“人世間”證明自己的傳統文學并不是只會打打殺殺,不只會在題材上取巧,打算徹底封住當初那些吹毛求疵的嘴臉。 深呼吸一口氣,感覺狀態不錯后,鋼筆尖開始接觸白紙,筆走游龍,安靜的書房頓時響起一片“沙沙沙”的聲音。 從上午7點到下午3點,張宣中間上了一次小廁,喝了一杯水,不敢吃東西。 怕吃東西影響了寫作狀態。 一共寫了6800多字。 但他感覺不完美,感覺有些地方繁瑣多了,用的筆墨過了。 扭扭脖子,舒緩舒緩來自脖頸間的酸疼感,隨后開是檢查,逐段逐句的檢查,精確到每個詞匯務必達意。 就這樣子... 時間3個小時一晃兒過去了。 字數也從6600字膨脹到6900字,后來又被壓縮到5400字。 暼一眼旁邊紙上圈圈畫畫修改了無數次的稿子,張宣心里此刻無欲無求。 放下筆,眼神透過窗戶望向外面的枯枝樹椏,透過樹椏望向黑黑的天際。 半晌過后,他打開手機給陶歌發個短信:“人世間”初步寫完了。 下一秒,陶歌立馬打來電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