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燕京,某地。 會議室中。 整個會議室要說最引人矚目的東西,可能就要屬放在會議桌子中間的那三根火炬了吧。 首先他們有著高度雷同的部分,那就是每一根火炬上面都能見到紅色。 金紅,銀紅,鮮紅。 紅色作為必備的顏色,被這三根火炬的設計者以前所未有的一致,設計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 其次就是款型的區別。 有的火炬設計顯得科技感十足,鮮紅之中帶著水晶一般的質感。而有的則是厚重感十足,在天朝文化之中作為最尊貴的黃金之色,與那紅色搭配在一起,是顯得那般的相得益彰。 但不知是否是錯覺,此時此刻在燈光的照耀下,不管是金紅還是鮮紅,似乎都成為了那一根銀紅微卷的銀紅火炬的陪襯。 紅色與銀色,在搭配那充滿了傳統符號的祥云紋,怎么看,都顯得那般的和諧。 此刻,三根火炬就在燈光之中熠熠生輝。 可坐在這張會議桌前的眾人卻顯得尤為慎重,各個面色嚴肅,眼眸里流露著思索之意。 甚至有的人眼里還全是猶豫,看著這三根火炬,左看看,右看看…… 有的人還發出了一聲嘆息。 而也就是這一聲嘆息,直接打開了這間會議室原本沉默的氛圍: “那我先表個態吧。” 這人說道: “我還是喜歡張一謀團隊的這個237號設計方桉。我覺得比起其他兩個,首先它更能突出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它的寓意是書卷,是紙,是卷軸。而從先秦時代的竹簡,到宣紙、圣旨……本身卷軸這種東西在我們這,就有種天命傳承的寓意。并且……或許是我個人偏見,17號火炬這種采用黃金工藝制作而成的火炬,我認為是少了一份勤儉、節約的美德的。而237號方桉很符合我們謙遜的精神。所以……我的意見還是它,237號。我認為它具有我們骨子里的浪漫精神,又能與傳統文化結合,是最適合的。” 一番話說完,他自顧自的點了一顆煙。 煙氣徐徐之中,又一人開口了: “但會不會太舊了?通過雅典閉幕式的表演,我們可以看出來,大家需要的是新東西。這是受到全世界人們矚目的一場盛事,大家更期待的是表達出來我們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不是依舊守著這份陳舊。卷軸、紙、祥云,這些確實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可大家最迫切的祈愿,是表達出我們的新意來。所以,我堅持17號方桉。雖然它的造價更高,但科技感十足。” “237號和17號方桉,其實在我看來各有千秋,那41號方桉怎么辦?……這種鮮艷的紅顯然更符合我們的主流文化……” “41號是符合,但它的特色鮮明度確實是不夠。我們重要的是體現我們的誠意,不是么?我覺得17號方桉很好。我們正在欣欣向榮的朝前走,我們會繼承歷史,但如果人們想看到我們的未來,那我們就應該給他們展現出我們的未來。“ “不不不,文化應該是承前啟后的。我們不應該選擇完全摒除過去的東西。它不是舊的,而是我們的傳統。我們文明進化衍變后保留下來的瑰寶。而從展露文化方面,顯然只有237號才能被賦予這個獨特的使命。” “我也贊同,我們的火炬是要從雅典開始,傳遍全世界的。我們不僅僅要滿足人民,這把火炬更像是一張通過奧運會傳遞給全世界的名片。西方這么多年各種各樣的火炬很多,但這是我們第一次舉辦奧運會。所有人都聚焦在我們身上,我們必須要在這個時候展露出來我們的區別。往小了說,這是東西方的文化差別。而往大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屬于我們自己的宣傳?所以我堅持237號。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對標西方。我們要走出屬于我們的路來!” “我反對,17號并非沒有傳統符號,恰恰相反,從黃金,到設計理念……它更符合奧林匹克那種純粹的精神……” 討論聲不絕于耳。 但參加了這些會議的人心里也都知道。 這次會議,和前幾次沒任何區別。 大家主要的爭論點看似是火炬,但實際上還是意識上的差別。 到底是新,還是新舊結合。 如果這件事放到之前,真的很好選。 我們理所當然的要繼承傳統,繼往開來。 可雅典八分鐘之后,當感受到了大家那迫切需要被世界丟掉有色眼鏡,重新認識我們的心態后,就很難選了。 但今天這場會議其實還是略有不同的。 那就是……它是評審組的最后一次集中會議。 上面要求,截止今日,選舉出來,然后帶著選舉結果上報,由領導直接批復。 所以,雖然大家還在討論。 可實際上的訴求就是能把所有每一把火炬的利弊全都闡述清楚,由一旁的工作人員紀錄完,最后投票后,把最終的選擇權交給領導來決定。 于是,會議進行了接近三十分鐘的討論。 最后,在一聲:“各位,開始最后一次投票吧”的話語中,投票開始。 每個人手中都有一張便簽紙,沒那么復雜,只需要做出自己的選擇就可以了。不管是17號,237號,還是41號,寫上,折疊好,交給工作人員就可以了。 很快,投票結束。 拿著裝滿了投票紙的小盒子,領導點點頭: “好,最終結果將會在這里產生。如果確定有憑票,那么我們會追加一輪。如果沒有,那么這個結果就是評審組的最終成果,下午我就會直接上報。各位沒有意見吧?” “……” “……” “……” 當然沒人有意見。 于是,領導直接把盒子交給了旁邊的秘書: “開始唱票吧。” “是。” 秘書接過來,看了一眼黑板前站著的工作人員,點點頭,展開了第一張票紙看了一眼,說道: “237號。” …… 《黃金甲》的安全許可得到了批準,意味著劇組可以重新前往武隆了。 這是一天前給出的消息。 而一天后,張一謀的攝制團隊便準備出發。 包括楊蜜在內,幾個在燕京的演員,攝制組等人都要去。 但卻沒帶許鑫。 因為…… 張一謀那邊得到了消息,火炬的票選結果已經出來了。 當許鑫以為是直接出最終結果時,想要知道自己被選上了沒的時候,張一謀卻搖搖頭,告訴他: “這是最終定票,但是否采納,還是要上報給上面,得到了批復后才能決定公布。所以……你先別急。” 這消息一出來,許鑫這幾天都過的有些茶飯不思的。 也因為結果還沒出來,不清楚組委會那邊會不會有什么召集動靜,所以許鑫這次被留在了燕京。 在臨別前的一晚上,女孩也沒來。 她得回家收拾行李。 不過卻在一大清早趕了過來。 來的時候,還不到5點半。 她騙老爸她是6點50的飛機,所以提前過來的。 不為別的,就為了安慰一下這幾天心里七上八下的男友。 躲在男友懷里,她眼眸如水: “哥哥,不管結果如何……等我回來,好不好?” 就這樣,帶著提前為男友無論狂喜的應得,還是失落后的安慰鋪墊,她提著箱子被許鑫親自送到了機場。 而張一謀等人走后,他就繼續研究著那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課題。 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他心思沒在這了。 大家其實心里也都懸著…… 這種事,他們只是團隊一員,心里都七上八下的。那就能想到作為火炬的設計者,許鑫到底承受怎樣一個終極折磨了。 到底選上,沒選上? 給個痛快話行不…… 伸頭一刀,縮頭還是一刀……咱痛快點行不? 也不至于每天都這么“渾渾噩噩”了。 而劇組在那邊的拍攝周期預計是20天,不過20天后并不是所有人都回來。 張導那邊還要配合當地部門進行一下旅游宣傳,同時還要留下一些人負責拆除劇組拍攝時搭建的鉤鎖、恢復草皮等等工作,傳達環保理念。 一轉眼,劇組那邊已經離開四五天了。 這四五天的時間里,許鑫幾乎可以說是過的比高考成績公布的日子還要忐忑。 為了安慰自己這個弟子,于珍還特意喊他去家里,給他包了頓餃子…… 餃子好吃是好吃,可問題是……這特么不是火炬餃子啊…… 弄的許鑫現在看什么都像是在看火炬。 雖然于珍反反復復的在安慰弟子,說什么: “你就把它當成你人生中第一個歷練。” 意思是什么這么大個事,你只要能扛過來,那么以后可能就很少有東西值得你如此激動了。 這對心境磨練是可遇不可求的。 弄的許鑫好懸以為于老師要傳授自己什么絕世武功…… 雖然他也承認于老師說的有道理,但問題是……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 咋就那么慢呢? 說是一周,這都馬上20號了。 咋還沒一點消息? 這個月我過的咋那么難呢…… …… 5月22號。 周一。 上午。 青藍大廈奧運會開幕儀式導演基地第一會議室內。 周一例會。 因為張導不在,這邊的團隊采用的是整體整合,集中上報的工作形式,把大家集思廣益的貢獻出來,發到武隆那邊。同時還有一些需要批示的問題,諸如如今鳥巢的整體混凝土澆筑完工后,于六月份就要開始上外面那成鋼結構。 可現在鳥巢的施工方還在等待開幕式這邊對場館的一些細節要求。 得看看導演那邊有沒有什么固定的想法。 而就在作為大型道具總設計師的姜浩陽還在闡述工作問題時,忽然,韋蘭芳的電話響了起來。 電話聲打斷了會議。 也叫回了思想跑偏的許鑫。 “是張導。” 韋蘭芳飛快的說了一聲,接著接通了電話。 她沒開免提。 如果張導要開電話會議,那么直接連接到青藍大廈的座機就可以了。 單獨給她打電話,肯定是有事的。 “喂,張導?” 韋蘭芳應了一聲后,在眾人的注視下,忽然,她瞪大了眼睛: “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