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擊“否”而歌-《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3/3)頁
來自老父親的抱怨,以及那嫌棄的表情深深的“刺痛”了女孩的心。
不過,老爸到底還是那個萬能的老爸。
明明自己怎么都停不進去的車位,老爸開出來倒進去,左邊頂頂右邊倒倒的,車子就完美無瑕的停好了。
“爸!您這水平……太牛了吧!!”
聽著女兒那滿是崇拜的語氣,楊大林擺擺手,一臉風輕云淡:
“正常發揮。”
“太牛了太牛了。”
“……嗯。”
雖然臉色還是很平靜,可眼底那份得意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又從副駕駛上卸掉了挺沉的箱子,他一手皮箱一手挽著姑娘往家走。
一邊走一邊問道:
“怎么回來這么晚?干嘛去了?”
“看電影去了。情人節沒湊到一起過嘛,補回來。”
“……嗯,下次早點,十一二點不回家,外面多危險啊。”
“知道啦……“
……
先濤數碼這邊其實也還沒開工。
但程龍作為合伙人,也給了許鑫面子,初七這天就來到了公司提前上了個班。
《不能說的秘密》77分鐘的粗剪是沒任何技術含量的那種拼接。
只是把所有主線的故事鏡頭拼湊到了一起,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給影片制定一個剪輯框架。
而真正精細的是每一個剪輯鏡頭自然而然的切換、轉換,以及如何來根據導演的想法渲染、以及一些特寫、相關片段、氣氛烘托片段的剪輯之類的,這才是精細活。
這片子按照許鑫的預計,在拋開了后面的片尾階段,應該是1小時50分鐘左右的時長。
一上午的時間,他主要是和程龍在聊精剪的理念,已經現場通過幾個例子展示出自己的想法。
和大哥重名的程龍也不虧是金牌剪輯師,許鑫這邊一說,人家就懂了。
不僅懂,甚至連接下來你要怎么說,人家都能猜到。
給許鑫一種這位早就是閱遍天下A片已經達到心中無碼境界的絕世高手形象。
不過仔細一想……人家看過的片子指不定真比自己走的路都多。
也就釋然了。
他畢竟不是專業的剪輯師……甚至說個最現實的話,連這電腦上的軟件是啥,怎么用都不清楚。
總歸……張導給找的人是真的厲害。
雖然他看不懂……但真的挺厲害。
這就是下午他見楊蜜時的感慨。
粗剪階段還沒感覺,但精剪階段,看著自己話都沒說完,人家就領悟了什么意思的德行,他一臉感慨。
弄的楊蜜好懸以為他要去當剪輯師……
不過這東西也就一說一笑一熱鬧。
她是演員,演好自己的戲就得了。導演方面的事,你讓她插手她都插不進去。
沒這金剛鉆,攬不成這瓷器活。
但她必須承認一點,那就是她很佩服男友的那種在不經意間展露出來的好奇心。
什么都好奇。
什么都想試試。
跟個欠兒噔似的……
……
大年初十。
陽歷07年2月27號。
2月份還不到尾巴尖這天,歇了幾個月,各個顯得神清氣爽的開幕式團隊齊聚奧運大廈。
開了新年的第一個會。
會議上就大家最關心的是否過審問題,張一謀直接搖頭,表示自己還沒收到消息。但想來應該就在最近了,所以大家不用急。
接著就是分配任務。
方案如今已經制定完畢,那么就該輪到各個環節的落實了。
從年初開始,各個文工團也好,士兵也罷,這些人就要開啟隨時待命的狀態,并且無論是陳威亞,還是張武他們都要開始編排舞蹈、方陣的演練。
這些舞蹈演員的選拔、培訓,都是由團隊這邊來負責。
并且,包括已經提前報備、通過了審核的幾個大環節道具也要開始制作。
首先就是最重要的一個道具制作:缶。
去年的時候,由于張導堅決反對用大鼓、紅綢之類的元素,團隊里的人就因為這種大場面不用鼓用什么吵了好幾天。
也請了一些專家們過來研究。
誰都說用鼓好。
偏偏,作為總導演的張一謀不同意。
還拿出了自己之前拍的黑歷史廣告給其他人看,讓他們看看這種場面用2008面大鼓到底是一種何等災難的存在。
而事實證明,確實是災難性的。
幾百上千人打鼓的場面……張導自己都拍成了這德行,其他人就更別提了。
能好看才算見鬼了。
況且,或許張一謀不說,但眾人也知道。他在極力的規避雅典黑暗八分鐘里的所有元素。
包括踩高蹺、秧歌、鼓、紅燈籠、京劇等等。
然后大家就研究唄。
研究了幾種古樂器。
一開始是“祝”。
一種古樂器,是一個漏斗狀的玩意,沒有鼓皮。
大家覺得這個可以……結果找來歷史學家一問……這玩意天朝人不用了,但韓國人在用。
人家那邊作為曾經的附屬國有著一套傳承自天朝這邊,“正統”的打擊方式。
而如果咱們這邊的人來用的話,萬一和韓國那邊的不對勁……
那專家沒明說。
但韓國人這幾年的“孔子是我們的”、“端午節是我們的”鬧的正兇。
到時候指不定怎么回事的。
“祝”這東西直接就給否了。
而同樣的東西還有很多,大家找了一圈,發現……這些古老的樂器雖然天朝已經不用了,但其他國家還都跟國寶一樣捧著,延續至今。無論錯用哪一種,都有可能招致一場“笑話”后,直接撓破了頭。
不過皇天不負有心人,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終于,讓團隊的人找到了一個玩意,叫做“缶”。
擊缶而歌里的那個“缶”。
這玩意,第一,時代久遠。和編鐘一起出土的。
第二,沒人會用……甚至很多人都沒見過。
第三,其他國家也沒“拿”了去。
一下子就符合了大家伙的心意。
但同樣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東西除了知道是個打擊樂器外,其他的一概不知。
怎么敲,怎么打,怎么發聲……
沒人知道。
找了一堆專家來,還去魔都那邊實地考察了一下,發現除了像是一個有著兩個耳朵的銅罐子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
于是,張導大手一揮:
“改。”
找了一群專家研究討論,最后大概有了個概念,要搞出來了一個有“金石之聲”的東西。
這東西,就是缶!
反正別人也不知道怎么用,作為宗主國,我們說什么,就是什么。
然后在研究了一陣敲敲打打后,最后定下來了如同鼓一樣的敲擊方式,只不過發聲和位置之類的都有些變化和不同。
年前定下來的,但沒見過實物,找了紅纓打擊樂樂團的人來研究,但因為那會兒年底了,試做不出來樣本。
只能定在了年后。
而許鑫的開年第一個任務,就是和范越、姜浩陽他們去看看制作出來的東西。
要出差。
去河北的道具制作廠里兩天時間。
當天開完會就走了。
一共待了兩天半的時間。
27號中午去,1號晚上回。
原本沒什么……
一路上許鑫還和范導、姜導有說有笑的,大家心情都很輕松。
可眼看著過燕京收費站了。
范越的電話響了起來。
許鑫關小了音樂,就聽見范導那邊接通了電話:
“喂,小韋,我們正往回走呢……你說什么!?”
他這一下拔高的嗓門讓許鑫和姜浩陽都一愣。
然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范越的臉色變得一片僵硬,甚至出現了結結巴巴的模樣:
“否……否了!?”
?
許鑫眼里出現了一絲疑惑。
缶?
缶怎么了?
不挺好么?
聲音、用法什么的也都不錯……
缶怎么了?
一萬四千三!求月票啦!!!!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