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3月17號。 遠安縣。 許鑫、張沫、王雷,《黑炮事件》的美術指導劉易川劉老、服裝張麗、道具寧大明。《黃土地》的造型鐘靈、服裝田耕、《香魂女》的美術指導馬慧武等等所組建的劇組,已經在遠安縣這邊轉了一天。 同行的人還有這些老一輩的服化道行業佼佼者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以及徒弟的徒弟…… 光是一個美術指導團隊里,連顧問帶工作人員,加起來接近三十人。 這還不算旁邊的裝修隊伍的。 要是算上裝修隊伍里這次來根據劇組調整細節的施工隊,光是一個服化道方面的人數可能就要達到70多個。 這也突破了許鑫掌控劇組的人數新高。 怎么說呢…… 這些人都太專業了,不管是什么“堅決擁護”之類的標語,還是那個年代的垃圾箱長什么樣,有沒有電線桿子之類的,根本不用許鑫說。 人家一到這,自己就自然而然的找出了毛病。 而除了電線桿這種國有設施無法改動,到時候可能要通過鏡頭找補外,遠安縣提供的劇組拍攝地的一應景物,在這半個月的時間里都已經發生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明明紅綠燈的那邊,就是一座雖然談不上多么現代感十足,但也稱得上是與時俱進的一條街道。可過了紅綠燈的這片遠安老1023廠的廠區,讓許鑫恍忽間以為自己真的穿越了。 可能是這兩天看《步步驚心》看的有點多,他走在這條硬化露面上感覺真叫一個奇怪。 不過……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情。 一上午的時間,除了一些很微小的瑕疵外,其他的細節基本已經得到了驗收。 完全滿足了許鑫要還原的年代那所有的歲月感。 而劇組的到來,也引來了很多看熱鬧的群眾的注意。 但多數人沖著張一謀來的。 可這次的老頭卻沒在。 他去南京弄《十三釵》的事情了。 雖然《三槍》拿到了2.4億的票房,但口碑卻一塌湖涂。再加上高倉健的那一封信……老頭對于《十三釵》的認真程度已經突破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他需要用這部電影,拿回自己失去的口碑。 所以對于那些訓練的素人演員和孩子們的培訓程度,從開年之后就一直關心留意,要做到最真實的還原。 在加上他也知道許鑫這個團隊里各路牛人的實力,這次就沒過來。 3月中旬遠安的天氣還談不上暖和。 但人既然都來了,該進行的東西,還是要逐一進行的。 上午,一群老前輩指出了一些不足和瑕疵,下午工程隊就抓緊時間改造。 都是表面的活,處理起來最多也就一兩天就行。 但也不是說處理完了就不管了,老頭那邊也在和遠安縣的領導們在談。 甚至在和青龍村的村民在談。 拍完戲,這些建筑到底還原還是不還原。 青龍村的建筑還原比較簡單,因為當地風貌稍顯落后的緣故,劇組對于整個村子的改造全都放到了外景上面。一些適應時代的標語,老舊的外立面翻新度并不高。 要是還原的話,直接粉刷就可以了。 除了兩家蓋起了二層小樓的人家,劇組要重新給人家的外立面瓷磚貼一下外,其他的不廢什么功夫。 而遠安縣的難點在于,不管是劇組改造成學校的1023廠區,還是這一整條街道,甚至包括一些取景地都已經在縣委的批準下,進行了適當的還原。 這里不得不稱贊一下這些老服化道的各位前輩的藝德,他們在改造外立面的時候,都是采用了掛網技術,到時候一些墻皮要扒掉的時候,直接連掛網一起拆,而且貼合建筑的那一層基本也都是采用天然的材料,有的甚至是黃泥拌稻草加掛網,先給墻體弄一層保護層…… 這技術就是這些老前輩教的,青龍村和遠安縣有不少地方都這么來。 可是真的給一些年輕的服化道具師們長見識了。 而老頭現在和縣里談的是在電影結束后,青龍村和遠安縣布景要不要拆。 遠安縣希望借助老頭的名頭,以及許鑫這個添頭,把這座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在近代又有著重要戰略位置的城市,打造成一片旅游區。 遠安早些年已經開始做山楂產業園了。 通過旅游,帶動縣城的經濟發展。 所以對于《山楂樹》選景在這,他們是非常支持的。 但是,因為遠安的特殊性,這些老廠的地皮哪怕是荒廢了,也都是國有資源。 劇組給改造了之后,照理來講是一定要還原的。 當然了,也有劇組或者某些導演對這些事情并不在乎。 習慣了人上人的日子,所謂的風景也好,景區、自然保護區也罷,都是他們鏡頭下的背景而已。 選地,搭建自己需要的東西,拍完走人。 會不會對景區破壞這些收尾工作人家根本看不到眼里。 而實話實說,許鑫一開始也對這些東西沒太在意。 或者說沒有概念。 《秘密》時,他的外景都是在彎彎那邊拍的,并且也沒有什么改動,都是原景原抓,拍完后,大家清理下遺留的垃圾就走了。 《風聲》直接在橫店拍的外景。雖然也在包括旅順在內的幾座城市取了景,但也沒有什么大改造。而回到廠里后就更別提了……廠里的好東西多呀,底子也厚,別說改造了,你就是拆下來燒火都不心疼。 像這種直接改造一條街的電影,他也是頭一次拍。 在聽到老頭說“我們還要在拍完之后,把這一切給還原”這條要求時,雖然不意外,可卻還是有些驚訝。 畢竟這個拆除的活,干的可要更精細一些。 雖然提錢有些不恰當,但確確實實,拆除工作的項目預算,比起搭建,也沒少多少。 很花錢。 道理,他明白,但沒想到老頭會這么較真。 至于較真到什么程度? 上次來遠安時,給劇組的各個主要負責人開會,在這方面提了幾個點,是要堅決履行的那種。 第一,不要碰莊稼。 按照老頭的話來講: “這不是說你踩壞了禾苗麥芽,你賠人家錢的事情。這些莊稼,都是老鄉們面朝黃土背朝天耕種下來的果實,我們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第二,不管是因為拍攝也好,還是因為取景的原因也罷,拆了老鄉家的門,或者是一截墻這些,取景結束,必須全部還原。遇到事情,我們能自己調整,優先自己調整。 “大家記住,一定不能養成這種漠視的習慣。你們以為你們拍電影是干嘛的?你是上人家里,用人家的地方拍東西。盡量要少干擾,不要大張旗鼓的弄這些事情。我們是來拍電影的,我們是客人,不能做惡客。” 第三,當天拍攝結束,用老鄉家里的東西,腳下的泥臟了人家的水泥院子等等……全部要清掃到位。 “我們干干凈凈的來,清清白白的走。以后人家不會指著咱們的嵴梁骨罵咱們……” 這些都是老頭開會的重點之中的重點,在許鑫的點頭下,已經是劇組的軍令。 軍令如山。 而那次的會議開完,老頭就和他說了一些事情。 沒指名道姓的,只是告訴他: “你以后拍這種戲,也得注意。別像有些人一樣,去九寨溝取景,在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里搭了個大棚子。搭建的時候粗手粗腳,破壞了不少地方不說,你拍完了也不拆,就丟下來幾萬塊錢讓人家自己弄…… 那些幾千年的自然形成的美麗,因為你自己破壞了……那就不是錢的事。你就成了那些還沒看過這些美景最本真樣子的后來者的罪人。” 說這段話時,他不僅僅列舉了九寨溝的例子,還列舉了圓明園、香格里拉的例子…… 許鑫聽的有些懵。 不明白到底是哪些大導演能做出這種毀了圓明園的古跡,九寨溝、香格里拉的自然環境這種事情…… 不至于這么粗糙吧? 問起來誰做的時候,老頭卻擺擺手: “你不要管誰做的,你就做好你自己就行了。我們是導演,觀眾通過我們的畫面、我們的鏡頭發覺出來的美,他感興趣,自己去看的時候,我們也一定要保證他看到的和我們拍到的是一致的。不然人家一起看,你電影畫面拍出來的那么好看,結果到現場就是一堆爛木頭、垃圾堆……人家憑什么不能罵你?” 這是老頭的原話。 而回燕京之后,許鑫把這事兒和楊蜜一說。 燕京小八卦直接就把這幾個導演的名字給說出來了。 顯然,她也知道這些事情。 破壞香格里拉、圓明園的電影,是《無極》。 破壞九寨溝的電視劇,叫《神凋俠侶》……還是楊蜜自己出演那個版本的。 不過九寨溝沒她的鍋,她的戲都在橫店那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