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迷糊-《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2/3)頁
正琢磨著呢,隨著幾個大佬們走過來,這一桌人都站了起來。這個場合的稱呼可沒有什么"張導、劉導、孫導」這一說。
統一的都是「同志們」。
「同志們,大家一起來碰一杯吧。這一次的世博會開幕式取得了圓滿成功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熱情而喜悅的講話中,眾人舉起了手中的杯子。
有的大佬就抿了一口,但在場的所有人不管會喝的不會喝的,都得把這杯酒喝干凈。許鑫一口飲盡后,笑呵呵的大佬們打手勢,眾人落座。
他以為這就完事了。可是沒想到.....
「呵呵,小許,咱們又見面了啊。」「....誒,領導。」
剛要落座的許鑫趕緊又恭敬的站了起來。
而隨著他起身的動作,是他這一桌,以及在這個安靜等待領導來敬酒的宴會廳里,周圍幾張聽到了這話的人,望向這邊那.....莫名的目光。
.有人驚訝。有人震驚。有人皺眉。
但更多的人是疑惑...什么情況.....
而別說他們了,許鑫自己也懵。啥情況?
大佬您老人家不僅記得我.....還這么給我面子?
這么多人不聊,單獨找了我.
這.....可還沒完。
他起身的功夫,中年人已經壓了壓手:
「呵呵,那么客氣干嘛。坐坐坐,一會兒咱們在喝一杯。」說完,擺擺手,大佬們組隊離開了。
而隊伍之中,連劉寬都有些詫異的看了許鑫兩眼。氣氛有些安靜。
可包括張武在內,誰也沒問。隔墻有耳嘛。
更何況.....
張武看著許鑫那滿臉茫然的德行。
心里跟明鏡一樣,別說其他人懵了,連小許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吧?而那位.....
他隱晦的瞟了一眼。
眼里有些感慨的發出了一聲咋舌的動靜:「嘖。」
許鑫聽到這聲后,瞬間扭頭。
可張武卻微微搖頭,示意一會兒私下說。許鑫心中了然。
就這樣,這頓酒結束了。
大佬確實來和許鑫喝了一杯,又拍了拍他肩膀,留下了「好好干」的鼓勵話語。
對他的態度親昵的別說旁人了,連許鑫自己都有些懵。
可不管怎么樣,這一幕,算是落到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人的眼中。而結束之后,回到了酒店,許鑫單獨又找張武聊了聊。
他明白了一些事。
也明白了光這宴會上的一幕,就能帶給他什么樣的提升。可對于張武的「你到底怎么認識的"的問題,許鑫卻一臉茫然。我哪知道啊。
????可不管怎么說吧。
按照張武的話來講....
「小許,你就照著這條路走就對了,現在先憑自己熬。等熬上去了,有了這份印象.那就等著踏云吧。」
帶著張武的話,一肚子疑惑與不解的許鑫提著包,扛著行李,朝著宜昌殺了過去。不管怎樣,先拍戲吧。
劇組都等那么多天了。.....
5月份是山楂樹花期。
漫山遍野的花朵,在五一黃金周的喧囂之后,開的愈發繁盛。光是看一眼,就讓人覺得心曠神怡。
這個階段的花期,是最重要的時候,劇組的好多鏡頭都要在花期內全部完成。真正的拍攝難點就在于,在這個花期之中的幾場戲,都是特別需要情緒的。首先有一段老三和靜秋相互陪伴朝著青龍村走的戲份。
戲份的地點就安排河邊——山路—村口這三個景點。
河邊代表著城里,山路則是隨著倆人的心態起伏而變化,村口則代表著倆人感情的「終點」,或者說「起始點」。
河邊的戲份其實沒啥難度,就是倆人一起坐渡船的景象。
靜秋坐船到對岸,發現老三來接她了,表現出那種羞澀的喜悅。
而山路的鏡頭,則是因為山路崎嶇,老三主動要拉著靜秋的手走路。但這種行為放在這個蒼白的年代無疑是很大膽的,所以靜秋拒絕了。而見招拆招的老三則干脆折了一截樹枝,口中說著什么「我真的是怕你摔倒才這樣的,你必須要相信革命友誼的純潔」之類的話語。
可最后,倆人的手在這截樹枝上越來越短,越來越短。最后終于握在了一起。
而村口的那座石橋,他則用了一個閉環的敘事結構。
靜秋和老三的故事,是在這座石橋上,張隊長把靜秋領到了家里居住開始,而倆人走過這段石橋的戲份,則是代表著「孤獨的靜秋」的結束,以及嶄新的開始。
許鑫在這段鏡頭里面摻雜了多重的敘事隱喻。
比如老三接靜秋時,他本不應該出現在渡口,而是應該在村子里。可偏偏他來了。
所以,這里的船只渡河時,方向其實是逆流的。代表著逆流而上。
而整部電影里,不管是遠近景的走路,還是各種蒼白背景之下的鮮花、荒蕪的山坡,雜草等等,都被許鑫賦予了各種意義上的隱喻。
船只從青龍村進入遠安時,是順流。
那同樣代表著回到了城里的靜秋在母親和家庭的雙重因素影響下,必須要「隨波逐流」的人生。
又比如倆人互相拉著棍子再走的鏡頭里,倆人的周邊景色也是從一開始的荒草叢生,慢慢的在老三的手開始往后挪的時候,背景里會出現鮮花點點代表著他心里的漣漪。
而靜秋那邊則是凌亂的繁花與雜草的點綴,表達著自己心情如同小兔亂撞一般七上八下。
因為是特殊年代的背景。
在加上許鑫的劇本里,倆人并沒有突破情欲的底線。
所以沒法有什么親吻,熱戀之類的甜蜜色彩的賦予后,他把一切的情感都做了含蓄的處理。
用他招牌的背景點綴,不同畫面的不同構成,把青年男女在懵懂好感到熱戀階段的一切表達的淋漓盡致。
誠然,這樣觀影會有門檻。
不是專業的影評人,或者喜歡研究電影的資深觀眾未見的會看的明白。但他做這些也始終沒有偏離心里那個「先拍好一個故事」的信條。
在他進行這些鏡頭語言的隱喻同時,表象也沒有落下。普通的觀眾看,也不會有什么門檻。
雖然....不敢說是雅俗共賞。
但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首先拍明白一個故事前提下的細節填充與豐富。這部《山楂樹》怎么說呢.....不算他的野心之作。
因為題材的緣故,他對自己的發揮評價是:留有余力。劇本不足以支撐他心中那潑墨揮毫的奔流色彩。
不過.....很奇怪。
這種與大開大合截然相反,一點點精雕細琢的樂趣竟然也不少。況且,他還有一個配合高度默契的伙伴。
「一菲,一會兒大家都擠到船上,你知道該怎么表現吧?」「e.....」
劉一菲想了想,冒出來了一句:「彈一閃?」
「..???」許鑫一愣:「什么玩意?」
顯然,他壓根不知道對方說的是什么。「沒事。」
劉一菲笑著搖搖頭:
「我表現的怯怯的,好不好?」
「怎么個說法?」
「就是.....這樣。」
因為馬上就要開拍的緣故,她已經換號了衣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