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486.訪談·下(感謝“不人不鬼”大佬的再次盟主打賞!)-《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2/3)頁

    他下壓的手掌挪到了另一邊:

    「就像是主持人你剛才提到的,所謂的知名度的一種提升。我說了,作為導演,我們對世界的表達都在作品里。而其余的,諸如訪談、活動、采訪、提問這些,其實和作品一樣,都屬于作為「你」的主觀理解。

    我覺得.

    ....導演是一個需要一些神秘色彩的職業。就比如現在,我可以把我對世界的理解完全說給大家聽。可是,當你們懂了我的理解,覺得.....喲,你這個人其實也挺淺薄的。

    那么在繼續看我的作品時,你可能就會用天然的主觀印象去影響自己的判斷,或者對作品的解讀。」

    一番話,他讓許多人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模樣時,繼續說道:

    「所以,第一,我不能讓你們看出來我其實沒多少東西,是個很膚淺的人。而我通過這些采訪、訪談節目之類的,讓大家都看清楚我是一個什么人后,發現我這么膚淺.....可能我的電影就賣不動了。

    第二呢,我其實特別喜歡別人對藝術的過度解讀。就跟咱們上學時候做的那些閱讀理解題一樣。我敢肯定,百分之80的作者,可能寫某段文學作品的話語時,他沒想那么多。

    瞧見天是藍的,我就隨手寫了下來。可這段話到了讀者或者一些學者那,就會被解讀成什么....反應作者心態啊,或者是作者在隱喻之類的。

    上學時候我覺得這種閱讀理解真的是在脫褲子放屁。特別想揪著出題人的面,然后把作者叫過來.....來,咱們三方對峙一下,這道題,你當時寫天這么藍的時候到底怎么想的?你給我好好說說!憑什么給我的卷子打0分.....」」

    「哈哈哈哈哈哈....」

    場中,歡笑聲再次響起。

    而許鑫也用一種很古怪的笑容聳聳肩:

    「但后來.....可能是隨著閱歷的增長吧,我發現.....所謂的藝術,其實本就如此。

    我們做的閱讀理解,也不是在過度解讀,而是希望探尋到更符合自己心中對于這段話定義的那種解釋。

    藝術多樣性的魅力,不就來源如此么?一萬個哈姆雷特心里有一萬個哈利波特.....」「.?」

    」.??」「..???」

    有些繞的腦筋急轉彎在眾人的眼里剛剛流露出愕然時,幽默便再次爆發出了哄堂大笑。

    而在這笑聲中,許鑫的聲音化作了平靜的敘述:

    「所以你瞧,就是如此。導演既然因為作品而成名,那么就不要輕易撕掉自己這層神秘的面紗。靠作品成名,那么想解讀,就去作品里解讀就可以了。

    我們借作品表達我們的潛在思想,大家靠自己的主觀思維來解讀我們的作品。因為藝術是主觀的,不是么?

    在解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有人和你抱著同樣的想法。你們互相吸引,結成同好。甚至說夸張一點,你們還會奠定學派的根基.....紅學不就是這么來的么?

    但更多的,我覺得是大家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你喜歡我的電影,是我的影迷,我出了作品你就會去看。而看完后,無論好壞,都裝在了心里。

    遇到同好,討論一番。別人要是對你毫無感覺,你也可以處之淡然。而當有一天你不喜歡我的電影時,咱們本就是結識于微末,萍水相逢,現在緣分盡了,索性相忘于江湖。我覺得這同樣是一種浪漫。所以....」

    他對著所有人擺擺手:

    「不需要仔細去探究誰的成名史,也不用去特別關注導演的私生活之類的。既然結緣于作品,那最終還是要依靠作品說話的。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天朝式的浪漫....

    當然了,這一切也有個前提,或者說追逐夢想的前提,是得能先吃的上飯。但這在有些人那又和妥協掛鉤,與自己心中的夢想背道而馳。所以,還是那句話,因人而異。

    保持風格,專注夢想,但別死心眼,該妥協時候還是要妥協的。吃飽了,才有力氣罵街。這里引用郭德剛先生的一段名言

    :沒成名前,才華等于狗屎。與諸君共勉。」

    「嘩啦啦啦啦啦!!!」

    當他這段話說完,全場爆發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掌聲。有人因為許鑫活得明白、灑脫而鼓掌。

    也有人因為這些話語中,那如同醍醐灌頂一般的勸慰而激動。

    可就像是許鑫說的,不同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主觀來理解他的這一番話。

    甚至有人覺得從開場的采訪到現在都是長篇大論的喂雞湯,是廢話,是自己夾帶的私貨。

    其實怎么都好。

    他之所以摘掉手表,拿掉領帶,就是想用一個普通人的心態,跟這些人聊聊天,說說自己心里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建議而已。

    樓,已經不知不覺間歪了。

    李子維準備的問題問道了哪,甚至都有些忘記了。可此時此刻同樣在鼓掌的她卻不得不承認。

    雖然電影展里沒有請來馮曉剛、張子怡、黎名這些名人。可眼前的許導.....似乎與電影節的氣質更加相符合,匹配。什么?

    你不信?

    那就來聽聽這掌聲吧。

    是何等的熱烈。

    經驗不深,略顯生硬的主持。

    發現了好友的傾訴欲,忽然就變成了看熱鬧人的神仙。

    以及一個特別擅長歪樓,在一個恰逢其會的場合,提起了一股傾訴欲的導演。要概括起來這一場采訪的總體質量的話....

    嗯.....

    那是相當相當的高!

    雖然李子維自己準備的問題還有不少沒問完的。

    比如本子上稍微拓展一些的八卦問題,諸如「許導和楊蜜是怎么認識的」或者是「劉一菲現在真的不再演電視劇了嗎」的問題沒問出來,時間就已經結束了。

    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話題其實始終圍繞著一個主題。

    那就是電影。

    或者更確切點來說,是導演眼中的「自己」與「電影」。

    有幽默,有俏皮,也有場內很多觀眾聽不太懂的專業名詞。但萬幸的是專業的不多。

    這位青年導演,只是用著自己的經歷,表達了現階段他對作品以及導演這個職業的看法。

    沒有去捧高誰或者踩低誰,也沒有什么憤世嫉俗,讓大家一門心思朝藝術道路上狂奔而不追求溫飽的何不食肉糜。

    甚至,在采訪中間當提及導演與投資人的關系時,許鑫的那句:「我最希望的就是我的投資人砍斷雙手再進組,萬幸,我現在做到了「的話語,還真引出了不少人的哭笑不得和向往。

    而對于所謂的商業化,他給出的意見是:「賺錢嘛,不寒磣。」

    接地氣,卻又不偏離藝術的道路。

    追求商業與藝術的平衡,哪怕他也知道做到完美幾乎是癡人說夢。可不管怎么說,這一個多小時的訪談,對在座的這些人啟發很大。

    許鑫一不灌心靈雞湯,二沒有什么高高在上的那種談話風格,讓李子維說出了今天訪談結束的話語時,起身致謝的許鑫與劉一菲收獲了全場接近一分鐘的掌聲。

    真心實意的掌聲。

    憑心而論,許鑫的話不見得會在他們心中豎立多么多么強的信念。那不現實。

    可至少,他撥開了一小片迷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