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到這,他豎起了一根手指: 「所以你瞧,之所以你現在沒看到咱們有個什么西安電影節的第一個大原因,就出在這。這個電影節,想弄,可以弄。但……它注定不會受到藝術的青睞。因為它是帶著安全鎖在前行。我們至少……有資格替下一代孩子們的下限來負責!「1 許鑫認同這話么?肯定是認同。 可問題是……他察覺到了田總思維的一種慣性誤區。 或者說習慣。 不過這時候還不是聊這件事的時候。 他只是繼續問道: 「那第二個原因呢?「很簡單,人?!固镫p河聳聳肩: 「你覺得,一個電影節……或者說以戛納這種形勢所舉行的電影節,需要多少人力?「 「呃.....」 「我給你說一個數字吧。1993,46,45,24……唔……大概是7000,以及1600….….你知道這些數字背后的含義么?」 ...... 許鑫想了想,試探性的說道: 「1993年……46的話,《霸王別姬》?第46屆戛納電影節。45和24不清楚,但這7000……工作人員?1600呢?又是什么?「 見他能猜出來的基本全對后,田雙河也就不賣官司了: 「不錯,1993年,46屆戛納電影節,當時我就在現場。 我親眼見證了7000人的工作人員,維持住了接近4萬人的戛納一整個活動周期。而1600,是當時戛納接待的這45部參與展映、點映的片子的劇組成員總數。最后入圍了24部電影,咱們廠連劇組帶人員一共去了37人......」 一連串的數字說出口后,他聳聳肩: 「我姑且就問你一句,咱們要是搞電影節了,這7000人,你上哪去弄? 是對電影一竅不通的普通人呢? 還是說掛著工作人員牌子,拿著個大記事本,看到明星就往旁邊湊要簽名的臨時工? 亦或者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工作團隊? 好,就算你有穩定的工作團隊……別說七千了,就按照五千人來算吧。小許,從工作人員,到審核、接待等等一系列的各個部門,整個電影節就像是一個精確運轉的機器。 每天要安排放映單元,場次協調,收取門票……一系列的操作就算他們能得心應手,可一年,我們也就舉辦一次。 這種固定的工作團隊在平常該怎么去養他們?5000人就算一個月兩千塊的工資,那也是一千萬的支出。 一年12個月,那就是1.2億。而你付出了1.2億,卻只有10天的工作時間……你把它當成一份生意,這筆生意你會做么?「 「要是志愿者呢?」 回憶著自己在中傳經歷的那一幕幕,許鑫下意識的來了一句。 ...... 田雙河一愣:「志愿者?」 然后他就無語了: 「幾千名志愿者……你把這當什么?奧運會嗎?「 「奧運會的志愿者可比這人多多了。」許鑫吐槽了一句。 田雙河哭笑不得: 「喔?這么說我倒忘了,坐我面前的可是咱們奧運會的大內總管嘛..... 「……嘿曛。」 許鑫尬笑了一聲,接著就聽田雙河嘆了口氣: 「唉……所以說,能搞。確實能搞……甚至,你的來意我明白?,F在也確實是個好時候,咱們省要大力開發旅游資源,只要電影節得到省里支持,那么人力與場地場館這些,其實都好協調。 也能用這個噱頭,吸引游客來到西安來拉動經濟……甚至,那些電影門票之類的預售,也能跟現在的歌星演唱會似的,弄個什么套票……乍一看前景真的很美好。但是……」 說到這,田雙河滿眼遺憾: 「你可以回顧一下三大的歷史。他們作為電影藝術界的至高殿堂,在一開始的規??蓻]有那么大。人家是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的走過來的。一點點發展,一點點的成熟。從大家摸索,到有了一個成熟的經驗團隊,最后老帶新那般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我們真正差的地方,在這,能明白我的意思么?「 「但只要弄下去,路總能走得通的,對吧?「 「..…?」 許鑫這話一出口,田雙河就露出了意外的神色。 是自己沒說明白么? 還是...... 然后就聽許鑫說道 「田總,我是這么想的……您看啊,首先,第一點,您剛才說的什么受不受國外認可之類的。我覺得是角度咱倆出現了偏差……您不是看過我的采訪么?「 「嗯?!? 「我覺得不一定事事都要和國際接軌。許鑫擺手,語氣異常堅定: 「因為我想到的這個點子的初衷,其實就是它可以結合咱們廠那吸收新鮮血液的需求。我承認,老廠長有大智慧。但時代不同了 您說的困難,那是第五代的訴求??稍谖疫@……… …「他滿眼無辜的一攤手: 「外國人認不認可,跟我沒關系啊。就像是我的采訪里說的那樣,我只負責拍電影,而電影拍好了,名利自然就會到來。 我就沒考慮過什么國際電影節之類的……。 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我是先要在國內站住腳,接著才一步一步拓寬到國外。咱們得自己人先認可,認可咱們的含金量,認可咱們的藝術性,接著才去考慮國外人… 換句話來講,你國外認可不認可有啥用,票房還是我們自己人在這撐著。1 想過來玩,歡迎。不想玩就拉倒唄..... 我們這一代導演可沒第五代那么重的藝術包袱。說起來,這也是我在這次參加的電影展上獲得的靈感。國外咋樣,在我看來是無所謂的事情。我們得先學會做好自己,這才是我的想法。 「唔..…」 這下,田雙河的眉頭再一次皺了起來。 「不和國際接軌?」 「有必要嗎?您自己都說,國外的東西不見得適合咱。不是么?......搞個電影節,哪怕小一點,但卻貼合咱們的主題,做最純粹的電影相關的東西。 旅游經濟也好,名氣也罷……那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們至少得讓人知道……哪怕以后第二波煤老板進場了,圈子受到沖擊,變成了誰都不認識的模樣。可至少有那么一小撮人,還在用最真摯的情感,認認真真去做電影。 至少….…我是這么想的!「 當著領頭羊的面,后進的青年血脈訴說著自己斬釘截鐵的觀點。 領頭羊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思維定式,但這絕對不是錯誤,而是一種認知習慣。 可新人初生牛犢不怕虎。 領頭羊的經驗誠然寶貴,可新人更想活出自己的一片春天。國外的事情……那就讓國外的人去做唄。 他們的影視圈不是咱們的影視圈。 甚至,許鑫還有一句話想說,但不太合適。 那就是: 「誰喜歡崇洋***,那就讓他去吧。我們這一代……只想做自己?!? 因為外國的月亮,不一定比國內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