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畢竟,在廠里的內部評估下,這電影的市場受眾方面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所有文藝片的「撲街」要素全齊。 新 人導演+無名演員+冷門題材=撲街。 所以這次陸陽必須要走電影節這一條路線,否則連上院線都費事。 不過這電影一共許鑫就投了兩百萬,一直也不是很在乎。 就當給陸陽練手了。 而眼下聽到新劇本的事情,他納悶的問道: 「主要分歧點在哪?這是個講錦衣衛的故事?」 「對。靈感一方面來自我倆都挺喜歡錦衣衛這種角色設定和屬性的,另一方面就是前年春節上映的那部甄仔丹的《錦衣衛》。 但那個故事我覺得很一般,與其說講錦衣衛的,倒不如說是披著錦衣衛皮的武俠英雄故事。和我倆認知里的錦衣衛區別還是挺大的。 可我倆的分歧也就在這,或者說切入點很不同。她的切入點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我想寫的是把錦衣衛和明末那幾代短命皇帝的江山背景結合,分成幾部曲。我倆誰都說不服不了誰。 所以各自寫了個故事梗概和大綱,想著您給看看,以商業片的角度看哪個比較合適一些……」 「唔……」 聽到這話,許鑫想了想,說道: 「有電子版沒,直接發我郵箱?我先看下故事,然后你倆等我回燕京了之后在細聊,如何?」 「啊?那也行,那我發您郵箱。」 「嗯,好。」 電話掛斷,他從按摩椅上起身,來到了辦公桌前。 掀開了筆記本電腦,登錄郵箱,刷新了一下后,郵箱空空如也。 他也不急。 等了大概兩三分鐘后,收到了一封郵件。 郵件里面有兩個附件,都是ORD文檔。 一個是「陸陽」,另外一個是「陳姝」。 把兩個文件都下載下來,他先打開了陸陽的。 「切入點:薩爾滸之戰 角色:沉煉(北鎮撫司的錦衣衛) 陸文昭(鎮撫司千戶,沉煉的大哥,和沉煉同為薩爾滸戰役幸存者) 丁白纓(戚家刀后人,陸文昭師妹) 裴綸…… 故事梗概: 薩爾滸戰役,明軍大敗,沉煉和陸文昭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過命交情……」 說是故事梗概,但實際上許鑫看的出來,陸陽的故事已經很詳盡了。 主要講的就是沉煉和陸文昭這對生死兄弟從一開始的相交,到最后反目的故事。 雖然各種散碎的情節都給出了一個比較細化的解釋和說明。 比如沉煉把陸文昭當大哥,可陸文昭卻是一個一心想要往權利最頂峰爬的小人。他和丁白纓只是把沉煉當做棋子…… 再比如沉煉和丁白纓倆人有過激戰,一開始沉煉不敵,可卻很會反省自己,在腦子里一遍又一遍演練與丁白纓的對陣,尋找破綻。 再再比如陸文昭背后還有一個「主人」…… 許鑫大概的故事看下來,給他的感覺就倆字:中二。 沉煉這個人就像是……怎么說呢,武俠里那種男主角。 陸文昭和丁白纓就像是那種關卡BOSS。 先打了丁白纓,最后挑戰陸文昭。 而陸文昭被他殺死后,最后竟然還蹦出來了一個「神秘人」。 這個「神秘人」不僅沒有殺他,還給了他一個更艱巨的任務…… 任務是啥,沒交代。 不過陸陽剛才也說了,他是把這個故事分成幾部曲來籌備的。 但這個故事嘛…… 一般般。 他轉頭又打開了陳姝的版本。 陳姝的版本其實和他的故事走向差不多,只不過里面的反派從陸文昭變成了趙婧中,也就是魏忠賢的養子…… 而故事的整體走向,卻讓許鑫眼前一亮。 那股中二氣沒了,沉煉成了一個小人物。 或者說,三個主角都是小人物。 沉煉隨波逐流,盧劍星想要往上爬,而靳一川則是想要為喜歡的姑娘被師兄玷污而復仇…… 許鑫心說好家伙。 這到底男編劇和女編劇的切入角度不同啊。 陳姝這個版本,可就有意思的多了。 不過,她也不是說沒缺點。 或者說……缺點陸陽都已經點出來了。 披著武俠皮的個人英雄愛情故事。 情節雖然不似《錦衣衛》,但故事內核是一樣的。 只不過在故事的后面添了一層救贖的味道。 也就是她劇本最后那段「沉煉千里追殺這一切的主謀趙婧中,將對方斬于馬下」的結局。 就情節設計而言,顯然,陳姝這個要精妙一些。 但你要問許鑫喜歡哪個…… 答桉是兩個都不喜歡。 雖然這倆故事都只是出于「梗概」階段,可興許是自己看劇本的習慣所導致,他在故事梗概里,始終再尋找一種主角的特質。 貫穿始終的特質。 但這兩個劇本哪一個都沒有很完善。 說穿了,他看不到兩個劇本貫穿始終的精神內核。 精神內核,是一個劇本的靈魂。 或者說是劇本的嵴梁骨。 必須要有。 否則,整個故事沒有骨頭的支撐,就只剩下了一灘肉。 雖然他明白這是商業片的劇本,不需要那么的較真。但該有的東西還是要有。 而這兩個劇本給他的感覺,和《錦衣衛》是一模一樣的。 只能說是一部武俠片,但里面不管是正面還是反諷的精神統統不存在。 說白了。 光有故事了。 但沒有能讓人銘記的骨頭。 再次把兩個故事梗概粗略的看了一遍,在心中又琢磨了一會兒后,他想了想,把手放到了鍵盤上噼里啪啦的開始打字。 但剛打了幾個字,又覺得麻煩,便直接拿起了手機打開了微信。 「你倆的故事我都看完了,坦白的說,兩個故事都挺一般的。我看你倆的劇本主角名字都是「沉煉」,那我就把這倆故事的沉煉當做一個人說吧。 我覺得你倆的故事缺乏一種精神內核。就像是陸陽你剛才說的,《錦衣衛》是披著武俠屁的個人英雄主義愛情片,你倆的故事本質其實也差不多。都試圖把沉煉塑造成一個英雄。 但英雄的內核卻不存在。 或者說你倆少了沉煉的塑造。 他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工具人,故事需要他做什么,他才會去做什么。 是劇情推著他走,而不是他在左右自己的劇情。 這就是沉煉缺乏的東西。 但你倆這個問題……或者說你們對于這個故事的分歧點還是很好解決的。從故事性來看,你們完全可以給沉煉賦予一種「小人物的無力與掙扎」。 從薩爾滸戰役開始,他就是一個過河后自身難保的小卒子。他有反抗,有抗爭,但卻沒人在乎。 在宏大層面來看,薩爾滸之戰是奠定明清兩朝興亡史的戰爭。在這種天下大勢之下,個人的無力與掙扎,是最好尋找,也是最好被賦予的精神。 并且也和你們的故事相貼合 。 我覺得你倆的切入角度可以用這個內核出發。把沉煉塑造成一個從來都只能身不由己,哪怕他起了反抗,可最后還是會被歷史與天下大勢的車輪無情碾壓的悲哀形象。 這是屬于小人物的悲哀,而放在沉煉身上,在你倆的故事里,都很合適。 而當沉煉被賦予了這種精神內核時,你們的分歧也就不存在了。 陸陽你想分成幾部曲都可以,因為你的故事設定很大,但在宏大之下卻很空。而剛好,陳姝的故事小而精,可以彌補。 至于怎么彌補,是以主角的精神內核出發,把兩個故事合二為一呢……還是說繼續分成幾部曲,然后精凋細琢一下,那就要看你倆考慮了。 現階段,兩個故事都很一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