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747.絲路聯動-《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1/3)頁

    整個七月的前半程,許鑫的感覺就只有一個字:快。

    真的很快。

    在燕京和演員們確定完了造型后,他在燕京并沒有待多久,又去了一趟廈門。

    而從廈門回來后,美國那邊的廣告片也制作完成了第一個版本。

    許鑫又跟著忙了幾天需要修改的地方。

    最終在7月12號確定了最終版本。

    1分37秒的廣告,會在8月份,與新款的XC90一起登陸到天朝。

    并且,中間還有個事情。

    那就是美國沃爾沃的分公司在看到了這個廣告后,也很喜歡。雖然在他們看來,用兩個亞洲臉孔來做“主角”有些危險,但沖著“墨菲斯”,這個廣告還是值得投放的。

    他們也想用。

    不過這跟許鑫就沒什么關系了。

    廣告拍完,人家怎么用是沃爾沃的事情。

    他只負責拍。

    總之,7月份的前十天,他很忙。

    忙電影的籌備工作,忙各種瑣事。

    而好容易都差不多定性了之后,7月15號,《絲綢之路電影節》全部電影送審截止。

    許鑫拿到了一組數據。

    第一屆絲綢之路電影節自開始收錄作品起,整個電影節有超過180部一小時以內的長片被導演們從四面八方送了過來。

    看到這個數據,許鑫的感覺就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他真的挺怕的,怕有人礙于“門戶之見”或者是“圈子不同”,把自己的電影捂在手里,或者壓根就不搭理西影廠。

    可事實證明,自己的擔心是多余了。

    至少,電影節還是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

    但同時又有些可惜……

    這些作品里,只有20部作品最終入圍。

    挺殘酷的。

    不過,更慶幸的是有20部。

    7月15日,入圍名單公布。

    雙單元入圍電影:

    1《HELLO,樹先生》

    2《奧戈》

    3《浮生七記》

    4《蛋炒飯》

    5《老寨》

    6《都市童話》

    7《碧落雪山》

    8《秋之白華》

    9《轉山》

    10《最愛》

    11《到阜陽六百里》

    12《駱駝客》

    13《盛糖樂隊》

    14《這里,那里》

    15《光棍兒》

    16《美姐》

    17《芳心驛動》

    18《黃河女人》

    19《信義兄弟》

    20《一個人的皮影戲》

    一共20部電影。

    憑心而論,單從電影數量來講,少的可憐。

    可這20部,確實由150名評委一分一秒的看完后,推選出來的得票最多的電影。

    乍一看,一個僅僅20部入圍電影的電影節,頗有點黑色幽默的味道。

    遠的不提,就說最近的吧。

    《燕京大學生電影節》人家今年的電影節光是入圍名單,就足足37部電影。

    每一個獎項,都有著無數部作品去爭取。

    你們倒好,兩個單元的電影竟然只有20部入圍作品……

    真的是小的不能再小了。

    但……包括許鑫在內的所有人都不覺得有什么。

    絲綢之路電影節不是分豬肉。

    不是那種面面俱到,給你一個最佳導演,轉頭給他一個評委會最佳導演那種電影節。

    主競賽單元與絲路單元的獎項數目同樣很少。

    1最佳影片

    2最佳導演

    3最佳男/女演員

    4最佳編劇

    這是主競賽的獎項。

    就這么4個。

    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最佳剪輯,最佳配樂,最佳藝術造型之類的……

    這些跟絲路電影節沒關系。

    拋開那尊專門為獻禮片準備的“評委會最佳影片”水晶杯外。

    它的主流獎項就這么四個。

    完全是按照歐洲三大的標準來的。

    而絲路單元同樣如此。

    1絲路單元最受關注影片獎

    2【起點】最受矚目新人演員獎

    3【銀絲帶】導演處女作獎

    4最受觀眾喜愛影片獎

    以及額外的一個獎項:【華語電影藝術貢獻終身成就獎】

    一共,整個絲路電影節就只有這9個獎項。

    和其他電影節那動輒十幾二十個的獎項,金燦燦的獎杯被一群人捧著都趕上特么畢業典禮大合照的模樣,它簡直“寒酸”的可憐。

    可是,諸位可曾知曉,當這幾個獎項提出來,拿到了西影廠的內部會議上討論時,得到的卻是全票通過的肯定。

    因為……

    這才是大家心中“味兒”最正的電影節獎項才對。

    不是分豬肉。

    也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那都沒有用。

    千錘而出百煉金!

    大家要的就是這種雖然很少,但近似殘酷的競爭獎項機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