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小時代-《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1/3)頁
8月2號,第二屆由西影主辦的絲綢之路電影節(jié)開幕。
許鑫則帶著一群外國友人爬了一天長城。
包括他自己在內(nèi),晚上回來時都累的腿軟了。
而三號一早,就跟特種兵野外拉練一樣,許鑫又帶著他們起飛,飛到了西安。
本來這次的安排日程是,在燕京逛完了長城后,去西安,看看大雁塔,看看兵馬俑,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玩?zhèn)€一兩天后,五號或者六號,大家看看自己感興趣的電影,然后等10號電影節(jié)閉幕后,再完成下《電話鈴聲》的后期工作,這趟行程到此結束。
結果……一趟八達嶺長城下來之后,這些人整齊劃一的要求:
“我們要看電影。”
我們是演員,什么名勝古跡之類的,對我們并不重要。
請讓我們看電影!
真敬業(yè)啊。
許鑫心說。
于是,接待的工作從他變成了西影廠。
反正這次的電影也都配備了英文字幕,也不怕看不懂。
他們直接化整為零,去享受不再集體出行的絲路電影節(jié)。而許鑫在和他們分別后,一頭扎進了創(chuàng)投會里面。
今年的創(chuàng)投會規(guī)模,可真的比往年大了不少。
流程基本沒有變,還是創(chuàng)作人帶劇本項目過來,通過自述說明吸引投資人的模式。
但……今年的片商特別多。
開始報名的第一天,西影廠就收到了超過80份的報名郵件。而當創(chuàng)投會開啟時,片商+投資方的總數(shù)已經(jīng)破了150。
就按照三個人一組來算,光是投資方的人數(shù),就接近了五百。
而項目的報名人更不用提了。
說是人山人海也不過分。
一部《33天》之后,所有人都看到了國產(chǎn)電影小制作的潛力。
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則是,去年所有絲綢之路電影節(jié)的主競賽以及絲路單元的入圍電影,在觀眾那邊是有人買賬的。
第一屆的兩個單元入圍的電影,無論是登陸院線的,還是直接以數(shù)字電影的方式賣出去的,基本上都能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回籠或者少賠一些。
這說明什么?
這說明觀眾對于絲綢之路電影節(jié)的選片是認可的。
選片有市場,能回籠資金,那么,它的風險就會無限縮小。而風險縮小,項目多,就代表著收益回報的增大。
去年的最佳影片《HELLO,樹先生》,它的制作成本不到四百萬,可最后的票房表現(xiàn)是1450萬。
雖然一千來萬的票房乍一看不咋地,可要知道,這片子無論從題材還是口碑方面,都很不錯。并且也成功的上了岸,實現(xiàn)了票房盈利。
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爆款?
不是所有導演都叫許鑫的。
絕大部分電影動輒幾百萬的投資,想要收回成本都非常困難。
有的是賠了個精光,有的則是要通過電視臺、網(wǎng)絡媒體,幾十萬、十幾萬的那么一年年的賣版權來收回自己的成本。
能在上映階段就直接回本還有所盈利的片子,都可以稱之為優(yōu)秀。
而就連導演韓杰自己都說,《樹先生》的成功,和絲路電影節(jié)脫不開干系。如果不是這部電影節(jié)幫他們打開了市場,他們這部片子想登陸院線都非常困難。
絲路電影節(jié)的功勞,是實打?qū)嵉摹?
縱觀所有第一屆的片子,普遍大家在網(wǎng)絡上的反響都很不錯。
觀眾能認可,市場有需求。
商人該干嘛?
還用問?打不過肯定就加入了啊。
所以,這次創(chuàng)投會的劇本故事特別多。
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雖然最后的成交額還沒出來,但就沖這人數(shù)……他覺得就不會差。
至于這些片方,還是老規(guī)矩。廠里不收他們的報名費,但要有投資保證金。
兩百萬。
防止他們逃單。
等電影結束后,沒投資的片方直接退,有成交記錄的片方和項目負責人簽訂合同,確保項目立項后退還。
并且,每一家都要提供一檔五萬,一檔十萬的獎勵金,用來獎勵優(yōu)秀的項目人,鼓勵他們進行更好的創(chuàng)作。
而這次許志他們也過來了,單獨以逆風的名義。
云圖則是薛海峰帶領著人過來的。
而上影廠也單獨有人出來,西影廠和銀都也是一個道理。
云圖只是民營單位,但這種創(chuàng)投會,肯定要有國營廠的名字的。
可不管怎么說,這第二屆的創(chuàng)投會,都稱得上是一片欣欣向榮。
而就在這欣欣向榮之中,一個劇本,拍到了許鑫腦門上。
“三金,你看看。”
7號上午,快到飯點的時候,從曲江會議中心的辦公室里摸魚出來的許鑫,迎面就撞上了來找自己的發(fā)小。
“甚?”
他一臉茫然的接過了手里這份劇本,下意識的低頭看了一眼名字。
《小時代》
“……?”
忍不住眨了眨眼,他第一反應是這劇本名字有點眼熟。
不過馬上一段讓他忍不住起雞皮疙瘩的記憶就襲上心頭。
尤記得那年湯臣一品,雙男在上,抽煙的他驚如嘍啰。
尤其是看到“編劇:郭靖明”的時候,驚的他連汗毛都豎起來了。
“咋了哇?”
見他表情有些不對,許志好奇的問道。
許鑫趕緊搖搖頭。
這事情可以跟任何人說,唯獨不能和以許志為代表的自己那群發(fā)。
一旦說了,那可真就是一傳十、十傳百,自己以后就做不了人了。
想想看,以后回老家見面的時候,三五發(fā)小,親戚朋友都坐在煤火堆前東家長西家短的聊天,結果忽然有人來了句:
“三金,呢聽說你聽過倆男人親嘴滴墻角?”
媽耶。
想到這種畫面,一股涼氣就從腳后跟往天靈蓋上冒。
“沒事,這劇本怎么了?《小時代》……不是郭靖明的么?他改編了?打算做電影?”
“對。”
許志點點頭:
“是滴。郭靖明今天才來哇,送到了薛總那,呢和他擱一塊呢。薛總么甚興趣,但呢把劇本大概看了一哈,看著還不孬……”
“你肯定覺得不孬。”
許鑫隨意翻開了劇本,臉上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
“這不是你表白的書么?你大學交滴那個女朋友叫……叫……叫甚哇?喜歡郭靖明,你把書簽夾在書頁里和人家表的白。咋會不喜歡哇?”
他這話說完,許志的臉就綠了。
你瞧。
這就是許鑫為什么打死也不會和許志說當年他聽過郭靖明墻角的事情。
哥幾個在一起,誰有什么糗事,大家簡直一清二楚。
而按照道理來說,這種表白的事情并不算什么糗事。可錯就錯在,許志的這段感情并不圓滿。他那大學的女友在大二結束后,和一個高年級的陽光學長好上了。
許志酒精過敏,但人家女孩可不過敏。
一次聚會上面,大家喝了幾杯,加上那學長比起許志這種歪瓜裂棗確實帥了許多倍。
倆人就犯了個錯誤。
大學時期,不像步入社會,有許多現(xiàn)實的東西無從更改。
象牙塔里好多人的心思還是比較單純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