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1076.公平競爭-《我是導演,我不比爛》


    第(2/3)頁

    楊蜜趕緊把自己和老公手里的禮品都遞了過去。

    “咋又拿這么多東西……家里都快堆不下了。”

    聽到這話,她嘿嘿一笑:

    “我家里也快堆不下啦,您替我分擔分擔。”

    于老爺子直接翻了個白眼。

    心說我這個小房子還抵不上你家客廳大呢。

    但徒弟的心意他肯定是懂的。

    笑呵呵的接過來后,看著死命抱著許鑫不撒手的虎子,呵斥了一聲:

    “虎子!行了,回窩去!小許,你別搭理它,它這兩天該起秧子了,別蹭你褲子上。”

    “哈哈,誒,好的。”

    許鑫一聽,趕緊把它給按了下去,接著跟妻子一起往屋里走。

    進了屋,他就嗅到了一股……很辛辣的煙氣。

    那是正兒八經煙草炙烤所散發出的味道。

    比起香煙而言更醇厚,但作為老煙民的他也有些受不了。

    太沖。

    楊蜜倒是習以為常,自顧自的走到了茶幾前,看著桌子上面那一摞手寫的稿紙,瞟了一眼。

    就見上面寫道:

    “兵器架無論什么時候都得是豎起來的,兵刃也一樣。練武術的人在戶外表演時,器械的放置是有講究的,如果器械倒著放在地上,則表示這個人是靠武術表演賺取錢財,這種方式被稱為“撂地”,在當時這會被真正的習武之人看不起。這是當時很多武館的規矩。

    外人來踢館,可以。想踢館,正式流程要先遞拜帖,定日子,找見證人。要有迎人,要有送人,簽生死文書。

    當時的比武也分南北。那個年月,南方武術無論是聲勢還是規模都不如北方武術。南方武術為揚名,比如講究“快準狠”,快進快出,一兩分鐘解決戰斗,一個人倒地上,一人站著。

    這能讓大家看到你的功夫凌厲與否,厲不厲害。

    但北方比武講究造勢。說是比武,更像是一種宣傳手段。無論是挑戰者,還是被挑戰者,大家比武的時間都會很長。通常是打幾拳過幾招,同時抽身而退,繼續繞著擂臺繞圈。

    不為別的,為的就是宣傳自家武學。也就是現在說的“賣點”。

    等賣點足夠了,到時候勝負其實就在兩三招之間。

    還有一種比武手段,那就是不講究什么迎來送往。上門,一腳踢翻武館門口的兵器架。

    你把人家武館的功夫貶踩成了撂地賣藝的,那就是壞了規矩。

    通常就是不死不休了……”

    “師父。這是您自己總結的?”

    看著這上面記載的內容,楊蜜問道。

    于誠惠點點頭:

    “嗯。”

    接著看向了許鑫:

    “我雖然出身山東國術館,但實際上論起來武學淵源,包括對于一些規矩、江湖的了解,其實不見得比小徐多。小徐功夫不行,但他家傳在那擺著,見的多,看的多。所以我整理的這些東西,其實多是我年輕時候,和江湖同道們聊天,大家聊起來的一些武林軼事。它不見得都是正確的,甚至我估計有一部分都是后來的人編造臆想的。能給你當做參考的地方并不算多。”

    許鑫挺直了腰,點點頭:

    “肯定是有用的。畢竟是電影,允許藝術加工,況且……有時候不也正是這些武林軼事才顯得更吸引人一些么?”

    他一邊說,一邊接過了楊蜜遞來的稿紙。

    于老爺子的字……龍飛鳳舞的,看著就感覺字字如刀。

    但不影響閱讀。

    其實這也是倆人今天來拜訪的目的。

    不僅僅是為了從老爺子嘴里知道一些關于民國武林的事情……一會兒老徐也會過來。

    雖然《師父》這部戲才剛開始立項,但實際上許鑫自從看過了這個故事后,肚子里就已經開始打腹稿了。

    具體的怎么拍還在思索,但風格已經定下了。

    他想延續一下那種寫實的風格。

    也就是所謂的“真功夫”。

    比《一代宗師》更寫實一些,但達不到老徐那《倭寇的蹤跡》那么的寫實。

    而是一種介乎于兩者之間的感覺。

    這種感覺,光靠自己想沒用。

    得碰。

    得見高人。

    高人露兩招,他再延伸思考。

    而自己身邊的高人……除了于老爺子,也就沒別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是來開碰頭會的。

    順帶撈一頓飯。

    至于劇本,于老爺子其實已經看過了。

    此刻,聽到許鑫的話后,他捏著煙斗目光重新落在了徒弟身上:

    “小許這部戲,你打算來?趙國卉?”

    “您覺得我適合?”

    楊蜜反問。

    老頭樂了:

    “我覺得不適合,鄒館長倒合適。”

    “我哪有那么老!”

    楊蜜忍不住嘟起了嘴:

    “您說的我跟七老八十一樣!”

    “哈哈哈哈~”

    老爺子看上去很開心,接著又瞥了一眼坐再那看自己手稿的許鑫后,重新對楊蜜說到:

    “我可是聽說了。”

    “什么?”

    “小許唄。昨天下午,我手里那幾個同行的群里可是熱鬧的很。”

    “您沒和他們說劇本原著吧?”

    “我說那個干嘛?……你們打算說不?”

    “看他唄。”

    聽到妻子的話,許鑫頭也不抬的來了句:

    “這幾天正找選角團隊的。選角導演確定了之后,就會公布原作內容。然后等從戛納回來之后就開始舉行篩選試鏡。”

    《師父》這個劇本,他就沒想瞞著。

    也沒必要瞞著。

    一來呢,他現在樹大招風,一靜一動之間多少雙眼睛都在盯著,除非是跟老頭當年拍《金陵》那樣東躲西藏的,否則很難不走漏風聲。

    既然如此,他覺得反倒沒必要藏了。

    又不是啥見不得光的事情。

    二來呢……也正是因為他樹大招風,廠里肯定也需要造勢的。

    他想低調都低調不了。

    現在的他,其實已經到了馮曉剛于京圈,當年的老頭于新畫面的地步了。

    他是招牌。

    而招牌需要的不是低調。

    畢竟低調沒法拉高股票價格。

    他需要的就是扛著西影往前走,利用自己的名氣來吸收關注,拓展資源,拓寬賽道……大家可以對他拍的電影不感興趣,只需要知道他的名字就好。

    因為他的活躍,就代表著西北圈的活躍。

    龍頭大哥在,小弟們心就不會散。

    雖然這么說有點江湖氣,但道理就是如此。

    更何況,《師父》的原作都發表了,想瞞也瞞不住。

    沒準真能挖到幾個好苗子呢。

    ……

    于老這份手稿里面記錄的東西挺雜的。

    與其說是一本見聞錄,倒不如說是一份回憶錄。

    當然了,字數肯定達不到回憶錄那種程度。

    上面多記載的如老爺子所言,皆是一些道聽途說之事。沒人親歷、沒人親見……可早年間,在那所謂的“俠義未死”的時代,就像是老徐口中的二老爺那般。

    三兩個武林人,把門關起來。

    是比武切磋,還是懷念江湖……它雖然無人見證,可帶著一份歲月的舊色。

    光是看,就像是回到了當初那個江湖。

    有規矩。

    有利益。

    也有天下間誰都繞不開的情義。

    他看的專注,而師徒倆這邊也不過分打擾,該聊天就聊天,該干啥就干啥。

    今天知道徒弟來,這位劍圣昨晚就熬煮了一鍋對武人而言可以強健根骨的牛蹄筋、牛窩骨一類的玩意。熬了半夜,泡了半夜,早上又重新加熱。

    沒辦法,不能用高壓鍋,怕里面的藥材藥力化的太猛,吃起來發苦。

    就只能用小悶罐熬著。

    靠時間取勝。

    一會兒連肉帶筋,得美美的吃完才能走。

    說著,師徒倆還出了屋。

    大概是檢驗一下徒弟最近有沒有偷懶。

    學武這種事,許鑫也不懂。

    但按照妻子自己的說法,她現在已經是一條牛舌頭了。

    這話許鑫不懂。

    但按照她自己的意思,就是八卦掌已經大成,打遍世間無敵手,距離白日飛升就差一步。

    聽的許鑫一臉蛋疼。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