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那一段……” 夜深人靜,屋子里飄蕩著蔡琴醇香如美酒般的歌聲。外面的雨愈發小,淅淅瀝瀝敲打著窗子,燈光昏黃,是姚遠最喜歡的獨處時間。 他獨處的時候通常在思考,思考過去與未來,那些穿梭時空只有自己知曉的事情,隱秘且孤獨,還真有點《被遺忘的時光》的韻味。 《“十四五”電影發展規劃》是這樣寫的: “每年重點推出10部左右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每年票房過億的國產片達到50部,國產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55%以上,廣大觀眾對國產電影的滿意度持續保持高位,展望2035年,我國將建成電影強國……” “哧溜!” 燈下,他喝了口茶,拉回亂七八糟的思緒,重新將注意力放在電腦屏幕上。 現在要弄個攢勁的大項目,肚子里數不勝數,關鍵選哪個。時代不同,市場不同,后世大爆的片子放到現在未必能行。 這年頭香港電影人余威猶在,把持著大多數的大片拍攝權,內地只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巨頭可以抗衡。 內地演員除了葛優,別人也扛不起票房,主流還是老牌港星,流行“香港男主角+內地女主角”的模式。 這個項目要看起來很大,實際成本很小或者中等,最后還有些許盈余。 《畫皮》《盜夢空間》《赤壁》等一連串作品從心頭劃過,特效片先行刷掉,拍不起,也沒那個條件。 主旋律也刷掉,還不到時候。 如果明年開拍,后年上映,內地最多3億的體量,而且他還想保證在香港的成績…… “……” 姚遠盯著屏幕,腦子里浮現出越來越多的名字,煩惱如何選擇,思索了一會,啪的拍了下桌子。 小孩子才做選擇,我當然都要了! ………… 次日。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