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天坑-《國王》
第(2/3)頁
原來是沒錢買奴隸,草原七國建立后是有錢也買不到奴隸。為了增加人口,哈德遜也是想盡了辦法。
鼓勵生育,那是長期性政策。短時間內,遠水解不了近渴。
國內已經想不到辦法,本來受戰爭影響王國的人口就損失不小,新興貴族們現在一個個都在想辦法搶人。
就算是偶爾有貴族肯轉讓手中的奴隸、或者是出售農奴,價格也在天上飄,性價比也低的可憐。
迫不得已,哈德遜只能盯上國外。在兩國發出聯合照會之后,他就判斷科魯比亞伯國要涼。
趁著各方沒有反應過來,哈德遜早早就派人過去收購農奴。原本以為可以靠恐慌情緒撿到便宜貨,沒有想到科魯比亞伯國的貴族和他想法不一樣。
“科魯比亞伯國的貴族不愿意交易就算了,我們也不能強人所難。黑森王國不可能白忙活,后面有他們哭的時候。
先把這些人接回來,打散安置下來。接下來的大陸局勢不會穩定,未來這種機會多得是。”
又是一次神預言,眾人早就見怪不怪。在過去的日子里,哈德遜老爺對大趨勢的判斷,可是一次都沒有錯過。
“伯爵大人,經過多次嘗試之后,我們已經初步掌握了制鹽工藝。
目前主要是以煮鹽為主,受限于場地要求,曬鹽工藝暫時還無法推廣。
現在領地中的食鹽日產量,大約在八百磅上下,正處于擴產之中。
政務部計劃,年內將食鹽產量提高到日產八千磅,徹底解決領地的用鹽問題。”
雅各布興致勃勃的說道。
食鹽,可是目前領地的最大開銷。解決了這個問題,大宗商品山地領全部實現了自給自足。
在眾人看來,日產八百磅食鹽已經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是對哈德遜而言,無論是日產八百磅,還是日產八千磅,都無法令他有絲毫動容。
這么低的食鹽產量,分明就是鄉鎮小作坊。任何一家鹽場,用的統計單位都是噸。
“做得不錯,曬鹽法不用著急。目前我們對食鹽的需求量不大,能夠滿足自身消耗即可。
眼下東南行省不宜動蕩,暫時就不動道爾頓家族的奶酪了。等局勢進一步明朗過后,我再決定是否采取行動。
造船廠搬遷,進行到了哪一步?”
哈德遜關心的問道。
曬鹽對場地的需求,不僅僅只是面積大、平坦,更需要少雨水、高蒸發的自然氣候。
山地領的氣候明顯和這些要求相反,都能夠形成沼澤地形,明顯是多雨水、少蒸發。
相比之下,還是現在廣為流行的煮鹽法,更加符合實際。
“伯爵大人,造船廠搬遷工作才剛剛啟動,目前我們只是完成了港口、船廠的選址。
預計施工建設,還需要一年時間。等配套工程建設完成后,再全面啟動搬遷計劃。
考慮到領地的發展需要,我們準備先轉移部分產能過來,專門生產不需要專屬船塢的運河運輸船和漁船。
大型船舶的生產,暫時還是放在原地。我和王室的人溝通過,看在伯爵您的面子上,他們同意繼續借用場地給我們使用兩年。
現在搬遷過來的,主要是家屬、部分需要提前安裝的機械設備、以及需要長期儲存的造船原料。”
何塞的回答,讓哈德遜很滿意。船廠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不少,可這些問題全部都已經想辦法解決了,而不是把問題推給他這個老大。
當然,這并不是說其他手下就缺乏擔當。主要還是見識太少,很多事情都超出了他們的能力范圍,只能選擇上報。
事實上,山地領管理層的施政能力,相比之前已經大幅度提高。
要是擱在兩三年前,領地中要搞什么大工程,哈德遜都必須親自過去指揮。等項目走上正軌,下面的人才能夠接手。
不過再怎么提高,墻腳還是要繼續挖的。自己培養人才,那是十年起步,二十年才剛剛好,三十年才是爆發周期。
事實上,擱在亞斯蘭特大陸的政治體系下,有資格接受教育的人群基數太少,能不能培養出頂尖人才,還是要看運氣。
科斯洛家族算不錯的了,因為自身人丁興旺,在哈德遜的主導下,這些年族學發展的很是興旺。
可也僅此而已,想要再進一步,那就是對規則體系的挑戰。
莫說是全民教育,就連招收小貴族子弟入學,哈德遜嘗試了幾次,都因為反對力量過大,不得不放棄。
一方面是教育資源太過稀缺,無法為太多的人提供教育;另一方面則是統治集團的位置太少,既得利益集團反對外面的人加入。
從大陸整體來看,目前已經處于基礎人才過剩,大量外溢的階段。
第(2/3)頁